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湘西会战历史影像

李平均

<p class="ql-block">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9日,日军为保障华南日军北撤,维持湘桂铁路和粤汉铁路的交通及摧毁芷江空军基地。命令第二十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5个师团、1个旅团各一部,总兵力8万余人。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由益阳、邵阳、东安三路向湘西发起进攻。</p><p class="ql-block"> 中国军队是以何应钦上将亲自指挥的9个军26个师为主的强大部队。会战主力为王耀武将军率领的第四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四个军:第一00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和第十八军,它的作战目的是将主力集结于武冈和新化一线,与日军主力决战。</p><p class="ql-block"> 2月2日,在华美军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设立东部前线指挥部,派伍兹金上校主持,主要是负责该军的训练和装备,这就是“中美混合作战司令部”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3月5日,第二十四集团军改编为第四方面军。3月22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从寨头移驻安江前线,全面指挥湘西前线作战。</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在安江纱厂大畲坪分厂召开中美联合军事会议,部署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 5月8日,中国军队开始趁势反击,将日军包围,在中美空军的强力支援下,激战至6月7日,中国军队毙伤日军2.8万余人,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完全胜利。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从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视察东部前线,和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1944年4月,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及所辖第七十四军军部由邵阳移驻黔阳寨头,1945年3月5日,第二十四集团军改编为陆军第四方面军,隶属盟军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下辖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一00军、第十八军。1945年3月22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从寨头移驻安江前线,全面指挥湘西前线作战。4月9日,湘西会战打响。</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 </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视察东部前线,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黔阳寨头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中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参谋伊萨克吉茨上校。后排左起:杰克·杨少尉副官、东部前线司令部伯纳德托美上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右四)陪同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右三)视察寨头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站在对面的是被俘的日军士兵,亨利·巴博准将在视察日军战俘时,意味深长地指着一名日军战俘。</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视察东部前线,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在在华美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和教官詹姆士·马尔罗尼James Maloney 中尉陪同下,考察中国军队使用肩扛式火箭筒训练课程进行情况。</p><p class="ql-block"> 后排站立者左起:在华美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国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教官詹姆士·马尔罗尼James Maloney 中尉。</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视察东部前线,观摩第二十四集团军第七十四军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左起: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副官杰克·杨少尉、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第七十四军士兵正在训练劈刺术。</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三级技术军士J·B·亨德里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右)、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享利·巴博准将(美)(左),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中)的陪同下,在第七十四军军部寨头检阅第七十四军新组建的作战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在华美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设立左兵团总部,即在华美军东部前线司令部,这就是常说的“中美混合作战司令部”,即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左兵团总部由伍兹金上校主持,主要是负责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训练和装备。左兵团总部初时只有19名军官和34名士兵,至4月1日,已有109名军官和270名士兵。</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CBl)战区》</p> <p class="ql-block">  本段文字截自《湖南文史》第47辑·湘西会战专辑,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撰写的《回忆湘西会战》一文。