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日记本(二)

水中流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二、五月北京之行</b></p> <p class="ql-block">在提笔写正文之前,忽想到父亲生前曾要求我把三大伯,二伯他们的合影,冲洗成照片挂他西屋床头墙上,我只是答应说改天去洗照片,没想到这一句改天,却成了改变不了和再也回不去的昨天。</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四年前清明节之前拍摄的。应蚌埠市淮上区民政局之请,老兄弟仨商量后决定同意,从爹爹、三爹和三奶的骨灵上,捧一捧黄土迁往烈士陵园。想想过去的苦难历程,再看看如今幸福生活,所有流的鲜血和付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始其所想,终其所归,以告慰英雄父辈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我清楚地记得是2018年3月30日上午九时,我带父亲,三大伯从固镇赶去、二伯从合肥专程赶来,哥哥建军、铁军、向军都在,还有我弟海军和二哥红军没有赶来。民政局的领导也特地早早赶到,爹爹立一块碑,三爹三奶合立一碑,上刻烈士之墓,落题淮上区人民政府立,日期为2017年9月,时间是之前早刻好的,只等烈士子女到场再立起来的。细心三大伯还亲手在骨灵盒上写道<b>"我们永远爱您,2018年3月30日"!</b></p><p class="ql-block">一切安顿停当后,向军哥安排小饮几杯,老哥仨虽说不胜酒力,却也把酒尽欢言,骄傲满满。今年的6月2日三大伯也溘然长逝,父辈中只剩二伯尚在。我们家女性长寿,奶奶九十而终,三大娘,我家大娘、二娘和母亲都健在,不知她们能否再见几面,写着写着眼睛便湿润了,此处发几张照片来完成父亲生前的小小愿望吧!</p> <p class="ql-block">翻开日记本的第一页背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11号晚,在大众饭店,吃去粮票1.8斤,钱3.82元(被划二道横杠去掉),4.27元,合计7.12元,每人1.78元,10斤粮票乘2.6斤,粮每人1.8斤,算2斤。”</b></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一行四人去北京前晚,在宿县大众饭店就餐时的记录,人均消费一块七毛八,外加一点八斤的粮票。有句老话叫穷家富路,那时的经济和消费条件,应该说出来在饭店就餐,肯定是改善伙食了。我听母亲说,那时父亲以烈士儿子的身份招到县雕刻厂,也是因为家中的一表亲戚在老家曹老集镇当个小干部,知道内招计划后,烈士亲属是可以照顾招工的,于是连夜步行跑去戴集告诉奶奶的,不然错过这个机会,当工人的梦想可能很遥远。现在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此事也无从考证了,等改天我问下在合肥生活的二伯,可能或许知道一、二,等下次再写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奶奶的小屋,失火重新建的砖瓦结构,照片是唯一张参加地区人代会所留下的,刊登在66年拂晓报第二版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78.5.11下午,在126火车上”</b></p><p class="ql-block">这段是写在日记页最顶端,没有按照记日记的格式要求写明星期几,是晴还是雨。我八卦地查了当年的黄历,是阴历四月初五,星期四,它记录了历史上的今天。</p><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向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和个人崇拜提出了挑战。此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展开一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宋局长给了1.78元,在126火车上买四个面包,1.20元。”</b></p><p class="ql-block">我问了母亲宋局长是谁,母亲说老宋是当年县二轻局的局长,专门对接工艺美术厂的,你爸当时是副厂长、车间主任,厂长就是你徐叔的姐夫老冯。你爸因为人老实,又上过高中,那时是比较有文化的人了,被信任就用为厂里会计。关于父亲上高中的事情,我与父亲曾聊过。父亲在出生后不到12天,因为爹爹被敌人杀害,奶奶连夜和三爹三奶带着父亲逃往凤阳,因为情况紧急,革命处在1946年的低潮,就把父亲随手托付给临淮关西路旁一个姓付的货郎,父亲称付爹爹,他还有一个女儿,父亲喊她喜姑姑,这也是后来解放后,父亲被找回来庄上人都称呼他为“小付”缘由,父亲兄弟仨人,还有一个姐姐,祖父在世时为他们取名乳“金、银、铁柱”取国之栋梁的美好寓意,但“小付”一经叫开,就成了父亲的特有的外号,母亲也一直这么称呼父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1号下午吃饭,1.68元,粮1.2斤(3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京背包5.40元,无轨电车费0.75元,冯给20.00元,花去9.90元,剩10.10元”</b></p><p class="ql-block">这段日记,清楚地记载了1978年的生活消费水平,三人一餐,一块六毛八角,加一斤二两粮票就吃得很不错了。父亲作为会计这个角色,很是细心,记账到小数点后两位,搁到现在,路边有一块钱的硬币,一般小年轻的不要说弯腰去捡拾了,可能连看上一眼都不愿意看。