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游古关隘,——之八,嘉峪关

汉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八关,嘉峪关,2004年10月,2020年7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和游览玉门关一样,我接触嘉峪关算有两次了。第一次还是在2004年国庆长假。在走过阳关玉门关、趟过敦煌月牙泉、看过额济纳旗胡杨林之后,我经酒泉抵达嘉峪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城第一墩位于嘉峪关关城南七公里处,是明代长城西端台墩的起点。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嘉靖十八年建立,呈正方形棱锥体,历经风雨冲刷,部分岸壁塌毁,使现存台依壁而立,奇险无比。由于墩台耸立于西长城的尽头,讨赖河的北岸高达82米的悬崖峭壁上,所以又叫讨赖河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遗憾时间太紧。赶到关城虽然还未关门,但已经不再放游客入内。看门的老头死活不肯松口!只能站在门口遥望,只能遥望关城想象。关城显示出来的都是故事,含泪离家、出塞和亲的故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故事。从长焦看到,关城高大的城墙早已风化掉战争的遗迹,凸凹的表面已见不着一丝昔日浴血对抗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晚餐是在著名的夜排挡嘉峪关镜铁路市场吃的。生平第一次,30串烤羊肉串外加2瓶啤酒,共计十个大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已经是十六年后的2020年暑期了。我和刚刚准备上初中的球哥从茶卡湖、青海湖、塔尔寺、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一路走来,这就到了嘉峪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10里,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朝建国初年,北元势力残存于漠北,不断骚扰西北部边境,洪武帝派三路大军力图还北部边疆一个宁静,征西将军冯胜攻取甘肃大胜。为稳定甘肃局势,率军在河西走廊中部选址建关,即嘉峪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清以来,嘉峪关一直是中央政权管理河西走廊、经略西域的要地,清代重臣左宗棠曾在此种植柳树,这棵柳树也被称为“左公柳”,后人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两侧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它由外城、内城、罗城三道防线组成,有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但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有了著名的九眼泉。九是数目中的极限,在这里不代表具体数目,而是说有很多的泉眼。当征西将军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时至今日,原本数百平方米的湖泊现在只剩下几十平方米,大面积裸露的湖底已严重盐碱化。据说当局曾花巨资引黑山湖水救急,但收效甚微。湖泊大面积“缩水”,原本数百平方米的蓝色湖泊,现在只有几十平方米,而且浅可见底。大面积裸露的湖底已严重盐碱化,大片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架在湖岸和湖心凉亭间的吊桥因为长时间闲置而变得锈迹斑斑,桥下的杂草与桥面齐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我们仍然以嘉峪关为荣。以一夫当关的勇气站立千里长廊第一隘口,以皑皑祁连的背景抒发顶天立地的豪情,右拳一握,握成天下第一墩的傲岸;左臂一展,展出悬壁长城啸傲凌空。西面是黄草平沙,是古战场人喊马嘶的回音;东面是酒泉,是峪泉活水染绿戈壁的风采。嘉峪关,是西部天空下一段历史记忆的辉煌,是天边风沙掠过时一处永不沉没的风景,一个民族和平的憧憬凝结为城的形象。诗人来过,将军来过,百姓游客来过,理想的光焰在边塞诗的音韵里铿锵,嘉峪关,分明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以时光的流逝见证沧桑。她注定会成为一种感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不,我身边的少年都被眼前的景象折服而不能自拔:到哪里去寻找千里长廊第一隘口的险峻?到哪里去寻找马革裹尸的悲壮?到哪里去寻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到哪里去寻找千里长廊舒卷自如的豪情?嘉峪关,终究是值得惊艳值得敬仰值得回首值得记忆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岁登上过闻名于世的八达岭长城,八岁游览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代县雁门关,对于万里长城起点的嘉峪关关城,让球哥领略到了另一番豪迈的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出景区,我问还在一步三回头的他,是不是流连忘返?回答说不是,我在想什么时候去看看长城的另一端,最东面雄伟壮观的山海关老龙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