</p> <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22日,湘西会战打响前夕,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从寨头移驻安江前线,司令官王耀武将军将司令部一分为二,司令官王耀武将军和副参谋长罗幸理少将、第一处处长吴鸢少将及少数人员在安江设立指挥部,参谋长邱维达将军则率司令部大部分人员移驻辰溪,指挥左翼部队并与第六战区王敬久兵团联系。</p><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国将领和美军联络官在安江前线指挥部制定部署湘西会战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来自华盛顿特区的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巴博准将(美)、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来自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 </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作为湘西会战的总预备队,被迅速空运至芷江,并推进至安江、塘湾、江口等地。图为由美军训练并装备的新六军在安江的某宿营地。</p><p class="ql-block"> 新六军是中国第一支接受美式训练并配备全美械装备的陆军部队,在结束缅甸作战后,新六军在美国陆军空运司令部的帮助下,被空运回国。湘西会战打响,新六军於4月21日至5月11日,从昆明空运至芷江,随即开往湘西前线,以解除日军对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芷江基地的威胁,然而这支精锐部队未及投入作战,日军便以溃败撤退。</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的后勤保障运输卡车连队,正在渡过安江沅水河,把武器弹药和给养运往雪峰山前线。</p><p class="ql-block"> 图为新六军第3731号后勤运输车将军火正在通过安江渡口运往前线。</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弗兰克·曼沃伦</p><p class="ql-block"> ( Frank Manwarrc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从安江沅水河西汽车渡口看对岸安江。 </p><p class="ql-block">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安江沅水河东岸之现状,岸上建筑左起:安江大桥、汽车码头、沅水一城、工商银行宿舍楼、蒋氏宗祠、关圣宫。</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骡马队和他们的骡马受命调往湘西前线,途经安江渡口,留意画面右前方的一头倔驴。</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弗兰克·曼沃伦</p><p class="ql-block"> ( Frank Manwarrc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废弃的安江河西汽车渡口。</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是中国首支完全接受美国训练的部队,在芷江空军基地受到日军威胁的时候,美国空军空运他们的部队、骡马、辎重装备从缅甸调往湖南前线。注意右前方的小猴子,是他们从缅甸带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图为新六军某部在安江的某驻地。</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安江·美军第十四工程营训练的中国新六军士兵在湍急的沅江上修造浮桥,该浮桥是用绳子把空桶和竹子捆在一起搭成的。</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舘</p> <p class="ql-block">  安江文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837年至1842年),1969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人为拆毁,1999年12月,安江成立了复修安江文峰塔筹备小组,2002年4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晚霞中的安江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接受过美式训练并配备美式装备的中国新六军工兵部队正在架设浮桥,以加快后勤供应速度,保障湖南前线的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在一名美国陆军工兵顾问军官的协助下,中国工兵们使用舢板、空油桶、竹子和绳索架设了这座浮桥。中国地面部队在美军空中的火力支援下,粉碎了日军夺取美军第十四航空队芷江基地的企图。</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安江沅水河西。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今日之安江沅水河西。</p><p class="ql-block"> 安江沅水河岸上的建筑,左起依次为:安江电解锰厂、公路段宿舍楼、安江大桥、广播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  安江沅水河畔的抗战标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图左上角,安江沅水河畔的悬崖上,书写着“抗戰建國”四个大字的巨型抗战标语,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坚强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图截自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安江沅水河畔悬崖上的抗战标语处之现状。</p><p class="ql-block"> 注:图中沅水河畔上的岩屋(溶洞),因修建安江大桥,岩屋(溶洞)均被大桥桥墩废料填充,岩屋(溶洞)已经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工兵部队在安江沅水河上架设的浮桥。</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红线所指处为码头旧照,该码头后来被称之为“烂码头”,上世纪中、后期为安江搬运公司作为装卸水运货物的主要场地,现在码头已被安江沅水防洪堤所覆盖。</p><p class="ql-block">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烂码头”</p> <p class="ql-block"> 今日“烂码头”出口之现状。</p> <p class="ql-block">  新路河·从安江而来的运输船停在沅水上的浮桥处,它将穿过浮桥,继续前往大江口,这段路程是补给物质送往中国陆军第七十三军的第一段路。 </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新路河</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一等兵阿尔伯特·莱夫</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p class="ql-block"> 注:新路河原属黔阳县管辖,今为中方县新路河镇。</p> <p class="ql-block">今日新路河,中方县新路河镇。</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在接过湖南前线防务之后,在安江布防37毫米口径火炮。</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解析上图背景。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图片的今昔比对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照片由“大安江论坛群”群主周宪良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受美国训练的新六军炮兵严阵以待。</p><p class="ql-block"> 新六军的炮兵们历经印缅战场磨炼,现在准备加入湘西的对日作战部队中。他们配备的105榴弹炮,并由美军训炼。新六军炮兵部队由美军空中运输部队空运回国,随即运往湘西前线安江,以阻止日军西犯夺取芷江空军机场之企图。</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 </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 </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 </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炮兵部队被空运回国,一名美国军官(未戴军帽者)正在指导新六军炮兵部队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新六军炮兵军官们在湘西前线后方指挥部(安江某家中堂屋),正在努力工作,着力解决火炮射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该家中堂屋,墙壁上悬挂着三副新婚贺幛,贺幛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五位落款人的姓名:一、(舅父)丁明序、教、年三兄弟;二、(叔岳)向朝容;三、(内兄)廖正元。</p><p class="ql-block"> 注:黔阳羊坡向氏的部分字辈,依次为:朝、宗、英、伯、元、子、孙、其、绍、志。羊坡向氏现在是以子、孙、其、绍字辈为主。</p><p class="ql-block"> 安江红村廖家的部分字辈,依次为:儒、玉、正、承、开、名、贤、肇、克、昌。廖氏家族现在是以开、名、贤、肇字辈为主。</p><p class="ql-block">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中国士兵正在把弹药箱从美军卡车上卸下来。这些卡车源源不断地把军用物资运到湖南安江,中国军队正在这里与日军作战。卡车由美国陆军后勤人员驾驶,他们从波斯(注:原图图注如此)出发,行程6000多英里(约9656公里)来到中国,随后又将这些物资运到作战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三张不同拍摄地点,不同角度,同一背景照片之比较:</p><p class="ql-block"> 留意照片中“衙门口码头”左边的白色房屋(标红线处),直到修建“沅水一城”电梯楼时才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图一:截自上图,中国士兵在安江码头卸载弹药箱。拍摄地点:安江新建码头,后来的“烂码头”。</p><p class="ql-block"> 图二:新六军后勤运输卡军渡过安江沅水河。拍摄地点:河西汽车码头。(截图)</p><p class="ql-block"> 图三:新六军在安江布防37毫米口径火炮。拍摄地点:河西“胜利新村”附近。(截图)</p> <p class="ql-block">  前线所需大米从洞庭湖地区购买,然后用小船和舢板输送至安江,再用卡车转运至兵站仓库。</p><p class="ql-block"> 图为民工正在装卸大米,再转运至兵站仓库。</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CBl)战区》</p> <p class="ql-block">  芷江·来自安江的500条船组成的船队之一角。</p><p class="ql-block"> 船队在300英里(约483公里)长的水域上向第五后勤地带基地区运送物资,该地在东部前线附近。从左至右:威廉·R·安德鲁(William·R·Andrew)中尉、来自北卡罗来州海波因特市坎贝尔大街1006号;一等兵帕特里克·J·伊根(Patrck·J·Egan);来自纽约市第30街西30号。他们在监督把从美国运来的物质卸下小船,船从中国安江出发,沿河逆流行程8天,路途长约120英里(约193公里)。</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9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芷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科尔盖特</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黔阳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古老的鸡公车被投入到前线用来搬运弹药。这个中国老兵只剩下一只完好的手臂,但是他仍然用这一只手臂和另一只被吊带兜住的残肢努力向前推进。</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6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弗兰克·曼沃伦</p><p class="ql-block"> ( Frank Manwarrc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黔阳县志》记载:黔阳民众积极支援会战前线,有数百民夫参与运送弹药,抢运伤员。</p> <p class="ql-block">  安江·驻扎在沙湾的新六军第十四师一匹因病死亡的军马,被抬出兽医站。抬马的战士是新六军第十四师兽医小分队的战士,他们负责协助美国兽医照料生病的军马。</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沙湾</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8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下达了中国军队全线反攻的命令。</p><p class="ql-block"> 5月9日,何应钦将军偕同印缅战区美中联军总司令索尔登将军、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将军、陆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冷欣将军等十一名将领,由昆明飞抵芷江,来到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会见司令官王耀武将军。</p><p class="ql-block"> 5月10日,在王耀武将军的陪同下,何应钦将军、索尔登将军、麦克鲁将军一行十余将领视察湘西最前线江口青岩战场,亲见战场实况,并接见了第五十七师师长李琰和战功卓著的杜鼎团长、钟雄飞团长、李忠亮营长、周北辰连长等其他官兵。