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艺术(一)

贺龙泉

<p class="ql-block">京胡,又称胡琴。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p><p class="ql-block">18世纪末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京胡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基础上改制形成,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了京剧。因京剧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当时京剧也称为“皮黄”。京胡是“皮黄”音乐的代表。伴着“皮黄腔”的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p><p class="ql-block">京胡具有非常神奇美妙的声音。西皮京胡音色高亢明亮刚劲华丽,二黄京胡则或发音“哇哇”或发音“酥沙”性格均较西皮京胡含蓄柔和。京胡音色能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熨帖结合,完美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魅力。绿叶扶红花,京胡成为京剧演唱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p><p class="ql-block">京胡结构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钩、琴码、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构成,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琴筒一侧口蒙蛇皮。用马尾弓拉奏。</p><p class="ql-block">最早的京胡,杆短筒小,为能拉出高调儿,有蒙蟒皮的。早期京胡用软弓(弓毛松弛)拉奏。软弓拉奏音色较硬弓演奏柔软,有一种特殊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现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仍保留有软弓奏法。</p><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出现硬弓京胡。硬弓演奏的京胡发音刚劲、嘹亮。</p><p class="ql-block">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讲究行腔圆润,不断降低音高,京胡结构也随之变化,琴杆、琴筒不断加长。</p><p class="ql-block">早期京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的实践,根据京剧唱腔系统、曲牌的不同,而发展为多种规格。创制了西皮、二黄、娃娃调和拨子等专用京胡。放大了低调门京胡的尺寸,以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p><p class="ql-block">本世纪五十年代京胡开始用钢丝弦。钢丝弦音准、音色、寿命均远超早期的生物材料制成的弦。</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京剧界一直沿用“胡琴”的称呼,之后,为了区别于其他剧种,才正式将这种乐器称为“京胡”。</p><p class="ql-block">京胡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15弦,二黄52弦,西皮63弦,反西皮26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黄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p><p class="ql-block">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正中央处,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注意,因左手持琴时琴杆向左倾斜,右手运弓有弓与琴杆保持90的要求,这样,右手是随拉弓逐步向上向右的,推弓相反,右手要向下向右走。这点不同于二胡弓身和持弓的右手近于水平运动。</p><p class="ql-block">京胡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拉好京胡技术中,弓法重要性甚于指法。不同于二胡,京胡强拍常在推弓上。</p><p class="ql-block">京胡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拉出地道的京味儿,京胡在指法上要注重京胡特色音的练习。</p><p class="ql-block">从京胡用材看,常见的有紫竹京胡、染竹京胡和白竹京胡。此外还有罗汉竹京胡和凤眼竹京胡。</p><p class="ql-block">京胡不用固定音高定弦,空弦音高由具体的声腔及演员嗓音条件来定。</p><p class="ql-block">京剧唱腔及京胡演奏的板式大致有【原板】【慢板】【快板】【快三眼】【中三眼】【散板】【导板】【摇板】【碰板】【顶板】【清板】【垛板】【流水】【二六】【滚板】等许多种。</p><p class="ql-block">一把好京胡的标准应该是:材料好、工艺好、音色音量好;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保留价值。</p><p class="ql-block">如今,中国的作曲家为京胡创作了很多行云流水穿云裂帛荡气回肠气势非凡的京胡独奏、协奏曲,使京胡从为京剧演唱伴奏的从属地位而走到了舞台中央变为光芒四射技术独特效果感人让人叹为观止的独奏乐器。</p> <p class="ql-block">燕守平,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奏员,1941年生于江苏徐州。