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这是大家达成共识,国家盖棺定论的。但近年来以韩再芬(再芬黄梅戏院团长)和陈兆舜(黄梅戏研究院院长)为首的一批安庆人,提出黄梅戏发源于安庆一说,引起湖北、安徽两地关于黄梅戏起源的纷争,黄梅、安庆两地的戏迷在抖音上掀起骂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引起了广大戏迷的关注和好奇,为什么有起源之争?于是乎我也加人好奇行列,研究了一番,第一次知道了桂林栖,他不仅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更是新中国黄梅戏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一、黄梅戏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起源地为黄梅县多云山区,当地盛产茶叶,人们在采茶等劳作中为了调节气氛,缓解疲劳,遂以唱和为乐,逐渐形成“采茶戏”,也称“黄梅调”。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真是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邢绣娘。</p> <p class="ql-block">邢绣娘(1749-1818),本名邢秀莲,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是采茶戏的开山鼻祖。邢绣娘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采茶戏代表人物,也是采茶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曾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乾隆皇帝曾御赐为“采茶名伶”,堪称一代宗师。如果把严凤英称为是黄梅戏的皇后,那邢绣娘就是黄梅戏的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图1:黄梅戏第一代宗师邢绣娘画像)</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是怎样从湖北跑到安徽去的?</p> <p class="ql-block">黄梅县的地理位置沿江依湖,清道光年间,黄梅发大水,灾民流散到安徽、江西,因黄梅人不愿讨“闭口饭”,所以以唱戏乞讨,一路唱说黄梅的灾情。盛行于黄梅的“采茶戏”,因此流入安庆等地,并在当地登上草台,当地人称“黄梅调”,所以说,水灾是黄梅采茶戏外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正是这些大量逃水荒的灾民,年复一年地演唱,才使得“黄梅调”迅速传播。</p> <p class="ql-block">(视频1:黄梅县黄梅戏剧团王玉珍演唱的老调黄梅戏《逃水荒》)</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在武汉洪山礼堂观看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过界岭》后,问:“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当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黄梅人)作了详细情况汇报后,毛主席风趣地说:“原来你们的黄梅戏是大水冲到安徽去的啊!</p> <p class="ql-block">(视频2:黄梅戏名家马兰在香港城市大学黄梅戏曲讲座:黄梅戏为何与黄梅有关)</p> <p class="ql-block">二、桂林栖与黄梅戏</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在解放以前,它的发展是受限制的,因为它讲的大都是男欢女爱的故事,固被称为淫词小调,被称为淫戏,就跟现在的扫黄一样,警察看见就要抓,因此黄梅戏艺人的生活是很悲惨的。</p> <p class="ql-block">(视频3:黄梅戏名家马兰在香港城市大学黄梅戏曲讲座:解放前黄梅戏艺人生活现状)</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黄梅戏才迎来大发展,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手,他就是现代黄梅戏的奠基人——桂林栖将军。</p> <p class="ql-block">(图2:桂林栖将军照片)</p> <p class="ql-block">桂林栖,湖北黄梅县杉木乡桂畈村人,生于1913年,早在14岁时,他就在家乡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39年,受党派遣,桂林栖来到安徽,在安徽生活、战斗了23年,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黄梅戏的发展上。</p> <p class="ql-block">桂林栖从小就喜欢听戏,对黄梅戏有很深的感情。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桂林栖任安庆地区军管会主任。解放第二天,桂林栖派人四处寻找黄梅戏民间艺人,并把流落的艺人接进城,成立了两个黄梅采茶戏剧团,结束他们浪迹江湖、苦海卖艺的生活。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曾分别在这两个剧团挑大梁。</p> <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召开后,桂林栖积极推行戏曲改革,成立安庆市戏剧协会,创建黄梅戏学校,并派时白林(黄梅戏泰斗,黄梅戏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到他老家黄梅县来采风,采访了一些老艺人,拿走了36大本老剧本和原始唱腔,关于到黄梅县采风一事,时白林在他的文章和采访中都曾提到。</p> <p class="ql-block">(视频4:网友采访黄梅县文化馆退休老馆长吴瑞田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1952年8月,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桂林栖,亲自主持在合肥举办的“暑期艺人训练班”。来自全省各剧种演员代表及各级戏改干部500人,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剧本。不久,桂林栖亲自组织安排,由严凤英、王少舫等人联合组成演出团,应邀访沪演出,演出了《打猪草》、《蓝桥会》等,轰动上海文艺界。