</p><p class="ql-block"> 何应钦将军本次视察,《中央日报》、《大刚报》、《力报》等报刊1945年5月15日刊发这一消息。</p><p class="ql-block"> 图为何应钦将军偕同中美将领在江口青岩三角垴后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师部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杜鼎《八十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  【中央社湘西前线某地十二日电】何总长视察湘西,索尔登、麦克鲁等偕行</p><p class="ql-block"> 《中央日报》(重庆版)1945年5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1日,印缅战区美中联军总司令索尔登中将(中)视察江口青岩战场完毕后,离开湖南前线安江,向廖耀湘将军(索尔登身后)和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将军(右)道别。</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1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背景:岔头老黄坡</p><p class="ql-block"> 下图照片:岔头老黄坡</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大安江论坛群”群主周宪良老师提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4年10月30日摄于安江大畲坪</span></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1日,何应钦将军(讲台左)偕同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将军(讲台右,背着双手者)等将领驰赴黔阳寨头检阅陆军某部。</p><p class="ql-block"> 寨头民众闻讯,夹道欢迎,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欢欣鼓舞,热烈空前。</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1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何应钦将军在安江再次召开会议,嘉奖了第四方面军将士忠勇杀敌,从容用命和王耀武将军指挥卓越,部署恰当,部队动作协同,彻底奉行命令,希望在大反攻时,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将军(中间背对者)在安江司令部,对在华美军官兵们发表讲话。</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留意,图片标注“石灰墙面”和“美式鱼鳞板房”,均为安江的特色建筑,安江一完小、安江农校、安江纱厂、安江纱厂大畲坪分厂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独有。据说大畲坪有多栋这样的四合院,现在已经被拆除了。</p><p class="ql-block"> 本文的安江野战医院照片、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展示的缴获日军的战利品的展室照片,均在“石灰墙面”的展室里展出,可见文中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中)亲手授予驻守青岩战场的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第一七一团第五连上尉连长周北辰(右)银星Silver Star勋章,以示慰勉,背景中站立的是麦克鲁将军副官助理欧文斯J·C·Owens上尉(左)。</p><p class="ql-block"> 湘西会战,周北辰奉命率部固守青岩战场,与数倍日军血战七昼夜,与敌短兵相接,反复冲杀,阵地岿然不动。麦克鲁将军代表美军授予周北辰银质Silver Star章,这是美军联络组授予中国军官的第一枚勋章。</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师长李琰将军亲笔文稿《漫谈抗日战争在湘西雪峰山最后一仗》一文,记载的何应钦总司令视察青岩战场的摘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当场,何总司令宣布李师长遇年长缺即升,并授予师老虎旗。返回(安江)总司令部时,又带走连长周北辰、上士班长杨敬业到(安江)总部授勋。</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后排左二,脸朝正面者)视察湘西前线,在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探望湘西会战中负伤的官兵。</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美军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视察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探望湘西会战中的伤员。</p><p class="ql-block"> 左起:麦克鲁将军副官助理欧文斯J·C·Owens上尉、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 </p><p class="ql-block"> 美军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 </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 </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 </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视察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探望湘西会战中的伤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美军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约翰·古特曼中士 </p><p class="ql-block"> (John Gutman) </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麦克鲁将军隔昨视察陆军医院</p><p class="ql-block">【本报讯】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麦克鲁将军,此次随同何总司令来湘西前线视察,曾于十二日階美高级军官多人,赴ⅩⅩ陆军医院,除向住院负伤官兵仅致慰勉之意外,并对全院工作人员之努力,尤感满意。巡视毕,即与该院全体工作人员合摄一影离去。