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七十年代以为京剧《杜鹃山》一剧的伴奏成功而享誉全国。</p><p class="ql-block">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京胡研究会会长。</p><p class="ql-block">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燕守平十一岁考入北京戏校,学习京胡及各种乐器演奏。师从沈玉斌、沈玉秋、杨宝忠、方立单、关占魁等先生。</p><p class="ql-block">十八岁毕业留校任教,又拜京剧音乐大师徐兰沅先生学习。</p><p class="ql-block">二十七岁调北京京剧院。曾为现代京剧《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剧伴奏。此间又得到著名京胡演奏前辈李慕良、何顺信、汪本贞、王瑞芝等先生指点。他先后曾为张君秋、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杨春霞等诸多名家操琴伴奏,参加演出的剧目有几百出之多。</p><p class="ql-block">被戏迷、票友、网票、琴票和专家誉为“京胡圣手”。</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燕守平先生通晓京剧武场、文场的各种演奏技巧,对京剧、昆曲传统曲牌和现代音乐知识有着广博的积累和深厚的素养。在五十几年的从艺生涯中,燕守平形成了“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的演奏风格,技艺超群,并富于感染力。更为难得的是,燕守平先生对京剧各个流派行当的唱法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对京胡伴奏的种种繁难弓法、指法、垫衬烘托技巧有着一流的功底和独具才情的美学见解,演奏起各种流派、各个行当的音乐唱腔来,无不得心应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尊为“京胡圣手”。</p><p class="ql-block">燕守平先生1987年在北京首办“燕守平京胡交响音乐会”为京胡与西洋交响乐队的合作开了先河。</p> <p class="ql-block">尤继舜,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琴师、作曲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梨园界盛赞京胡名家有“南尤北燕”之说,“南尤”尤继舜,“北燕”燕守平。</p><p class="ql-block">尤继舜幼时在其父的开蒙下学琴。12岁考入新疆艺术学院京剧科学艺。后入江苏省戏校京剧科,毕业后先入江苏省京剧院,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操琴。曾拜赵济羹为师,并求教于汪本贞、李慕良、钟世章、何顺信、王瑞芝、姜凤山、沈玉才等名家前辈。他酷爱京剧,谦逊好学,琴艺音色饱满,清彻纯净,灵巧华丽,手法敏捷。</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他先后给南北众多京剧名家操琴,艺术影响深远。参与创作的主要京剧作品有《长恨歌》《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曾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作曲(音乐设计)奖。</p> <p class="ql-block">王鹤文,中国著名京胡演奏家、教育家,著名京胡演奏大师杨宝忠先生最优秀的传承人。他自幼天资聪敏、悟性极高,受古朴诚厚、勤奋进取的家风熏陶,他嗜琴如命、刻苦钻研,幼年师从天津京胡名家王昌世先生学习京胡曲牌,十岁即被称为“京胡神童”誉满津门。十二岁拜著名昆曲笛师白宗浩大师学习昆曲(白先生为尚小云笛师、三弦大师),同年进京作为专业琴师,在杨宝森、尚小云剧团操琴。</p><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由京胡大家黄金陆先生力荐,年仅18岁的王鹤文即成为中国戏曲学校(现中国戏曲学院)最年轻的京胡、京二胡和演唱教师。</p><p class="ql-block">王鹤文先生先后得到了徐兰沅等诸多名家的赏识和器重。著名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收其为弟子,倾力授艺、爱护备至。他深得恩师真传,琴艺猛进,名声大振。</p><p class="ql-block">从艺从教60年来,他从未离开舞台和教学第一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益求精,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被誉为继杨宝忠之后的“京胡圣手”、一代演奏大师。</p><p class="ql-block">成就及荣誉</p><p class="ql-block">他技艺广博、精湛,不论是老生、小生、青衣、花脸等各种行当的伴奏样样精通,集诸伴奏名家之长于一身。他精通各大流派特色,拉杨派戏,深得其恩师杨宝忠之神韵,刚柔并济、舒展流畅;拉余派戏,极具李佩卿的气派,稳如泰山;拉马派戏,深得李慕良之精髓,琴音似语,韵味隽永,楚楚感人;拉梅派戏更有徐兰沅大师华丽醇美的大家风范。60年来他先后为童祥苓、尚长荣、姜妙香、叶盛兰、雪艳琴、杨荣环、张学津、马长礼、谭元寿、李鸣盛、梅葆玖等诸多名家操琴伴奏,驰骋京剧舞台,尽展才华,红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京剧样板戏时期,王鹤文先生还担任大型管弦乐队指挥八年,使其音乐艺术造诣更趋炉火纯青,他一直遵循恩师杨宝忠先生将西洋乐法洋为中用的教诲,吸收小提琴的弓法及指法,使其京胡演奏技艺更加娴熟,琴音铿锵悦耳。</p><p class="ql-block">1986年,王鹤文先生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演出,成为中国演奏京胡协奏曲第一人。