“本真课堂”五校联盟第366次活动——洛阳市洛龙区“新时代首善小先生”启动仪式暨“生活·实践”教育报告会

洛阳市行知小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民生。近年来,洛龙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建新校、创名校、抓均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解放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管理,努力建设与“首善之区”相匹配的洛龙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8月20日,洛龙区教体局在洛龙区行知小学隆重举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授牌,暨洛龙区“新时代小先生首善行动”启动仪式,旨在促进“生活·实践”教育在洛龙区落地生根,努力培养新时代好学生,扩大洛龙教育品牌效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湖北省人大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周洪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吴志州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董事长 卫金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中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副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 党波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 刘来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市委常委、洛龙区委书记 张玉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市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贺 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晓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龙区委副书记、区长 韩建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晓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龙区人大党组成员、副主任、总工会主席 崔清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出席今天仪式的还有:</b>华中师范大学相关专家、洛龙区教体局全体班子成员、各中小学校长及师生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阶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仪式第一项:</b>洛龙区委副书记、区长韩建军同志致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仪式第二项:</b>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授予洛龙区教体局“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仪式第三项:</b>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来兵教授分别授予洛龙区第一初级中学、洛龙区行知小学、洛龙区太康东路小学“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校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仪式第四项:</b>“新时代小先生首善行动”启动仪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龙区行知小学学生代表齐声朗诵“新时代首善小先生”宣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洪宇教授向“新时代首善小先生”代表授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洪宇教授和与会领导同“新时代首善小先生”代表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仪式第五项:</b>由洛龙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永卫同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来兵共同签署“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合作协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阶段:周洪宇教授作专题报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实践”教育:何谓 为何 如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洪宇教授以《“生活·实践”教育:何谓、为何、如何》为主题,向大家详细讲解了“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洪宇教授提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要以新理念来引领新教改,以新教改来推动新发展;要让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和实践密切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教授针对老师们的疑问做了细致解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教授精彩的讲座、前沿的教育理念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也为基层教育领域实施“生活·实践”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结束后,周教授与老师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实践”智慧育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知小学 韩相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炎炎夏日,火热激情,一场教育的盛宴,为我们带来一阵清凉。一次关于“生活 实践”教育的讲座在行知小学报告厅拉开序幕。今天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我们要学习和宣传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学习他的先进理念。周恩来,董必武等都对他赞誉有加,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学说三大原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领悟教育的真谛,找到正确的教育之法。面对当下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的现状,我们要坚持“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的思想,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路径的教育,是源于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与实践、为了生活与实践的教育。“生活·实践”教育以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教育理论基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为理论渊源,坚持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就要以社会为基础做活的教育。</p><p class="ql-block">第一,生活即教育</p><p class="ql-block">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是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求生活的向前向上与提高。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也可以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第二,社会即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与社会不可脱节,相互影响,社会影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也有推动、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第三,教学做合一</p><p class="ql-block"> “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核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劳力上劳心”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倡导全面发展的“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实践不仅涉及到学校教育,而且涉及到家庭交易、学前教育、社会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学是从整个社会着眼,“使教育成为人人可以免费得到的礼物。像空气,人人可以自由呼吸,像水,人人可以饮用,像阳光人人可以享受”多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我们有继承又有发展。“六原理”一,生活即学习。二,生命即成长。即要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三,生存即共进。关注学生个体的自身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教师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提倡共赢。四,世界即课堂。五,实践即教学。认知性教学和社会性的实践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六,创新即未来。人类不断进步,走向新世。“六力论”,生活力,是生活实践教育第一因素,学习力,实践力,自主力,所有教育和学习的最关键的,合作力,创造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推进,注重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做人与成人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生活实践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因此继承与发展生活教育是历史赋予21世纪中国教育的工作者使命。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推进“因地制宜,一区一策,一校一策”,助推双减落地 。一,以五育并举为指导,以“六力”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和创造力。二,以师资培训为工作抓手,重视师资培训,着力打造一批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教师团队、名师团队。三,以生活实践教育馆建设为另一抓手,扩展“生活 实践”教育实施空间。建设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实践”教育场馆。如:手工室、插画室、急救室等等各种实践场馆。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将课程作为实施“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五,以教学改革为助力,教学改革配合课程改革。