</p><p class="ql-block">《中央日报》湖南版(安江)1945年5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下午2时,国民政府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抵达安江,视察湘西各地役政工作,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率中美将领在安江欢迎留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五人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将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乔治·科考雷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左四)视察湘西前线安江,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将军(左二)陪同视察湘西会战参战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乔治·科考雷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中)视察湖南前线安江,在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军医官本杰明·伯克上校(美)(右)的陪同下,拜会安江乡绅Ho Min Fan贺明方(译音)(左)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乔治·科考雷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在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将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的陪同下,视察在洪江训练的芷绥师管区的新兵们,并向录取的新学员们致辞。</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洪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乔治·科考雷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台上前排右起: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军医官本杰明·伯克上校(美)、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将军、东部前线司令部指挥官伍兹金上校(美)。</p><p class="ql-block"> 本图截自上图</p> <p class="ql-block">  这一群刚入伍四个月的新兵,他们在这里训练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们每天的口粮是300CN。</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洪江</p><p class="ql-block"> 拍摄者:</p><p class="ql-block"> 四级技术军士乔治·科考雷克</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中央日报》刊登消息:兵役部部长鹿钟麟视察湘西。</p><p class="ql-block">鹿钟麟飞湘视察</p><p class="ql-block">【中央社安江二十七日电】兵役部长鹿钟麟氏,今日飞湘视察,午刻抵芷江,第某方面军司令官派丘(邱)参谋长至机场欢迎,同行有夏副司令官楚中、兵役部胡代司长、美军白克上校、中外官长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日《大刚报》刊登消息:</p><p class="ql-block"> 鹿部长在湘西视察各地役政严查弊端</p><p class="ql-block">【安江二十九日中央社电】兵役部鹿部长二十七日下午二时抵安,二十八日晨赴洪视察芷绥师等区新兵。中学生洪成华等十一人,自行请求入伍,鹿部长当即召见嘉勉,特令补入远征归来之Ⅹ军受训,下午二时返安,稍息后,赴某地参观此次湘西之役卤获战利品展览,入晚复召集Ⅹ方面军各部主管,会商有关兵役问题,会后举行记者谈话会。</p> <p class="ql-block">  来自威斯康星州的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军医官(医务主任)本杰明·伯克上校,在东部(湘西)前线安江。</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中美将领在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查看中国军队在湘西会战中缴获的日军武器。</p><p class="ql-block"> 左起: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安东尼 · 皮亚扎茨基参谋军士、刘上尉、唐少校、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林上校、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军医官本杰明·伯克上校。 </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军在安江司令部展出的第一00军第十九师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军在安江司令部展出的中国军队在湘西会战中缴获的日军部分武器。</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军在安江司令部展出的第一00军第十九师缴获的日军部分武器、弹药、装备、防毒面具和器材设施。</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军在安江司令部展出的第一00军、第十八军在青山界、万家冲、驴子溪和石下江等战场缴获的日军钢盔。</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湘西前线展览战利品</p><p class="ql-block"> 【中央社安江三十日电】此次湘西会战,我俘卤敌官兵近三百人,获战利品不计其数,大部已运往辰溪,此间有一小部分,今特公开展览,前往参观民众达七千人。</p><p class="ql-block"> 《中央日报》1945年6月1日</p> <p class="ql-block">  在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俘获日军战俘247人,其中官佐17人、军曹及士兵230人。日军战俘人数数据来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冷欣《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军投降》。</p><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国军队羁押在安江的部分日军战俘。</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 </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乔治·寇科瑞克</p><p class="ql-block"> (George Kocourek)技术军士</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拍摄</p><p class="ql-block"> (U·S·Army Signal Corps)</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湖南前线被中国军队抓获的日军战俘们,收容在安江的战俘POW营里,中国军队在安江日军收容所收容日军战俘85名,其中35人是朝鲜人。