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4月21日落地,9月1日开始实施。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各大机构和平台纷纷推出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培训活动,我们柏林镇中心小学也随之对老师们展开了培训。</p> <p class="ql-block">为了全面熟悉、掌握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习新的课程理论,本人认真听取了专家的解读,反复回放视频,做了大量笔记,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新的课程理论对我们以后每堂课的教学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该版本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它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了整体设计,强调核心概念,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促进学思结合,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以及新课标的主要变化。</p><p class="ql-block">指导思想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p><p class="ql-block">此次修订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目标导向,二是问题导向,三是创新导向。</p><p class="ql-block">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在于: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p><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主体部分分为六大块:分别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p> <p class="ql-block">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本人从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两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再从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四个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一下解读。</p><p class="ql-block">(一)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二)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四个方面,立足于这四个目标,才能更好地去实施我们的语文课程。</p><p class="ql-block">(三)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的课程学习内容按照学习任务的驱动分成了学习任务群,它是由不同的学习内容组成的,分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三方面。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更大程度的实现与语文教学的实践任务。</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学习任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通读教材,将我们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罗列,划分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群,而且要认真研读课标,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学情,设置并熟知每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p><p class="ql-block">(四)学业质量</p><p class="ql-block">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即教(学)什么?“学”即怎样教(学)?“评”即教(学)到什么程度?从而让质量标准成为最核心的标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