梅兰芳、夏衍、周信芳、盖叫天等戏剧界名人,都给予演出团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1953年,桂林栖主持组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为剧种定名时,他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去掉“黄梅调”的“调”字,去掉“采茶戏”的“采茶”二字,两名合为一名,就叫黄梅戏!黄梅人为黄梅戏定名,也是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1954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天仙配》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员奖、导演奖和音乐奖;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电影《天仙配》和全国观众见面,从此,黄梅戏唱鸣天下。</p> <p class="ql-block">(图3:戏曲电影《天仙配》剧照)</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的泰斗时白林曾说过:黄梅戏在安徽得到推广与发展,离不开安徽省第一届省委书记曾希圣、省委副书记桂林栖、副省长陆学斌等人。没有他们3位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就不会有今天的黄梅戏。</p> <p class="ql-block">三、把黄梅戏请回娘家</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发祥于安徽安庆,这始终是湖北人的遗憾。所以,1983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黄梅县检查工作时,首次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1989年,湖北省邀请黄梅名家,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来湖北组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当时,黄梅戏“五朵金花”已经全国有名,但一个舞台上挤上5个人,大家都难以发展,想寻找更广阔的空间释放自己。在得到湖北省的邀请之后,杨俊放弃在安徽得到的一切,怀揣着“你给我一亩三分地,我就能给你撑起一片天”的抱负,来到湖北黄冈,加盟了刚刚成立的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并邀来老搭档张辉,白手起家,做一名垦者,痴心不改,一干就是19年…</p> <p class="ql-block">(视频5: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赵保乐釆访黄梅戏名家杨俊、张辉视频)</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工作,创作上演了《双下山》《末了情》《和氏璧》《李四光》《东坡》《李时珍》《活字毕昇》等多部黄梅戏精品剧目,与安徽的安庆、合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并逐渐形成“鄂派”黄梅戏典型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四、黄梅戏起源之争</p> <p class="ql-block">著名主持人白燕升曾说过,黄梅戏发展史上,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是严风英,她创造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戏第一个高峰,一个是马兰,以马兰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创造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梅戏第二个高峰。</p> <p class="ql-block">但是近四十年来,戏曲逐渐地走向没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热爱戏曲的人固然还在,但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数都不再听戏,很多农村有什么大事也很少再请戏班唱戏。</p> <p class="ql-block">真的难以想象,在戏曲如些不景气的情况下,以韩再芬、陈兆舜为首的一批安庆人,不去想办法改革黄梅戏,创作好的剧目,来吸引年轻的观众,而是挑起黄梅戏起源地之争,引起黄梅、安庆两地戏迷在抖音上互骂、互撕,造成恶劣影响,影响黄梅戏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视频6:黄梅戏名家杨俊关于黄梅戏起源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图4:黄梅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块奖牌,一块颁给黄梅,一块颁给安庆)</p> <p class="ql-block">(图5:国家授予黄梅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奖牌)</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虽十分深远,但也不能独善其身,当下,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才能得以生存。如果湖北、安徽两地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一起推进黄梅戏的发展,让黄梅戏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让社会大众所熟知,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并且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极其有利的。最后,以黄梅戏名家黄新德演讲视频作为这篇文章结尾,看他怎么说。</p> <p class="ql-block">(视频7:黄梅戏名家黄新德关于黄梅戏起源的演讲视频)</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百度、抖音、2013年戏曲网《杨俊谈黄梅戏的前世今生》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