</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审讯在湖南前线俘获的日军战俘。日军第一一六师的TORU UOKl中尉在湖南前线,被中国军队抓获后接受审讯。这名中尉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先遣小分队的指挥官,他曾经在日本的美国教会学校受过教育,他会说英语,并且回答了所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美军战地记者(右)采访一名被中国军队在芷江战役中俘获的日军士兵(中),日裔美军(左)在一旁协助翻译,注意背景中高度警戒的中国卫兵。</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配属于中国军队的日裔美军顾问(右),在询问一名被中国军队在芷江战役中抓获的日军俘虏(左)。</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摘录)会后,并由罗(幸理)副参谋长陪同慰劳团参观敌俘及战利品。</p><p class="ql-block"> 《中央日报》1945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大刚报》1945年5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负伤的中国士兵们被抬上一辆运送武器的回程车辆送往安江救治。</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5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在安江后方医院治疗的湘西会战中的伤员。</p><p class="ql-block"> 湘西会战的伤员救治“以安江为第一线治疗区,计有第二十六后方医院、美军第二十一野战医院,及第六外科医院。协同作业,伤患运到后,立即施行紧急手术,再后送芷江第三十后方医院,该地亦有美军外科医院,协助治疗。新化、隆回司方面之伤患,系经水东后送溆浦、大江口,再后送至辰溪第二十七后方医院。”(摘自台《抗日战史·湘西会战》)</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美军第三十四野战医疗队和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全体同仁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p><p class="ql-block"> 美军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注:第三十四及第四十四野战医疗队于4月被分配到左兵团(即第四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本资料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CBl)战区(史)》</p> <p class="ql-block">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旧址——安江农校 </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中心谢军主任提供</p> <p class="ql-block">安江第五十七后方医院旧址——安江农校</p> <p class="ql-block">  湘西会战期间,前线大量伤员被紧急送往安江救治,其中大部分伤员施行手术后,即送往芷江,由安江送至芷江的伤员,约3500余人。安江现有的野战医院不能敷应,第四方面军参谋处致函安江力行中学向子道校长,请求迁让校舍,作为临时战地医院。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际,向子道校长接受了军方的请求,将学校迁往安江南郊的山岩湾。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安江一完小内的原址。</p><p class="ql-block"> 图为安江力行中学在安江山岩湾的临时校舍。</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将士后人提供</p> <p class="ql-block">  参考:台《抗日战史·湘西会战》</p> <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7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处致安江力行中学的理松安字第391号函件:</p><p class="ql-block"> 力行中学向校长项准美方要求,近因伤兵过多,57陆军医院不敷应用,查力行中学校舍适於开设医院,请即商饬该校迁让,俾合作战第一之要求等由,希即查照迁让为荷,第四方面军参谋处辰寝理松。</p><p class="ql-block"> 档案来自洪江市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8日,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检讨会议在第七十四军军部寨头召开。</p><p class="ql-block"> 照片右七:第七十四军参谋长杨宗鼎将军、右八:第七十四军军长施中诚将军、右九:第五十七师师长李琰将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8日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照片标注“寨头”为“在頭”</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施中诚将军家藏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5日,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第七十四军军部寨头召开。</p><p class="ql-block"> 湘西会战,第七十四军伤亡将士6135人,其中阵亡军官81人、士兵2135人,负伤军官205人、士兵3549人,失踪军官7人、士兵158人。本数据来自《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p><p class="ql-block"> 照片右十:第七十四军军长施中诚将军、右二:第七十四军参谋长杨宗鼎将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5日摄于黔阳寨头</p><p class="ql-block"> 照片标注“寨头”为“在頭”</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施中诚将军家藏照片》</p> <p class="ql-block">  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参战人数与敌我伤亡人数统计表</p><p class="ql-block">参战人数28169人,阵亡官兵2216人,伤3754人。</p><p class="ql-block">敌军阵亡4542人,伤8005人。