六,以实施“新时代小先生行动”为纽带,实现家校社协同并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周教授的深入讲解,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当代教育的方向,“实践育人,劳动育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生活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知小学 李妞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上午听了周洪宇教授的《“生活.实践”教育:何谓、为何、如何》的讲座,顿觉茅塞顿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更远,这场讲座让我对“生活实践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为我们行知小学未来的发展也更加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洪宇教授认为,“生活·实践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弊病提出来的。我们当前的教育面临三大问题,即教育与生活脱离、学校与社会脱离、教学(学习)与实践脱离。而“生活·实践教育”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良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洪宇提出了“生活·实践教育”的四大原理: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生存即共进、世界即学校。因此,周洪宇的“生活·实践教育”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路径的教育;是源于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与实践,为了生活与实践。“生活与实践”才是教育的核心。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教育走向大社会,大自然,社会要与学校连起来,既要动脑还要动手,这就是生活既教育。教育以生活为核心,到处是生活,既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先生并不是简单的把教育划等号,他强调教育的一致性,相通性,教育是可以改造生活的。我们行知小学其实一直践行在生活实践的道路上,我们学校的种植园,孩子们在种植植物时,我们引导孩子们只有在了解这种绿植的基础上才能种活养好,这就要求孩子们动手去查找资料,动嘴去请教别人。种植之后,平时的浇水养护,既锻炼了孩子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责任心。我们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中的“图书跳蚤市场”环节,孩子们别出心裁的海报设计,推销演艺,甄别购买等等,无不是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的真实场景,锻炼了孩子们社交,设计,推销等能力。我们每天早上坚持的长跑、我们的课堂小先生等活动都是迈向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倡导全面发展的“真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尊崇 “生活·实践教育”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共生的新教育,会在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吸收其先进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努力提升教育品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生活教育的实践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二分 雷明</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老师在洛龙区行知小学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生活实践”教育:何谓、为何、如何》。</p><p class="ql-block"> 周教授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生活实践”教育,让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对“双减”背景下如何实施生活实践教育很感兴趣,尤其是六个关键助力双减:以“五育并举”为指导,以“六力”为培养目标;以师资培训为工作抓手;以“生活实践”教育馆建设为另一重要抓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助力;以实施“新时代小先生行动”为纽带,实现家校社协同并进。</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领悟,提升自己,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浸生活 提升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二分 付亚奇</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0日上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授牌暨洛龙区“新时代小先生首善行动”启动仪式在洛龙区行知小学报告厅举行。一场以“生活·实践”教育为主题的盛会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出席活动并为大家做报告——《“生活·实践”教育:何谓、为何、如何》。</p><p class="ql-block"> 周教授从个人的经历谈起,大学刚毕业他就从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工作。精通历史的周教授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连珠成串,向我们清晰地解读了陶行知先生反复探索并创立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学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毛泽东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四有好老师”的四有便是引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信仰。他的文章《创造宣言》直接点明“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能力,还要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也是教育者沉浸教育世界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造成了双手与大脑脱节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功利性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事。”如此,以“五育并举”为目标的生活实践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和创新力。其中,劳动教育的落实就是要突出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凸显生活实践教育的主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和创造未来生活。在生活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生活与实践去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大社会、大自然,让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互融共进才是教育的和谐样态。真的生活教育要以社会为学校,读书和识字只是求知的一部分,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内容,而且是更重要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在周洪宇教授的讲解中更有温度。认真聆听,细细品味,收获颇多。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配合要默契,在生活中落实教育,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让“小先生”的足迹充满生活力,让“小先生”的成长具有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源于生活实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高明德小学 张鸣鸣</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参与“本真课堂”五校联盟第366次活动,聆听了周洪宇教授“生活·实践”教育专家报告会,使我受益匪浅,对“生活·实践”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路径的教育,是源于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与实践、为了生活与实践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是其理论渊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在教育思想上,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生活·实践”教育继承了生活教育学的三大原理,并创新性发展为六大原理,还将陶行知的三力理论发展为“六力”,即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新力。</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由于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教育不同,生活教育学理论在当代需要不断发展创新。我们应该认清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新目标,在学习和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生活·实践”教育的实施方式是“融合式”,即通过学科课程与生活课程,学校与社会、家庭、大自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融合,完成对人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同时,“生活·实践”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也是开放式、发展式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种途径”“四个结合”“五育并举”“六个原理”“六种能力”“七项目标”“八大特质”。</p><p class="ql-block">&nbsp; 从理论的演进过程不难看出,“生活·实践”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新时代小先生制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高明德小学 马静路</p><p class="ql-block">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孩子是成人的老师。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也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说的都是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的意思。陶行知先生更加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这一点,希望教师和父母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小孩有教你的能力”。为什么小孩能够教父母和老师呢?