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弟弟小亮开车送我回电厂。</p><p class="ql-block"> 以前,由市里通往电厂的唯一一条路,必经煤矿塌陷区。公路两边都是巨大、黑色的坑。并且巨坑里还有冒着烟的凹凸,大坑、二坑、中坑、小坑。据说这是地下煤层自燃了几百年了。根本无法测定燃烧层距地面的深度,燃烧层的厚度和规模。</p><p class="ql-block"> 石嘴山电厂是坑口电厂,并且我们电厂发出来的电,要保证宁夏煤矿和河对岸的乌达、海勃湾(后来合并为乌海市)煤矿的生产用电。所以石电与周边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厂团委曾经组织活动,参观煤矿开采。</p><p class="ql-block"> 穿上矿工工作服,腰上跨上电池,头顶矿灯穿上高腰雨靴,坐罐笼下到距地面400米深的巷道。因为考虑到大家的安全,所以矿务局团委并没有让我们下到800米巷道。</p><p class="ql-block"> 下边漆黑无比。虽说有矿车的主巷道隔不远就有盏灯,但在下边却如同萤火虫屁股的那点亮。我们这些人每个人头上的矿灯似乎也昏暗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一个挨一个生怕掉队。因为一旦掉队,就很可能会永久留在漆黑的数百米的地下。</p><p class="ql-block"> 路越走越窄,到了掌子面,则只能双膝跪地爬着走。在煤溜子两边,分别侧卧着一位矿工,用煤镐向煤溜子上刨挖着煤。狭窄的掌子面还通着一条保障生命的重要通道——空气压缩机通过小帆布制成的,被吹得圆滚滚的通风管道,强制吹来的地面上的新鲜空气。</p><p class="ql-block"> 地下又非常潮湿。有时,我们走到一个地方,就必须折返,走向另一条巷道。因为这里是废弃的巷道。这里已经交叉纵横地钉上了木板。木板上方和支撑木之间已经悬挂着许多蛛网般的白色并挂着露珠的悬挂物。看上去颇有些阴森恐怖。里面黑得深不见底。</p><p class="ql-block"> 历经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返回地面的罐笼。当呼吸到地面的空气时,才感觉地面真好啊!</p><p class="ql-block"> 脱去工作服,大家彼此才面面相觑,除了牙齿和白眼球是白的,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毛发都占满了煤粉,如同包拯包老黑和黑非洲。</p><p class="ql-block"> 由此,大家深知安全生产,安全发电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而今,塌陷区早已填平。那燃烧了几百年的煤层,可能经多年的开采和燃烧,已经枯竭而熄灭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通往电厂的路已经变得更加宽阔。以前遍地黄沙已经变为绿洲。</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 1974年底,和我们青铜峡电机厂的100人一同,被“调配”或者是发配,来到了石嘴山发电厂。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五年。于1979年因父亲重病,我回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厂。应该对于老石电而言的新。</p> <p class="ql-block">新厂门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这座 小楼有点像原来的厂部小楼。权且就是吧。用它当坐标原点。找找当年电厂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个车库好像原厂卫生所?再往左上,那个篮球场像是原幼儿园?再过去就是车队?</p> <p class="ql-block">老厂。</p> <p class="ql-block">新厂。</p> <p class="ql-block">已经人去楼空,破败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厂。</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原来的厂食堂兼礼堂?往右是我们的单身宿舍?后边黄色的小楼是家属区?因为这次到电厂后,很久没有见到一个人。所以一切都要凭记忆和坐标定位,来判断以前的地理环境。</p> <p class="ql-block">远看老厂。</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那场暴雨造成的洪灾抢险现场的照片。偶然发现编补进本篇。</p> <p class="ql-block"> 看到双曲线冷凝塔还飘着白色水蒸气,高高的烟囱飘着白色烟,就知道,电厂依旧在运行。这是电厂的标配。看到这熟悉的一切,不禁想起当年一件令人终身难忘的事情来。</p><p class="ql-block"> 当年,一天,突降暴雨,厂里不知是谁忽然发现,烟囱不冒烟了,于是大喊:“坏了,肯定出事故了!”果不其然,厂领导都冒雨跑出来了,接着坏消息传来,零米泵站被山洪淹了,连厂用电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厂长张崇仁立即指挥各车间主任召集员工投入抗洪抢险!大雨滂沱,山洪沿着通往电厂的公路一路狂奔,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源源不断地向下,向着电厂的零米泵站不断地冲击着。并且公路一边路基在塌陷。</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沙袋不停地投进激流,企图让洪流改道远离泵站。但水流湍急,沙袋投进水里便被冲走。有人试图打木桩阻挡沙袋被冲走,但都徒劳!大家急眼了,跳进洪水,臂挽臂形成人墙。投下的沙袋被我们的腿挡住,再投,用重力压住水下的沙袋不被冲走。</p><p class="ql-block"> 全厂的人都来了,大家都在雨中水中。时间长了,都有些失温,大家都在发抖。商店的人搬来了白酒,送到我们手里:喝几口暖暖身子!大家一会儿都面红耳赤了。但基本没减轻失温带来的瑟瑟发抖。我的鞋被冲走了。