</p><p class="ql-block">换弓无迹、换指无痕,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在梨园界享有 “严、足、帅、博”的盛誉。</p><p class="ql-block">“严”,除胡琴音准严丝合缝外,更重要的是情严。他把琴音当作人物语言的共鸣。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爆发力强大,足有拆琴之势。如《清官册》的:“接过了夫人酒一樽”一句,他理解寇准当时得金牌不知是祸是福,这一句不单是夫妻离别,而是感谢夫人对他事业的鼓励,所以操琴时不用装饰音,要紧贴着唱音拉静了,让观众想叫好而叫不出来。《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同是【二黄慢三眼】,又同样是“一轮明月”,但伍子胥是国恨,家仇,悲壮愤懑;陈宫是受骗上当,后悔莫及;而寇准是惊疑不安,辗转反侧,所以过门以伍子胥最慢,陈宫最快,寇准介乎二者之间。</p><p class="ql-block">“足”,是追求气氛足。他牢记老师嘱咐:该足的地方不要拉亏了,他操琴时运气使劲就像挥毫疾书用到笔尖一样发挥到双手。如伍子胥唱“恨平王无道乱楚宫”,过门力度甚大,造成紧张气氛;《斩马谡》唱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造成严肃气氛。</p><p class="ql-block">“帅”,是指他在规矩中有巧有俏,在巧俏中见规矩。俗话说既新鲜又没歪味儿。如[夜深沉]曲牌在劲头、节奏上下功夫,简谱简直无法记。在[西皮原板]过门中,他独特地运用了几个迥然反复的“挂儿”,为重点唱句作了有力的铺垫。</p><p class="ql-block">“博”,即荟萃诸家之长,是他追求的最大目标。拉杨(宝森)派戏,深得乃师杨宝忠神韵,顿挫清晰,刚柔并济,宛如一座古式楼台;拉余派戏,富于王瑞芝的气派,稳如泰山;拉马派戏,深得李慕良之精髓,琴音似语,韵味隽永,有声有色,楚楚感人;拉梅派戏,又有徐兰沅大师的风范,华丽醇美。</p><p class="ql-block">王鹤文大师艺德高尚,儒雅谦逊,他常说无论琴师的技艺多么高妙,但决不能单纯卖弄技巧、喧宾夺主,最终都要落在一个“伴”字上,无论技法多么花哨,都要结合剧情人物的需要,即要生动地展现剧目氛围的意境,又要充分烘托出“角儿”的唱腔韵味,为戏增辉。他这样评价:“一等琴师是引领,二等琴师是跟随,三等琴师是拖坠。”经过数十年的千锤百炼,王鹤文先生的京剧艺术造诣和传授,不仅引领着众多的青年演员走进艺术殿堂,使他们惊叹于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并深深沉醉于京剧的百花园中,更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技艺在王老师的提携下进步迅速;在与当今京剧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合作中,王鹤文先生的伴奏使他们的演唱更加是如鱼得水,充分地发挥展现出各自流派的特色与技艺,淋漓尽致地衬托出他们的辉煌成就。王鹤文先生与四大须生现今传人都有合作,特别是与谭派代表人物谭元寿先生默契合作近三十年,为谭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二人以兄弟相敬,对艺术共同探索,琴师与演员合作时间如此之长,实为少有,被当今梨园界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社会评价</p><p class="ql-block">王鹤文先生虽已进入古稀之年,可他依旧在为传承京剧艺术而忙碌,除了经常参加舞台演出以外,还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授课,更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专业工作者以及京剧爱好者慕名而来、登门求教,王鹤文先生都欣然传授。他希望把多年来积累的京剧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舞台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国粹京剧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德艺双馨的京胡大师王鹤文先生,用他对艺术的赤诚大爱,奏出华夏民族的盛世华章!</p> <p class="ql-block">李祖铭,男,1948年6月20日出生,汉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京剧院京剧琴师。</p><p class="ql-block">1967年任山西省京剧团主要琴师及音乐唱腔设计。曾参加了《三上桃峰》、《山城围困战》、《新烁明珠》、《蔡锷与小凤仙》等十几出戏的音乐唱腔设计。</p><p class="ql-block">调入中国京剧院后,参加唱腔设计的剧目有《大明魂》、《锦车使节》、《坂本龙马》、《九江口》、《青梅煮酒论英雄》、《画龙点睛》等戏。</p><p class="ql-block">先后与袁世海、李金泉、冯志孝、杨春霞、李光、张学津、叶少兰等合作,琴技炉火纯青,京胡演奏有很高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1991年录制“李祖铭京胡演奏专辑”。</p><p class="ql-block">1985年应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林肯大学邀请,随父亲李慕良赴香港、美国讲学。</p><p class="ql-block">1993年应台湾中华国剧协会邀请赴台给二十几所音乐院校讲学。</p><p class="ql-block">1990年参加李慕良作品音乐会为亚运会筹资,演奏音乐会全部曲目。</p><p class="ql-block">2001年参加为失学儿童的“阳光爱心”音乐会义演。</p><p class="ql-block">随团多次赴香港、台湾演出,出访过日本、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