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节朗战役发起前,张国华说:“我打了多少年仗,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看地形的!”

至简

<strong>作者简介:</strong> <h3><strong></strong><strong>乔学亭</strong>:1924年月生,山东省肥城县东陆房乡西界首村人。1937年9月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任联络员。1938年初,参加组织了60余人的抗日救国会(东阿抗日游击队),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昌都战役、平叛、对印、对越战争。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团教导队政委。十八军52师155团政委、团长。52师师政委;五十军副政委;十三军政委等;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乔学亭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被任命为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h3></br><h3><strong>克节朗战役</strong></h3></br><h3>乔学亭</h3></br><strong>上 篇:</strong>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从来就没有正式划定过。在两国人民长期相互交往中,按照各自行政管辖的范围,早已自然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中印边境争端的发生,源于印度尼赫鲁政府全面继承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衣钵,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不断侵占我国领土,公然欲将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加上中段、西段共12万5千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h3> 这片领土相当于福建省的土地面积;也相当于三个荷兰或四个比利时的国土面积。我国政府本着和平友好睦邻政策,历来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并采取了忍让克制态度,避免同印军发生冲突。但印度政府反而得寸进尺,进一步推行“前进政策”,在我边防哨所前后左右设立据点,造成“犬牙交错”态势,妄图逼我边防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后撤。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第七旅所属部队,越过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侵入我克节朗地区,并制造流血事件,向我发动进攻。在忍无可忍、让无可让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被迫作出了自卫反击的决策。<h3> <strong>一、敌我态势</strong>克节朗在西藏错那县境内,克节朗河横贯其间,由此得名。克节朗河谷两岸悬崖峭壁,原始森林密布,沿岸坡地有林间草场72个,面积100余平方公里。高山峰顶,白雪皑皑,雪线以下,郁郁葱葱,瀑布倾泻,高处是杜鹃花林,山腰生着云杉针松,谷底是藤蔓缠绕的阔叶林,飞鸟鸣唱,虫声唧唧,当地门巴人叫“洁巴”沟,就是风景最优美的地方。1962年却成了印军向我发动进攻的前哨阵地。印军第七旅3000余人,部署在沙则至色章湖一线。在娘姆江曲西侧为阿萨姆步兵部队第五营,其营长率第三中队和近卫第四营一个加强连驻沙则;其拉加普特第二营和旁遮普联队第九营部署在色章湖至克宁乃桥沿克节朗河南岸一线;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位于绒不丢,阿萨姆第五营的3个中队,近卫联队第四营1个连和第107重迫击炮连于色兄朗沟至章多一带;前面两个多营摆成“一字长蛇阵”,后面一个多营为预备队,旅部设在扯冬东南约500米的勒龙,旅部后面的章多空投场和医院为旅的后方补给站。整个部署是正面宽,纵身浅,前重后轻,像个“T”字型。一般一个连为一个点,重要的点是2个连。从枪等到色章湖共4个点,枪等2个点,枪等以西阿萨姆第五营一个中队,色章湖一个连。共3个连另1个中队;右翼沙则为1个加强连另1个中队;敌人的中央阵地包括卡龙、扯冬、勒龙、扯果布等据点;预备队部署在绒不丢至色兄朗沟一带,各据点均筑有坚固的工事。整个阵地西面是不丹,东面是娘姆江曲,南面沿“麦克马洪线”从东到西有哈东拉、桑采拉、嘎波拉和吉拉4个山口。北面是拉则拉,两山中间是克节朗河谷。克节朗河从中不边界由西向东流入娘姆江曲。