站在水里,时不时被激流冲得前仰后合,人墙变成人龙。那时候没有任何好办法去改变激流冲击的方向。只能企盼着,大雨快停了吧,不停的话我们只要有人顶不住立即就会被冲走,甚至冲进黄河。大家互相鼓励着,千万别松开。</p><p class="ql-block"> 最后随着大雨逐渐减弱,水流也慢慢变缓,我们才爬上岸。雨停了,奋斗在泵站的人们才排净积水,换上备用电机,泵站恢复运行。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各家各户熬了姜糖水,给我们单身汉送来。厂中调室通过中调所联网反送电,厂用电恢复,发电机启动,恢复供电,整个危机解除!</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一门心思,那就是越早解除危机越好!</p> <p class="ql-block">宁钢。不知为何没落到如此地步?人去楼空!只有铁栅栏门紧闭。隔门往里看,空空如也。到处破败。路边的小饭馆也只剩门楣上的招牌了。</p> <p class="ql-block">石嘴山实验学校也荒芜很久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学校教职员工宿舍改成的“西部花园小区,似乎也只有铁栅栏门头上彩色灯还亮着,但连个人影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远看石电。左边老厂,右边新厂。</p> <p class="ql-block">大全景石电。</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度查到的。</p> <p class="ql-block"> 石嘴山电厂就出过小孩丢失的事。那是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厂里一位职工的男孩子丢失时已经13岁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电厂在黄河边,周围都是黄沙和沙丘。一条厂自建的公路通往2公里外的市属公路。这条市属公路两端的西北方向,两公里外是宁夏钢厂,东南边是石嘴山市区,也就是现在的惠农区。这里因为煤矿矿务局的存在而派生出市,继而有了我们所谓的坑口电厂,因为有了电厂不远处又有了化工厂,再下去就是钢厂。这个宁钢是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的一个车间搬迁过来组建的钢厂。黄河对岸就是内蒙境内的乌达和海勃湾。后来干脆两地合并成立乌海市。反正这儿四下看就是宽敞,到处一片黄。还有一条黄河水。</p><p class="ql-block"> 电厂建在河滩上,是为了取水方便,并且在扩建电厂的同时,在黄河靠中心的位置上,还打了一口大口径沉井,更便于取水。整个厂区地势比较低,生活区比较高。</p><p class="ql-block"> 厂里有个子弟小学和电力中专学校,没有中学。小学生毕业后都去市里上中学。</p><p class="ql-block"> 沿着生活区的西边,还建起一面墙。也为了阻挡沙丘向生活区移动。小学校就建在西墙最南端的墙根里。我们集体宿舍和职工宿舍隔着一条不宽但比较长的街道。这里是大跃进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设,随着东北抚顺、阜新矿务局西迁,打中国内地各地投奔而来的人由小到大一点点建起来的。所以厂里山南海北哪儿的人都有。</p><p class="ql-block"> 我们单身宿舍排房右手斜对面,有户人家可能与邻里关系处得不太好,并且和周围邻居来往不太多。他家儿子放学后在学校西墙附近和几个同学玩耍。这天色渐晚,该吃晚饭了,可这孩子就不见了踪影。他爸问了几个一起玩的同学,都说刚才还在,各自回家后就不知道了。顿时紧张空气弥漫开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孩子失踪的消息像一阵风,瞬间传遍电厂每一个角落。几乎全厂都在关注着这事。没在班上的,都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刚吃完晚饭,也都扛起铁锹拿着手电筒,四散到生活区周边,边喊边寻找。大家折腾了半宿也没个结果。第二天报了警。厂里除了上班在执的,几乎全部出动寻找。</p><p class="ql-block"> 我和厂工会加班誊印寻人启示,洗印大量的孩子照片。然后兵分几路查找。厂里有条铁路线,主要是供应煤炭。有的沿着铁路线一路几十里地走,见了煤车也要扒上去看看。有的人翻过一座座沙丘,发现可疑的沙包或者沙坑,也要跑过去挖上一会儿。有的给铁路沿线各站打电话。因为电厂最不缺的就是电话。各车间给各自出门在外的探亲的、出差的人联系,让他们联系当地派出所,请求帮助查找。我拿上了寻人启事、浆糊桶、刷子,上了厂里唯一的一辆面包车,跟着几位对河对岸内蒙比较熟悉的师傅一起去,开上黄河上的摆渡船,向乌海、乌拉特前旗、阿拉善左旗等地进发。只要有人住的地方都去,到处寻访,张贴寻人启事。足足跑了一周时间,最后还是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 厂里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不在班上的人,都出动了。大家都疲劳不堪,紫外线晒伤了皮肤。孩子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不过石炭井那一路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在一座秃山上发现过骨骸,但因为没有上去的路,无法证明是那个丢失的孩子。有的人猜测说是被贩卖器官的人贩子害了?挖走了器官后抛尸荒野?这样折腾了两、三个月毫无进展。最后只好放弃了找寻。孩子的父母,老家河南也毫无消息,家境本来不好,实在扛不住这样折腾,最后也只好放弃。</p><p class="ql-block"> 这事过去几十年了,人们已经淡忘了此事,但由其中我感觉到了产业工人的团结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石嘴子。这么多年了才弄明白。以前,总听人们说石嘴子、石嘴子的,还以为只是当地对石嘴山的俗称呢。现在在地图上看到,石嘴山市的名称已经搬迁到了以前的大武口;而把真正的石嘴山改名为惠农区。</p><p class="ql-block"> 曾经黄河封冻,我们车间的一伙年轻人就打我们机修车间,穿过火车道(卸煤场)横穿黄河冰面,跑到当时还叫海勃湾的拉僧庙去看了看呢!