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历史之门,探寻小城旧忆——海兴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探究家乡文化发展史系列活动

笑看风雨

<p class="ql-block">  古井无波,深藏悠悠岁月;旧址荒寂,见证沧海桑田。8月18日清晨,海兴校外公益教育团队于海兴县人民公园举办“望穿历史之门,探寻小城旧忆——海兴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探究家乡文化发展史”系列活动。在海兴县人大主任寇艳春同志的帮助下,公益团队请到了原海兴县志办刘立鑫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人民公园古井群的相关知识。德高望重的刘老师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说声中,大家的精神仿佛穿越了悠悠时空,向着遥远的历史过往追溯而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海兴地区在两千多年前只是一片汪洋。然而,据刘老师所讲,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当初人民公园动工建造期间,施工队在建区发掘出了多口古井。据刘老师及团队研究勘察,可以确定这些古井的建造年代为秦汉时期,其中甚至有些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众所周知,水井意味着陆地,更意味着人类居住。因此,人民公园秦汉古井群的发现,证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此地活动。不仅如此,在县城扩建之时,曾挖到过许多古墓,最早的也能追溯到秦汉甚至以前。这些古文物的发现对海兴县的历史文化追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告诉大家,他们还曾在海兴县的地域中发现数千年甚至两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数千年前的古陶器,证明海兴人民的先祖早已在这片鲜为人知的陆地上生活;两万年前的新旧石器,更是将海兴人的文化底蕴推到了史前文明之前。尤其在骝山地区发掘出的秦汉时期的古行宫遗存,佐证了当年皇帝东巡时曾行径并居住于海兴地区的历史,是打破世人“海兴历史不过千年”错误观念的重要史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山亭里的宣讲后,刘老师带着大家围绕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去参观那些现存的古井。每到一处,刘老师都为大家讲述此井的构造、发觉过程和出土文物。到了公园湖东岸的岛亭上,在刘老师的指点下,大家才发现寻常一直没有注意到的一点——这个小岛形似乌龟,因为乌龟是古代四灵之一,故而当初在设计建造时便选用了如此造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实地参观了人民公园一周后,刘老师与大家在海兴县秦汉古井纪念碑旁合影留念。之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与崇敬的目光送别刘老师,活动至此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撰稿:王建阔</p><p class="ql-block">编辑:马桂茹</p><p class="ql-block">摄影:公益家长</p><p class="ql-block">策划:校外公益教育团队</p><p class="ql-block">审核:寇艳春 吴丽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