印军整个第七旅就布置在这个突出地带,所处的位置虽然突出,但背山面水,进可攻,退可守。西藏军区前指根据中央军委1962年10月17日下达的命令,决心集中419部队(52师)全部、军区炮兵第308团、工兵136团各一部和第11师32团二营共10300余人,以部队4倍于印军、火炮5倍于印军的优势兵力,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两翼突破,侧背攻击的战法,首先攻歼枪等、卡龙、沙则之印军,重点放在枪等、卡龙之西段,相机攻占章多,得手后再攻歼扯冬、绒不丢、扯果布、邦岗丁和色兄朗沟之印军,并攻占桑采拉、哈东拉、阻敌北援南逃,拔除“麦线”以北的一切印军据点。要求3至5日完成作战任务。左翼枪等、卡龙印军兵力比较密集,又靠近印军之指挥中心,是主要突击方向,由155团负责。154团打右翼之沙则,157团第一、三营从左侧半山腰迂回到印军侧后,攻歼章多之印军,断其退路,占领空投场。二营歼灭色章湖之印军,切断他们逃向不丹的退路。这是战前的部署。<h3> 前:左,155团政委乔学亭、右,155团团长刘广桐<strong>二、战前准备</strong>根据毛泽东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和“慎重初战”的指导思想,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使每个干部和战士都了解中印边境斗争的真相,看清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扩张主义野心;控诉了印度军队侵略罪行,激起干战对他们的无比愤慨;充分认识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此次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必须打胜;个人生死事小,国威军威事大。因此,人人摩拳擦掌,准备上阵打击入侵者。155团出发前让谁留守谁不干。原准备留守的人员中在部队向前开进时有12人悄悄爬上车,其中有7人在战斗中立了功。为了对付印军的地堡群,夺取或摧毁敌据点,准备了发射筒、炸药包、爆破筒、40火箭发射筒和手榴弹等多种作战武器,当时提出“多手准备一举成功”。为了作好断粮的准备,对战区的植物做了认真的鉴别和调查,使部队弄清了哪些野菜、野果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在高山密林峡谷中作战,供应补给非常困难,在执行第二战役的任务时,部队断粮一周,就是靠吃野菜坚持完成了清剿任务。为了使部队对敌情了如指掌,组织班长以上骨干从树丛里爬到距印军很近的地方看地形,就地开展军事民主,研究打法。张国华司令员说:“我打了多少年仗,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看地形的。”<h3> 张国华司令员还在战前召开作战会议,专门讨论作战方案。张司令员不仅决心大,作风也非常民主。我们先后提了3条意见,张国华司令员都采纳了。一是迂回穿插路线问题。原定从东侧迂回直插哈东拉,但这条道山高路险,印军节节设防很难奏效。而西侧靠近不丹,海拔高,虽较难攀登却是印军不注意的方向,而且去不丹的通道很多,事先如不封死,印军也容易从这里逃往不丹,使我不好追歼。因此建议穿插部队走西侧,既可切断印军向不丹的逃路,又可迂回到章多切断印军的道路。张司令员采纳了这个意见。二是攻印军左翼突击点的选择问题。原定先打枪等一个点,经过现场勘察,我们感到打一个点部队拥挤,撕开的口子小,印军还可能从两面增援和侧射,不如采取中央突破,将枪等、卡龙一起打,这样部队也摆得开,撕开的口子也大,便于向纵深发展,掏印军的心脏。阴法唐政委认为这个意见很好,19日向张司令员请示,他马上表态同意将枪等、卡龙一齐打的意见。三是战役发起的时间问题。有的负责同志向张司令员建议战役发起的时间向后推迟两天,以便使部队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并未马上表态,反复征求作战部队的意见。419部队师团两级一致意见,战役发起的时间不能再推迟,因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一万多人进入战场,在森林里隐蔽了一天一夜,不动烟火,不露声色,按时发起进攻可以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再推迟两天很容易暴露作战意图。仍由阴政委向上反映,张司令员很重视作战部队的意见,19日拍了板,不再推迟。这确实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使有的印军裤子未穿上就当了俘虏。<h3><strong>(未完待续)</strong><br></br></h3></br><h3>(本文及照片由乔学亭将军的女儿乔晓愉提供)</h3></br> <strong>致敬雪域老兵:</strong><h3><strong>铭记老西藏精神</strong></h3></br><h3><strong>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strong></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