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童年记忆

鸡肋

<p class="ql-block">瓦房桥风格如斯!</p> <p class="ql-block">瓦房桥毁后现状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脑海里,我的家乡,也就是在与莲花塘相交的盘龙河上,有一座桥,人们都称它为瓦房桥!经咨询文物专家,这桥是闽东北廊桥,除桥墩均用块石砌筑外,桥身均为木作制安。廊桥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宝库的一大奇观。我们地方称廊桥为“风雨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这座桥,距离约七八公里远,一到假期,这桥上是我等乘凉、桥下是我等戏玩的乐园。特别是盘龙河被上游截堵分流至小河沟电站发电,而河道内的水流深不过下颚时,盘龙河便成了露天浴池!想想那时,我等一头扎到水里,睁开眼睛,水底世界尽收眼底,那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不自在!水底的奇石各形各态静如钟,不因外物袭扰而动……。临了,捡上一截大自然在岸边恩赐的木柴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瓦房桥上,总不忘停留小息一会儿,左看右看,桥身全部是用追梨树所建,没桥墩,下面用四根木从两岸岩石以八字型支撑大桥。桥的横梁上等处,还留有不少清晰可见的行书字样,可惜那时识字不多,不知其所言为何物!左思右想,这前人是如何这般在悬崖绝壁上建起了这种桥,但也搞不明白!在上游筑坝分流发电前,瓦房桥段的河深数丈,水流湍急,万马奔腾,拍打在悬崖绝壁上,不断发出怒吼的声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那时交通十分滞后,我的父辈、祖辈等,要到文山城看病、购买物资等,就得从村里陡步至白沙坡再上文山,运气好时,在白沙坡至文山段,可偶遇车辆,马车、拖拉机等前往文山。而瓦房桥侧是途经盘龙河的必经之地。如果没这桥,我的家乡好似一个与外界相隔的世界!如今,桥已经消失在记忆里。据当时年长的村里人讲,那桥由山车街村民周明春所建!桥尽是用追栗树建造,桥的梁上所记载的,是当年为建桥参与捐赠人员的名字以及建桥木匠的名字!这说法,已经其女及外孙处,以及其徒弟韦继科的孙子处得到证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明春,1902年出生,1962年病故。桥是1952年修建的,当时还有其徒弟韦继科等参与。当时只听说村民帮凿好的木料送到河边,因路途比较远且均为羊肠小道,很是劳累,于是就地休息、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桥就立好,一件功得这桥呈现在了眼前。立桥是晚上进行的,而且是由周明春一个人完成,今天的人们实在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盘龙河河水涛涛、两岸悬崖峭壁,却能硬生生建起了一座天险之桥!据当时参与建的村民讲,周明春施鲁班术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个村民后来对周明春女儿周永华讲过,说那天他们一起送木料去河边,立桥当天晚上,他们浑身是汗、很累。第二天一大早就看见桥全部搭好了。当时,村民除看到桥已立好之外,大家只感觉混身上下明显有累得发软的感觉。当然,这些村民最终还参与了桥屋面的盖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都很怀旧,旧的东西不一定都不好,新的东西不一定都很好。旧的东西失去之后才觉得可惜!同时总有一种负罪感,没能保护老前辈留下的遗产!正是最近看到一座名桥毁于火灾,看到名桥毁前的照片,瞬间找回了一点童年记忆,瓦房桥与这名桥属一种风格,进而为之可惜万分!而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彼此相互仰慕,哪怕随后相隔天涯海角,彼此的心总留恋!也有的人哪怕朝朝暮暮相处,却时时处处胸怀异志,也不过形同陌路!人世间,美好的东西很多,能记住的自然都是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