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走进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br>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夜晚下了场小雨,潮湿的空气里有稍许凉意,刚做完一套保健操,就接连打了两个喷嚏,我赶紧又把窗户关上。宾馆餐厅免费供应早餐,一碗拉面一个茶叶蛋,味道不错。八点整我们约了辆出租车,直奔主题。20分钟不到,我们来到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在大门口合影留念,青山作证,林海相伴。<br>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小南川、植物园、凉殿峡、生态博物馆四部分组成。进大门,上景区内旅游中巴,直接来到小南川。<br> 小南川<br> 小南川是一个人间仙境,充满神奇与神话故事。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人工林与天然林融合一体,被誉为“高原绿岛,天然氧吧”和“天然水塔,碧水之源”。如果你不来此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你真的不知道她有多么美,多么神奇。<br> 小南川有水、旱两条路径,相距不远,纵深3.5公里。一般游客进去走水路,返回走旱路,我们亦如此。水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有半米宽,峡路相逢,需仄身而过。小南川的景色简单点用四个字可形容为“玉川秀林”,素有“小九寨”之称,真跟九寨沟媲美,那还是比不上的,九寨沟是国家5A级风景区。小南川的水煞是好看,越看越有味,越看越喜欢。景点有玉女瀑布、泾水欢歌、龙女出浴、金石为开等等,都是后来文人墨客见景触情而起的名。水面宽敞时,淙淙峡谷,潺潺流水,平缓清澈,浅吟低唱;水面狭窄时,再有坡度,溪水如注,飞流直下,哗哗作响。坡度再大点,就是小瀑布,白练湍急,白色的浪花在日光照耀下,金光粼粼,宛如道道彩虹。水中的石头被流水磨平了棱角,光滑光滑的。我不禁想起王维的《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南川溪水叮咚,林涛松风,荫翳蔽日,蝶舞蜂涌。石道、石阶、小溪、小桥。有一段水路比较难行。山间泉眼多,泉水渗透,石道水淋淋,滑滑的,走路要特别当心,稍有不慎,很有滑倒,跌入溪水中的危险。虽无生命之忧,湿身是免不了的。此景区山光水色既具北国浑荒莽原之雄,又有江南潺潺流水之秀,既具茂密森林之幽,又有悬崖峭壁之险,诗情画意,且行且赏,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 <br> 凉殿峡<br> 从小南川出来,驱车来到凉殿峡。凉殿峡其实没有什么,因为与成吉思汗有瓜葛而闻名遐迩。<br> 凉殿峡也叫凉天峡,自从发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避暑行宫遗址,之后便改为凉殿峡。山腰间有两座敖包,一座有石碑,上面有文字介绍。大概内容是说这里曾经是成吉思汗避暑屯兵之地,也是一代天骄陨落的地方。1227年1月,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一方面攻打西夏都城兴庆府,另一部渡过黄河,南下攻打宋边城陇西郡,四月份从陇西挥师攻下德顺州(今隆德)。为了让多次战斗洗礼的军队休养生息,成吉思汗派出探马四处侦查,最后发现这个环境优美,水草充足,适合屯兵养息的天然牧场。<br> 敖包就是大大小小石头块堆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面插有柳枝和五颜六色的幡旗。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召唤着远方的牧人。牧人经过敖包,都要放几块石头上去,然后顺时针转三周,心中暗暗许愿,祈祷平安。<br> 据传说,凉殿峡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之地,所以才有今天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br> 游完凉殿峡,生态博物馆和植物园就没有去,直接去了老龙潭。<br> 老龙潭<br> 老龙潭俗称“泾河脑”,又称之为黄土高坡上的“天然水塔”,为泾河的源头。由此流经陕甘宁,蜿蜒530公里,翻山越岭,于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因此便有了“泾渭分明”的说法。<br> 老龙潭背靠六盘山山麓,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俗称圣水潭,因宋代高僧济公活佛在此沐浴而得名。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水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飞流直下。潭水碧波荡漾,四周绿树成荫,俯瞰水面,两岸悬崖峭壁,丛林倒映潭中,人在潭边走,如在画中行。二潭由两个葫芦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落,注入后潭,给人一种清泉天上降之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也筑起大坝,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一道铁栅栏上面挂了一个牌子“游客止步”,把众人挡在了外边。<br> 没有进景区之前,我们先参观了老龙潭展览馆。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龙及龙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海内外华人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并把龙的图腾作为精神支柱,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br> 从展览馆出来,我们步行来到头潭,头潭有两块石碑。一块是“老龙潭”碑名,一块是“老龙潭碑记”,都是2007年落成的。距今满打满算15年,是在宁夏实行全域旅游战略以后开发的国家3A级景区。从老龙潭返城的途中,我吟了一首小诗:<br>皆言好水出六盘,因有龙王老洞潭。<br>四面环山山唤雨,八方绕水水相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