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娃要上幼儿园了,心里挺忐忑。想和妈妈们聊聊经验,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b></p> <p class="ql-block"> 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庭走入群体,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言是第一次把宝贝送入群体,整个家庭在很多方面都会经历一个转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入园,又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准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孩子入园的准备</b></p><p class="ql-block"> 孩子一般关注于眼前,他们在入园之前不会因为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家而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p><p class="ql-block">他们还没有经验,不能想象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的地方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也就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p><p class="ql-block">但家长不同,孩子长到三岁,就不得不离开了。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p><p class="ql-block">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其实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父母的心理准备</b></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给父母一种天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的宝宝紧紧地抱在怀里,才能心中安稳。</p><p class="ql-block">职业妈妈们刚刚恢复上班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这时一般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请一位可靠的阿姨照看。在经历一段不放心造成的焦虑后,逐渐适应「每天早晨离家、傍晚下班后跟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由于孩子发展需求,经过考察比较,终于费尽心思选好了幼儿园。虽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相信幼儿园,但是还没有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总会无意识地一阵阵心中发慌,感到焦虑。</p><p class="ql-block">人类在面对改变了的环境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可以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p><p class="ql-block">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祖辈的心理准备</b></p><p class="ql-block">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孩子年幼时一般由爷爷奶奶带着。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p><p class="ql-block">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他们会因此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可能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痛苦。</p><p class="ql-block">所以需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可以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入园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在孩子入园后空闲下来的时间里有事情做,而不会专注于孩子入园后的孤独感。</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 3、孩子的心理准备</i></b></p><p class="ql-block">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孩子没有相关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情感。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p><p class="ql-block">成人则不同,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当经历某事时,与之相类似的心理感受就会随之出现。当我们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p><p class="ql-block">如:妈妈小时候与母亲分离的心理体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虽然痛苦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遗忘,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潜意识。平常没有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将要与妈妈分别,或者孩子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时,那种潜意识就会浮上来,使妈妈重新体验到曾经的痛苦。</p><p class="ql-block">这时,妈妈容易把这种感受也当成是孩子的,认为一提上幼儿园,孩子也会跟自己一样感到难受和焦虑,于是试图用兴奋夸张的语言安抚孩子。但孩子这时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反而被妈妈暗示出担心。 </p><p class="ql-block">如果成人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紧张的状态,不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美好或过坏,就不会给孩子的入园造成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u> 把幼儿园引入孩子的认识</u></b></p><p class="ql-block">孩子3岁左右,已经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孩子谈论幼儿园,告诉孩子:</p><p class="ql-block">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p><p class="ql-block">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p><p class="ql-block">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有幽默感,这样孩子往往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p><p class="ql-block">如果有幼儿园的图片,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图片里的老师、小朋友和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孩子就会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心中对幼儿园有了基本的印象,并对“幼儿园”这个词有了一定认识,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i><u> 通过情境游戏初步体验</u></i></b></p><p class="ql-block">已经跟孩子分享了关于幼儿园的故事,引起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妈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 </p><p class="ql-block">妈妈可以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在孩子对幼儿园的程序熟识以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p><p class="ql-block">在玩耍中,孩子已经切身体验了幼儿园的程序,并以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老师自居了。这时,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向往,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p><p class="ql-block">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结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绪。</p> <p class="ql-block">最后希望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能度过这段分离焦虑的日子,我们彼此信任,一起加油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