因为小孩有宝贵的童心,有未被污染的人格,有不受拘束的想象力,有“思想的青春”,这些都能够为成人的生活注入活力,“使你永远不落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个绝招——“小先生制”。其实,小先生制不仅仅是学生教学生的,也是可以学生教先生的。教学相长,乃教育之真谛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做合一,让教学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定鼎门小学 张玉莹</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教授关于“生活.实践”的讲座,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周教授讲述了对陶行知教育40年的研究历程与感受,深入剖析了“生活.实践”教育的“何谓、为何、如何”,使我对“生活·实践”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以后进行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p><p class="ql-block"> 周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教给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在我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教学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科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验证课本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及动手水平。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利用家庭的用品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学以致用,使学生真切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使学生理解到生活离不开科学知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科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才能引领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定鼎门小学 陈思远</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周洪宇先生关于“生活·实践”教育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生活·实践”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p><p class="ql-block"> 周教授指出,在教育思想上,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如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是当下应高度关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面临一个糟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所谓“糟糕的时代”,是人类自从原始社会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之后,人类教育在取得巨大历史进步和成就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尽管经过卢梭、杜威、陶行知等一批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批判与重建,大力呼吁和推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p><p class="ql-block"> 在当代中国,现有的这三个脱节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似乎越来越严重。陶行知先生一百年前所抨击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双脚、时间、空间”被学校学科课程与作业负担严重束缚,只重应试能力不重生活能力、不重自主能力、不重创造能力的现象,并没有出现根本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愈演愈烈、登峰造极,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应该确保的基本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一概让位于复习考试,中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普遍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何谈创新?加之过度泛滥的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各类为考试而提供的校外培训又推波助澜,使我们教育三大脱节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错综复杂。</p><p class="ql-block"> 如何改革这一弊端?周教授认为,陶行知的“生活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愈演愈烈的“三大脱节”按下暂停键,“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人的全面发展,为着重于学生生活力、实践力、自主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培养的“生活·实践”教育提供了最佳契机。我们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悟 实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实小 马高倩</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在洛龙区行知小学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授牌暨洛龙区“新时代小先生首善行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做了“生活•实践:何谓•为何•如何”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周洪宇教授从“何谓、为何、如何”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关键理论生活实践教育,让在座老师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致力于教育的一生。他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被很多老师熟知,他的为了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也让人敬佩!教师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对于教师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适应时代需求、助益学生成长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很好的补充。它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对社会上一些家长只重视分数的纠正。生活即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两者从来不是单一或者孤立的。在“双减”背景下,实施生活实践教育也显得尤为必要。学生不能紧紧局限于学校、课本之中,我们既要培养精于理论、肯于研究的知识型人才,也要培养会生活、善成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有所感悟,进而实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带着今天的收获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实践,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实小 闫永娟</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有幸来到洛龙区行知小学,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授牌暨洛龙区新时代小先生首善行动启动仪式,并有幸聆听了周洪宇教授开展的“生活·实践”教育讲座。周洪宇教授是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陶行知学、教育史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实践等领域。在陶行知学研究领域,他立志将国外陶行知研究引进中国,将中国陶行知研究推向世界,通过系列化研究创立陶行知学。此次讲座,周教授主要从何谓、为何、如何三个方面解释了真正的生活实践教育,使我原有的局限性的教育视野得到了拓展,也使我更加深刻认识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践教育是以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为理论渊源的教育。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路径”的教育,它也是源于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与实践,为了生活与实践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之一便是“教学做合一”,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科普版五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 Making a pizza”。这一课的主题是做披萨,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做披萨的步骤即过程。很明显,这是一篇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的可操作性的文章。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让学生掌握住了课文里的几个重点词组或者固定搭配,例如make a pizza, put… into等等。一堂课结束后,很多孩子应该都会把制作披萨的过程说出来,学习好的甚至能把整篇课文背下来。但是这篇阅读课文的题目是making a pizza,又有几个学生学会了how to make a pizza?有的只是枯燥的词组和句型的掌握与背诵。这样的学习方法脱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疑是纸上谈兵。食品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岂是背几个单词能领悟的呢?语言知识学习如果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一学,读一读,并且再做一做,相信会更加完美。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也能提高自身的合作力,掌握一定的生活的本领,对语言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p><p class="ql-block">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把教育和生活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仍然有一定难度,也不可能做到节节课与实践相关,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把课堂和社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建更多平台,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p>

教育

生活实践

陶行知

生活

实践

学生

洛龙区

周洪宇

先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