</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p> <p class="ql-block">第四方面军湘西会战敌我伤亡统计表</p><p class="ql-block">参战人数120204人,阵亡官兵6832人,伤11717人。</p><p class="ql-block">敌军阵亡10778人,伤19162人。</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p> <p class="ql-block">湘西会战敌我伤亡统计表</p><p class="ql-block"> 中国军队阵亡官兵7817人,伤12784人。</p><p class="ql-block"> 敌军阵亡23707人,伤12651人。</p><p class="ql-block"> 台《抗日战史·湘西会战》</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中美将领在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共同检视在湘西会战中缴获日军的“歪把子”机枪。</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美军后勤副司令托马斯·J·亚柏克上校、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副司令亨利·H·巴博准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p><p class="ql-block"> 后排站立者右一: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师长李琰将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中美将领在湖南前线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会面。此前,中国地面部队在接受空中补给和支援后,挫败了日军对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芷江基地的猛攻。</p><p class="ql-block"> 图片左起: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印缅战区美中联军总司令丹尼尔·索尔登中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巴特鲁少将、美军在华作战后勤部司令齐福士少将。</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中美将领在湖南前线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会面。</p><p class="ql-block"> 图片左起: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印缅战区美中联军总司令丹尼尔·索尔登中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鲁少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巴特鲁少将、美军在华作战后勤部司令齐福士少将。</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中美将领在湖南前线安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会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右)以一把缴获的日军军官指挥刀赠送给丹尼尔·索尔登中将(左),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中)见证了这一赠送仪式。</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4日</p><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信兵摄于湖南安江</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p><p class="ql-block">注:本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照片,均由缅印战区抗战研究专家、《国家记忆》主编晏欢先生提供,在此,谨致谢忱。</p> <p class="ql-block">  上图来自《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第三卷第(2)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团结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p> <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永安月刊附刊·胜利画报》第二辑,将该照片作为封面发表。</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三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大畲坪原黔阳地委办公大楼,大楼原本是安江纱厂大畲坪分厂的一栋老建筑,大楼中间大门凸出的地方,是一间露天阳台,上面三张照片就是在这个阳台上拍摄的。2024年5月,政府对大楼全面整修,但未按原貌复原,使得阳台“面目全非”,这栋大楼就是“芷江保卫战指挥部——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的旧址。</p><p class="ql-block"> 上图由“冰岛”舒彬老师提供</p><p class="ql-block"> 下图由“安江大论坛群”群主周宪良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黔阳地委办公大楼,是安江纱厂大畲坪分厂的老建筑,大楼东端有两个一长一短的地洞,洞内墙面装有固定电缆的绝缘瓷瓶,可以将电缆直接引入地面的设备。</p><p class="ql-block"> 图片由“大安江论坛群”群主周宪良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20日,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发给蒋介石的电文。</p> <p class="ql-block">安江各界欢迎王(耀武)总司令筹备会</p><p class="ql-block"> 到会人:四十四军特党部薛民任、湘省银行钱经理、安江镇公所杨镇长、军警督察处周处长、海军陆战队马团长、安江商会蒋主席、湘一、二纺织厂雷、唐厂长、中央日报李主笔、中央社朱主任。</p><p class="ql-block">讨论事项</p><p class="ql-block">一、地点:假第一纱厂大礼堂</p><p class="ql-block">二、欢迎办法:各机关、学校、团体及保甲长、民众代表、古丈军音乐队。齐集车站欢迎,随赴一厂礼堂,举行欢迎会。会毕,各界首长举行欢宴。</p><p class="ql-block">三、时间:二十二日上午九时,齐集田家大屋马路边欢迎,十时至一厂礼堂,举行欢迎会,十二时各界首长举行欢宴。