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蝉声

徐广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 今年这个夏天,热得出奇,老家柳杭村坐落在黄海西岸那片滩涂上,空气中总是带着咸腥味。中午的烈日烤出的温度接近四十度了,阳光下站一会,汗水便渍透了衣服。家狗们趴在萌凉下,伸长了舌头喘着气,即使生人从前走过,也懒得叫。炽热下的小村,只有树上的蝉鸣,清脆入耳。那声音尖锐悠长,此起彼落,在热浪滚滚的半空中飞掠,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塞满了耳朵。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经久不息的奏鸣,中午常常蝉声入梦。 <br> <br> 蝉这东西,俗称姐了猴,老家人更多地叫它知了。它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靠叶汁和露水生存,所谓鸣叫,其实是雄蝉下两个声袋抖动产生的巨响,母蝉是不叫的,我们叫它哑巴猴。蝉很干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近年来成了餐桌上一道常见的美食。蝉的幼年,蛰伏在树根里长达数年才能钻出,然后蜕掉厚厚的甲壳,换上一身新衣飞上枝头,开始了它短暂的一生。蝉壳的外观非常整齐,远看就是一只蝉,是一幅很好的中药材,有药贩收购。我小时候,嗓子发炎时,母亲会找来蝉壳煮水,一喝就好。新出蛹的蝉叫金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小儿惊癫,活血补阳有一定功效。初夏时节,月落星明的夜晚,村人们三三二二打着手电,到树林里捉金蝉,拣蝉壳,卖给药贩或饭店酒家,也有很多人把蝉壳存起来,把金蝉回家炸了吃。我小时候,常用面筋裹在竹杆尖上,追踪着叫声,寻觅树上的蝉。我家河边那棵大枣树上,有不少知了,我常从树缝里悄悄地伸出竹杆,猛地把竹杆尖上的面筋粘住蝉的翅,正在忘情歌唱的蝉便成了俘虏。那时我们不吃蝉,只是把捉到的蝉剪去了翅膀,放进玻璃瓶或纸盒里,看它慢慢地爬行,找着童年的乐趣。 <br>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悦耳的蝉鸣成了夏天的标志,动听的蝉曲成了人们抹不去的乐符。卖力地唱,生动着炽热的夏曰,不懈地鸣,展现着耐心的坚持。在农村,谁家飞来了知了,会被当作吉兆。河中水牛打泥,树上知了长鸣,多年前的田园风景铭刻在记忆长河,仍在我今天的岁月中泊流淌。 <br><br> <br><br><br><br><br> <br>  <br><br><br><br>  蜱是歌的天使,能发出三种不同的声音,它一鸣惊人,余音绕梁,<br><br><br><br>在短短的几十天生命中,引吭高歌,延绵不断。古人用翡翠雕成玉婵,象征着圣洁,纯真,成语金婵脱身是吉兆。婵是夏天的精灵,不懈地努力点燃着夏天的激情,生生不息。我们踏着蝉声劳动,忱着蝉鸣入梦。蝉的双翼如纱,舞姿翩翩,蝉的双目如珠,烱烱如神,是纯洁的化身,诗的 源泉,蝉声如洪,禅意如涛,地下几载,只为鸣唱半夏,这么美好的精灵,我们何忍举箸而食之? <br></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