后来因乌达煤矿的规模逐渐增大,就将两地名称归拢到一起,改称为乌海市。只可惜当时我的手头还有没干完的活儿,难以脱身。否则真想和大伙儿一起过对面看看呢!</p><p class="ql-block"> 后来据说黄河很少全部封冻。曾经有大货车走到河心,封冻冰层不够厚,车子沉入河底的事。以后再也没人敢冒险横穿冰面了。真是,机会不是随时都有,只有把握住才能成功。 </p><p class="ql-block"> 在经济学上来讲,有个名词,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等于所放弃的机会。对于人来说,就是机会造就的。而人生就是千万个机会成就的。</p> <p class="ql-block">宁夏通往内蒙的黄河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此幅版画《扩建》,是我和全有大哥一起创作的。是当年石电增容扩建的一个场景。在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入选自治区展览馆并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参加了机本体大修。为汽轮机转子更换叶片附环。</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右两边的老师傅就是张师傅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左1张师傅;左2我们机修车间的李主任;右1郑师傅也是宁夏电力的老祖。慈禧太后把英国人送给大清的发电机,(郑师傅管那玩意叫锅驮机)给了宁夏。他就是最早鼓捣锅驮机的第一代工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创作的油画《时刻准备》。当年大鹅在我边境陈兵百万。毛泽东发布“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令,石电挖地道,时刻准备应对来犯之敌。</p> <p class="ql-block"> 妹妹带我去惠农最热闹的夜市。品尝一下宁夏的羊肉串。</p><p class="ql-block"> 刚找个桌子坐下,就有人来问:“能不能把你们这桌子往外挪挪?这桌人有点多。”</p><p class="ql-block"> 可马上认出妹妹是他们单位的前辈。连忙给妹妹敬个礼,并自我介绍说:“我是您小、小、小同事。”桌子也不用挪了,热情地和妹妹套着近乎。</p><p class="ql-block"> 看只有我和妹妹在一桌,又问:这是姐夫吧?”我说:“我是她哥哥。原来在电厂工作过。”话音未落,他们桌一位胖胖的小哥立即转过身,说他就是电厂的。我说:“我79年就离开电厂了。”他告诉我,他84年才进厂。说起一些老人来,能有交集的寥寥无几。我忽然意识到,我妹妹还是石电家属呢!妹夫还是我一个车间的工友。只可惜妹夫英年早逝了。</p><p class="ql-block"> 他立即就问:“你是那批北京的?”</p><p class="ql-block"> 我说:“是。咋?你知道他们?”</p><p class="ql-block"> 他说:“那些人行呢!”看来,我们那批人在电厂的影响的确很大。</p><p class="ql-block"> 那时,77年78年恢复高考,那批人就上大学走了不少。我是79年,单调回的北京。后来取消政审,86年才考上的大学。听说,电厂子弟中,有不少人顺利考上了大学,都受益于这批人。因为这批人在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操控,被当成包袱甩到石电,才沦落到如此地步。他们不甘于现状,与命运抗争!在拼命复习文化课,同时还辅导着电厂子弟们。刚刚恢复高考,就有不少人先后离开了电厂,入学深造。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当然,恢复高考时,还留有文革余毒,那就是政审!有的人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因政审不合格,而名落孙山。害人的文革!坑人的政审!耽误了整整一代人!</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随电机厂一起去了地勘所的那些人,就没有被发配出来的人中,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这叫什么?绝地反击,知耻而后勇!</p><p class="ql-block"> 事情往往是这样,当人被逼到墙角,深陷绝境时的爆发力,往往大于自己本身能量的数倍!</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这位胖哥进厂时,恐怕这批人大多已经离开了石电,但他们留下的影响力,却仍然在,甚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这位胖哥的反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石电,成了宁夏电力工业发展的摇篮。电力技校,和技术工人,以及大学毕业后回到电厂的人,为以后的大武口电厂、青铜峡大坝电厂、铝厂电厂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了宁夏电力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农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宁夏河东机场,候机厅。</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宁,经历了整整十天。可以说是收获满满。阔别宁夏43年!再次看到了自己为之奋斗八年的青铜峡和石嘴山!是青春奉献的八年!是艰苦奋斗,成长变强的八年。</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p><p class="ql-block"> 再见宁夏!再见石嘴山!再见青铜峡!再见吴忠!</p><p class="ql-block"> 飞机载着我对这片沃土的眷恋飞入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