</p><p class="ql-block">四、参加欢迎大会单位:督察处、镇公所、商会、海军陆战队、警察所、各银行、秀州乡公所、中央社、中央日报、邮政局、电报局、九七军邮局、各区分部、军校通讯处、第四补训处、菸类专卖局、邵阳办事处、四十四军特别党部、军医署第九办事处、荣管处、战时青年训导团、三民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五、参加公宴单位:督察处、海军陆战队、镇公所、四十四军、商会、中央社、中央日报、省银行、第一、二纱厂、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复兴银行、力行中学、九七军邮局、电报局、邮政局、战时青年训导团、菸类专卖局、邵阳办事处、三民主义青年团、军校通讯处、军医署第九办事处、秀州乡公所、荣管处第二分处、第四补训处、救济院、第十职业学校。</p><p class="ql-block">六、分股办理各项事宜:</p><p class="ql-block">1、总务股负责人:杨镇长、蒋理事长</p><p class="ql-block">2、布置股:第一纱厂雷厂长</p><p class="ql-block">3、警卫股:马团长兼大会总指挥</p><p class="ql-block">七、主席团人选:集团军位首长为主席团,唐厂长为主席团主席并致欢迎词,总司令训词后,中央社朱主任答词。</p><p class="ql-block">附:欢迎王总司令标语</p><p class="ql-block">1、欢迎劳苦功高的王总司令;2、欢迎勋忠党国的王总司令;3、加强军民合作;4、大猷集团军是革命的武力;5、大猷集团军是反攻的主力队;6、大猷集团军是湘西的屏障;7、欢迎王总司令莅安指导一切;8、拥护王总司令;9、中国国民党万岁;10、中华民国万岁;11、蒋主席万岁。</p><p class="ql-block"> 资料来自洪江市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洪江市(区)志》记载:民国33年(1944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及所辖第七十四军军部在司令王耀武率领下进驻洪江(寨头)。翌年4月,司令部移驻安江。</p><p class="ql-block">依据本档案记载,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应该是1945年3月22日移驻安江前线,全面指挥湘西前线作战。4月9日,湘西会战打响。</p> <p class="ql-block">湘西前线祝捷</p><p class="ql-block">(安江)各界慰劳团献金献旗</p><p class="ql-block">【中央社安江二十七日电】安江各界二十七日,於前线某地举行祝捷大会,到四方面军王司令官以下官兵,及各界代表五百余人,由段梦晖【湖南版(安江)《中央日报》社社长】主席,报告大会意义,并代表献慰劳金二百万元、锦旗五面,分由王司令官及美军东线指挥官金武德上校等接受,并致答谢。又此次空军第五大队参加作战,战果辉煌,安江各界亦特献慰劳金五十万元,锦旗一面,由四方面军某官长代受转交。</p><p class="ql-block">【中央社安江二十五日电】湘西各界慰劳团今晨十时,在某地向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暨其将士献金献旗,到中美各级将领暨官兵五百余人,由团长胡迈主席,献旗式於军乐悠扬声中开始,各长官依次受旗后,并由胡氏献词,旋王耀武将军答词,对此次会战中美军队协同一致,军民通力合作,后方秩序稳定,为致胜原因诸点,述论甚深,并表示决本卫国保民天职,继续夺取胜利。末由美军指挥官金武德上校致词答谢,全场掌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全场高呼口号,礼成散会。会后并由罗副参谋长陪同慰劳团参观敌俘及战利品。</p><p class="ql-block">《中央日报》1945年5月28日</p> <p class="ql-block">湘西慰劳团在前线慰劳中美将士 </p><p class="ql-block"> 陪都裕华公司献金百万劳军</p><p class="ql-block">【湘西某地八日中央社电】全国慰劳总会湘西慰劳团,七日假第X方面军司令部大礼堂举行慰劳湘西作战将士大会,到该部官兵千余人。八时,王司令官及美军东线指挥官金伍德上校,莫团长及团员等均到。由莫团长主席,领导行礼并即致词,对此次湘西大捷的意义,解释细详,并对王司令官之军事天才与政治风度,备致钦敬。继对金上校之密切合作亦恳切致谢。词毕,即代表中央党部授旗,由王司令官、金上校分别接受。继由许团员君武宣读慰劳书信后,由莫团长代表赠送慰劳金三千万元,及慰劳品一件,慰问信数百封,王司令官、金上校即答词致谢。</p><p class="ql-block">《大刚报》1945年6月10日</p> <p class="ql-block">【中央社湘西慰劳团随团记者芷江二十七日电】(迟到)慰劳团二十五日,在芷江沅郡中学大礼堂,向某某军廖军长献旗,军部官佐士兵千余人参加。军容焕发,精神抖擞。廖军长在答词中特别强调补给制度对作战致胜之重要。</p><p class="ql-block">《中央日报》1945年6月30日</p><p class="ql-block">说明:我们安江人一直认为“新六军军部”在安江红村廖家院子和廖家祠堂,《中国共产党洪江市历史黔阳卷》一书的一个注释也采用这一说法,其实不然,这个报道说明,新六军军部应该是在芷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洪江市历史黔阳卷》一书的这个注释:</span>“王耀武司令部驻安江关圣宫”更是一大错误。</p> <p class="ql-block">何总长偕美将领视察湘西前线</p> <p class="ql-block">《中央日报》(重庆版)1945年5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中国作战司令部和联络官制度首次取得实际成果,是日举行联合参谋会议,何应钦和麦格鲁及各自参谋长都有出席,驻华后勤部队司令齐福士及其参谋也有到场。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提交了湘西会战的基本计划。何及麦格鲁均同意在日军攻击路线南北两翼集结兵力。在北,从第六战区调来三师换防第18军,使其可移动至新化以东;在南,汤恩伯麾下之第94军移动至靖县,可威胁日军南翼,或掩护桂林往贵州之公路。如此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若事态危急,则以飞机和车辆调动精锐第14师和新22师加强正面防御,以上部署皆旨在守住山地东侧前缘武冈—新化一线。(摘录)</p> <p class="ql-block">说明:何应钦在安江召开军事会议,时间应为1945年4月14日。邱维达撰写的回忆《何应钦在黔阳安江召开中美联合军事会议部署雪峰山会战》一文,误写为6月12日。湖南政协编辑的《湖南文史》第47辑·湘西会战专辑和怀化政协编辑的《地重千秋·抗战时期的怀化》中的“湘西会战大事记”,也只用了“X月X日”替代。根据《中缅印(CBl)战区史》记载为4月14日,何应钦在安江举行中美联合军事会议。</p> <p class="ql-block">  安江中山公园《中央日报》社出版的湖南版《中央日报》。</p> <p class="ql-block">  安江中山公园《中央日报》社出版的《中央日报》,该报头版刊载了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处少将处长吴鸢的文章——我们守住了湘西。</p> <p class="ql-block">安江纱厂、安江纱厂大畲坪分厂地图,本图截自1947年黔阳县地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黔阳县(附安江镇)地籍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7年湖南地政局出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