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之“肝”

王岭

<font color="#39b54a">《轻松学中医》阅读分享(17)</font><br> 学习中医知识,感受中医魅力。各位朋友,大家好!继续和大家分享台湾医师陈祈宏的《轻松学中医》,下面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中医里的“肝”。<br> 肝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是藏“魂”之处,可储藏“血”,主管全身之“筋”。肝在五行属“木”,主导“动”及“升”的气机功能,与胆、筋、爪、目等组织器官构成“肝系统”。 一、肝的位置<br> 1、生理上的肝在人体的腹部横膈膜与右肋区下方,分为左右两大叶,为紫红色。<br> 2、上述为肝的解剖形态,在功能上中医有“左肝右肺”的说法,认为肝属木,位于东方(左)的位置,是阳气初生的地方,也是阳气上升的起点。肺属金,位于西方(右),阴精收藏的开始,主杀及肃降。 二、肝与肢体、五官、孔窍的关系<br> 1、肝主筋<br> 筋即筋膜,是肌肉和骨以及骨和骨之间连接的组织,筋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身体全身四肢关节可以做出屈伸和转侧的动作。<br> 筋要靠肝血来滋养,才能维持使身体正常活动的功能,如果“肝血不足”,血液不足以滋养“筋”,就会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抽筋)、手足颤抖的症状。 2、肝华在爪<br> <font color="#39b54a">爪:</font>是指手指甲和脚趾甲。爪和筋的营养来源同样来自肝血,所以可以看爪甲是否坚韧、明亮有光泽来诊断肝血充不充足。 3、肝开窍于目<br> 中医认为眼睛接受五脏精气所滋养,以肝占最主要作用。所以当肝的功能出现问题,常常从眼睛反映出来,比如肝血不足,就会出现视物模糊或者夜盲的症状;肝阴有亏损,眼睛津液也会不足,而有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的症状;如果“肝火”上升,眼睛也会红肿赤痛;肝胆受“湿热”邪气侵袭(如现代医学所谓的肝炎),可以出现眼睛发黄。 三、肝和五志、五液的关系<br> 1、怒为肝之志<br> 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肝主疏泄及阳气生发,大怒会使肝的阳气生发过度,使得机体气机逆乱,血亦会随气上冲头部。 2、泪为肝之液<br> 肝开窍在于目,泪是眼睛所分泌的液体,泪有濡润和保护眼睛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阴血不足,泪液分泌也会缺少,使得两眼容易干涩。 四、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br> 1、肝主疏泄<br> 疏泄有疏通、发泄的意思,肝主疏泄的功能和人体全身的气机畅通有关,主要调节各脏腑组织气机的升降出入,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要作用如下:<br> (1)调节精神情志<br>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了由心主宰,还跟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就能较好的协调自身的情绪,表现的精神愉快,心平气和。 (2)促进消化吸收<br> 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而肝主疏泄的功能,又体现在其具有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的作用,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3)维持气血运行<br> 由于肝的疏泄直接影响气机通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4)协助水液代谢<br> 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胃、肾共同完成,而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三焦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其实就是肺、脾、肾调节水液功能的综合。“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而肝通过调控三焦、脏腑的气机,来协助体内的水液代谢。这就是中医学上的“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 (5)调理冲、任二脉<br> 妇女月经、怀孕、分娩等各种生理活动,和肝的作用最为密切,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由于属于奇经八脉中的冲、任二脉和足厥阴肝经相通,隶属于肝,所以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肝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分娩顺利。 <font color="#39b54a"> 肝失疏泄病理意义:</font><br> (1)易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肝气郁滞,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感,胸部胀闷,甚则不时悲伤哭泣。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疼,严重时会妄言叫骂,喧闹,不得安宁。 (2)会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临床上除了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胃气不降导致的恶心、呕吐以及脾气不升导致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3)导致气机阻滞,可出现胸部肋骨两侧、两乳或腹部胀痛不适。若进一步导致血瘀,则可出现胸肋部刺痛,女子痛经、闭经等现象,此外,气机逆乱也会导致血液循环不正常而出血。<br> (4)三焦气机阻滞,水液的代谢也会因此停滞,产生痰、饮、水肿的现象。<br> (5)会导致冲、任二脉失调,形成月经、孕产等方面的疾病 2、肝主藏血<br>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量的功能。<br><font color="#333333"> (1)贮藏血液:</font><div><font color="#39b54a"> </font>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可以制约肝的阳气,使阳气勿升发太过,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又可防止出血情况的发生。</div> (2)调节血量<br> 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常随着不同的状况而改变,当活动剧烈或者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增加,于是肝脏储藏的血液就向外输布以供需求;当安静休息或情绪稳定时,身体部位的血液又回归于肝,即所谓的“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br> 因为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所以肝也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两种情况:<br> (1)肝血不足,血液亏虚,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足,出现两眼昏花、干涩、手足颤抖,肢体麻木,不易屈伸,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等。 (2)肝不藏血,血液妄行,肝藏血的功能,含有防止出血之意,若肝藏血功能减退,则可发生出血现象,如吐血、鼻流血、月经过多等。 文字整理:王岭<br>图片:来源于书中及网络<br>(括号内非原书文字,为补充内容。)<br>如果涉及侵权,请告知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