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打跨四零、五零后的一代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毛主席提出的口号,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苦是苦了点,但人们活的都有奔头,邻居之间没有这么的矛盾,人情味也很浓,家庭和睦,邻里相好,即使是出现了一点小状况,村里或族里的长者出面打个圆场,基本上都可以过去。不象现在,越亲越近的人,越在一起打闹,矛盾不可调和,现在农村打架斗殴的,都是三代以内的叔伯或堂兄弟,若和其他人反而不敢有这个狠劲了!都说古人智慧,古人聪明,而我已过不惑,几近知天命的年纪,是钱、是钱、还是钱,欺骗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诈骗自己最可信的同仁,让一堆堆铜臭,腐蚀了友情、迷失了亲情,打败真情的从来不是天真,而是黄澄澄的宝珍。</p> <p class="ql-block">复看日记本,发现落了一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双氢链霉素用去13.00”</b></p><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页也记过双青链霉素,且价格昂贵,于是查了其用途。双氢链霉素,学名硫酸双氢链霉素,是一种高效抗生素的名字,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适用于治疗由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症,如:结核病、百日咳、鼠疫、土拉菌病以及肺炎等。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结核病流行,就象今天的新冠病毒一样,与人们的生活如影随行。病人脸色苍白、消瘦,发热、咳嗽、咯血,渐渐委顿。</p><p class="ql-block">结核病被称为“白色瘟疫”“十痨九死”,是它真实的残忍面目。鲁迅笔下,穷苦百姓花大钱买来蘸着烈士鲜血的馒头试图治疗痨病,这是愚昧无知,也是走投无路。患上结核病,人就是拿身体去和病菌打消耗战。只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备受病痛折磨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再想想新冠,我们打败它了吗?2018年,全世界有1000万人新患上结核病,有150万人因此丧生,至今仍是世界头号传染病杀手。不再延伸写这些不好的事情,还是继续往下看日记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2早上,吃饭,0.88元,1.2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1号晚上……”</b></p><p class="ql-block">等等字太小了,容我戴上老花镜再写,看清了,记的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1号晚上,买三本书,0.30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这可能是父亲查钱时发现不对账了,补记的一笔漏账,那个年代三毛钱可以吃三人可以吃三个早上了。写到买书,我想起84年前后,大概上二年级的样子,父亲周末带我去城东的新华书店去玩,见我抱住小人书不愿走,干脆将《济公传》十来本画书全包圆了,我高兴地又骑在了父亲的脖子上,双手高高地捧着,记得当时应是高声唱的西游记插曲,84版经典的电视剧有《济公传》、《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神雕侠侣》、《武则天》等等,最爱就是追剧《射雕英雄传》,那时不懂爱情,只爱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现在想想自己就是杨过的一头"大傻雕"。父亲那时也爱看书,一些古今传奇、故事会之类的杂志,平时爱讲神话故事给我和弟弟听,听得害怕直往他怀里钻,父亲一看更是讲得起劲。现在想想好温馨和温暖的画面呀,为什么人要长大呢,不长大,父母亲也就不会变老了呀!济公活佛的那把破扇子,我要是有把就好啦!</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2.中饭,0.94元,0.8斤(2人冯我)”</b>日记的前两页是反正面,因为可能是过水了,日记的纸张第一页的圆珠笔透过背面,字看的不太清,又加之今天傍晚时分光线已经暗了下来,我只好打开台灯,又戴上了花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2.汽车费0.6元”“12.晚饭,1.00元,1.2斤,汽车费0.60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宿县每人花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冯 1.78元,粮2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宋 以还 ,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 1.78元,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代 … … ”</b></p><p class="ql-block">这段日记小账清楚地记载了干部和工人同等待遇,厂长、局长和工人同吃同住,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上下级都是最纯洁的同志关系,领导干部也不会带头搞什么特殊化,可能你想搞也没有钱啊!