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7日下午,冯辉梅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察学研判”现场课。课堂上她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从“走近教师工作坊研修”“坊研修主题设计”“坊研修文化设计”“坊研修活动实施”“坊研修成果提炼”5个方面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作坊研修活动设计与有效实施</span>”进行了专业讲解和精心指导。其中“坊研修主题设计”这一讲授给我的启发颇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坊研修主题”是泉眼,是靶向,是“坊研修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和重要抓手。那么如何确定坊研修主题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教授选择了一个教学片段,以任务驱动方式推动我们的课堂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假如以下面这个教学片段为载体 ,组织学员开展工作坊研课活动,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研讨主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片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古诗《草》时,其中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画出“春风吹又生”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学生把春风画成黄色,教师笑解释说:“春风裹着沙尘刮来时是黄色的。 “当一个学生说春风是绿色时,教师说春风在诗人眼中就是绿色的,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为证,并鼓励学生说 “说不定你长大了会成为一名诗人”。另一个学生说春风是看不见、画不出的,只有通过其他事物来表现、并在黑板上画春风,把草画成一边倒。教师又是笑着说:“太好了,草被吹弯了腰,一看就知道在刮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教授让我们观察并结合教学片段来思考会设计一个怎样的研讨主题,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讨论。因为有时间限制,有问题驱动,大家都积极发言交流,小组讨论之后进行班级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时把目光聚焦在教学片段中学生对“春风”的画法及教师的鼓励式多样评价上。于是就用了从结果倒退法思考,想到了学生的个性展示,那学生为什么能有如此展示?这应该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加之课标一再强调要在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情景,于是就想到了“生活情境”这个研讨主题。其他学员有的想到了“多角度评价”,有的想到了“跨学科设计”,还有的想到“教师的课堂理答”,我们的思维就这样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摩擦,继而生发出热量来。以你的思维开启我的思维,以你的视角打开我的视角,以至于我们的班主任梁老师也忍不住也加入了课堂的互动。梁老师着眼于教师的“教”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应该让学生来回答,来说为什么用这样的画来理解“春风吹又生”。同样一个教学片段,还是梁老师的眼光更高一筹,洞察力更强。可见,有时若是我们能跳出定势思维或者片面思维的圈圈,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更有利于在多次方的分析比较中,确定出最佳研修主题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发言结束,冯教授交流了自己的主题设计。然后又从《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来阐述自己的主题设计依据。这样,通过对一个教学片段分析思考,一步步证我们明白,应当以问题为助手,结合当前的研修热点、难点、痛点、痒点,聚焦紧急的、普遍的、重要的、能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修主题设计。</p> <p class="ql-block">听君一堂课,胜读数本书。冯教授的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以"察学研判"方式来教学,也让我体会到了“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时的导向作用,“基于学情,精要点拨”重要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对于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与提升的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恩遇见,感谢冯教授的倾情分享,也感谢黄教授,琚老师,梁老师,邹老师等人的温情陪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李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济源市小语研修第1小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