</p> <p class="ql-block">这段日记还让我想记了过去的苦日子,固镇县工艺美术厂,隶属县二轻局下属单位,二轻局后变为二轻公司,是现在经贸委的前身。厂址坐落在县火车站的东侧200米拐弯处,是西圩小组所在地,对面是县运输公司,厂东好象还有个什么大旅社,因为它的上方建有一个圆形的球顶,所以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暑假我和弟弟经常去爬楼梯偷偷跑到顶楼,远远地看着进站的绿皮火车,冒着大大的、长长的、白白的烟儿,时而进时而出,心里好想坐上火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那就是我儿时理想,后来高中毕业去广东当兵,真的是实现了理想。</p><p class="ql-block">工厂前侧是二层大楼,大楼座南朝北,北门与运输公司中夹一马路,向北东西走向的街道分别为二、三、四马路。为什么二层小楼我写为大,可能放到现在就是最普通的民房,因为在我上小学二年级之前,雕刻厂的大楼就象天安门在我心中一样,高大地矗立在我幼小的心灵之中,二楼是领导办公室。我记事时,厂长已经换成了小谢叔,他也是上海人。戴一副金丝眼镜,皮肤白皙,一见我到他办公室门口,就赶快跑过来抱我进去,并拿糖果给我吃,临走还不忘把我的小口袋装得鼓楼楼的。我记得小谢叔家的阿姨姓孔,厂里都喊她小孔,俩口子同是上海人,孔阿姨身体不好,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医生说不能生孩子,母亲告诉我,你洪坚叔有头绪,两人经常半夜吵架。母亲又说,你谢叔喜欢你,每次在人多的车间里给你糖果吃,叫你喊他“谢爸”,你总会蹦多高,大声喊他“谢爸爸”,但他还不满足,又让你用泗县话喊“俺爸”,你一喊,全车间的人都跟着笑,你谢叔曾找过我和你爸,说你长得俊,长得白,喜欢你,就要让你爸和我,将你过给他当儿子。我赶紧追问母亲一句“那后来呢?”母亲瞅了我一眼,“什么后来,你又不是上海人!”</p><p class="ql-block">母亲还补充说道,最气愤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小谢将你关在他家半天,不让你出来。我和你爸厂里厂外都找疯了,他也不吭一声,所以后来就不让你再去爬二楼了。我说“那怎么不要弟弟呀!”母亲笑骂我说,哪有你弟弟,你才两岁多,海军比你小三岁。后来父亲要去揍谢叔,被母亲给强行拦了下来。再后来,我长大了,也不再喊他“谢爸”了。</p> <p class="ql-block">日记本第二页底下记一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胶卷:120,21度”</b></p><p class="ql-block">这段小记,我反复看了两遍,不知何意,应该是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于是求助度娘。</p><p class="ql-block">原来,上世纪八十代,垄断胶卷市场的主要是两个品牌,美国黄柯达、日本绿富士,到中期,出现日本篮柯尼卡胶卷,直到后期国产乐凯胶卷才得以问世。当然这里说的主要是民用彩色负片,就是我们俗称的胶卷。</p><p class="ql-block">120胶片的宽是固定的6cm,但可根据使用相机感光区的大小决定底片的成像面积和拍照张数。如,6*4.5,可以拍16张;6*6,可以拍12张。</p><p class="ql-block">1900年,布朗尼(Frank A.Brownell)为美国柯达公司设计了一种小巧的箱式照相机,称布朗尼1号(Brownell No.1)。这种照相机使用编号为117的胶卷,胶卷附有护纸,能在白天进行装卸,一次可拍摄57x 57毫米的画面6张,操作相当简便。这种胶卷便是现代120胶卷的前身。1901年,布朗尼又设计了布朗尼2号照相机,其画面尺寸为57x83mm,胶卷编号为120。</p><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出现的以“120”为编号的胶片。就象现在的手机一样,从苹果4S到果6,再研发果X,这三款我都用过,在2013年前后,便换装国产华为P9,P9被我上周折价40元,给母亲换了一款智能手机。后来配发了华为"麦特30",摄相机象素较高,我所拍摄的照片都是出自MT30,它替代了"傻瓜"相机,也是凑巧,单位同事老杨知道我喜欢旧物件,不知从哪翻出来一款乐凯照相机赠我,此处最应景。</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使我想到了河南人,无有他意,研发和高仿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从无到仿,从仿到有,河南人应该立头等功。其实这种精神不只是体现在河南人身上,我想作为龙的传人,或抛开狭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广义上来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中生有,就如太极一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庸之道和无为即有为更为大之成者。</p> <p class="ql-block">解读日记第二页于2022年8月17日夜23时46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c9cunf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父亲的日记本(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