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八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15日—16日)</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张春华</p><p class="ql-block"> 导 师:余志明 钟演</p><p class="ql-block"> 主 编:王保卫 戴启江</p><p class="ql-block"> 摄 影:各学员</p><p class="ql-block"> 校 对:周艳</p><p class="ql-block"> 美 编:蔡静</p> <p class="ql-block"> 8月15-16日,无锡市乡村中学语文带头人培育站以“情境任务读写融合教学”为主题举行了第八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语文“读写融合”任务设计策略,专家名师讲堂精彩纷呈,学员教学探讨异常热烈。</p> 宜兴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马伟平为学员们做了题为《基于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讲座。马校长鼓励学员们要积极探索基于“理解”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符合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构建基于“理解”的语文课堂创新样态。要秉持热爱语文的初心,以“理解”的姿态,对课堂多一份“理解和敬畏”,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沟通”,对语文多一份“理解和守望”,在与学生的相互成全中成就自我,在与语文的彼此契合中提升自我。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陈其明教研员做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报告。陈老师高屋建瓴,围绕“核心素养内涵”“情境概念辨析”等语文热点研究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分析讲解,语言诙谐幽默、生动鲜活,有理论、有视野、有实践、有反思,真正地带着学员们在教育教学研究的田野上奔跑纵歌。 在学员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王保卫老师抓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先生对《百合花》的评价,设定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由淡而浓”的特点,角度新颖,赏析透彻,一线贯之,诗意而深刻。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陈园园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陶行知《创造宣言》的精彩说课。陈老师教学设计精巧:以校广播站推出“行知之声”专题栏目为情境,以拟写宣传标语、提提播音建议、选定推介角度、互动对话交流、活动总结反馈为任务,以量表设计为评价,课堂行云流水、灵动而又扎实。 <p class="ql-block">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戴启江老师围绕《语文教学科研的起点、重点和热点》做了一堂微讲座,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融学术与操作为一体,集经验与反思所共生,给了学员们很大的启发与鼓舞。</p> 最后无锡市教科院张春华副院长勉励学员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入文、入境、入情、入心,要珍惜美好青春时光,迈向成长成熟的新阶段! 学员感悟:<br> <p class="ql-block"> 莫言说“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我看来,初中生作文就是讲好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求真向善臻美”应该是永恒的价值追求,然而现实是中学生充斥着矫揉造作,虚假套作的不良文风。追求“真实写作”,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它引导我们立足当下情境,寻找生活素材,扎根生活土壤,使其落地生根,笔端开花。</p><p class="ql-block"> ——雪浪中学 周艳</p> <p class="ql-block"> 围绕任务情境作文的理念,胡根林老师在阐述过程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当凸显“读者意识”。对于“读者意识”的内涵和外延,书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释,从广义的概念解读到“泛读者意识”的误区辨识,而后梳理了读者意识理论的发展变迁以及其他国家的前沿理论,最后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诸多读者意识培养训练的途径,搭建了具体可操作的支架模型,可谓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毋庸置疑,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是提升学生任务情境作文的重要途径,即引导学生设置一个合理明确的表达“情境”,“找到一个与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做到“心中有人”,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观点的有效表达,让写作真正成为“有意义的沟通”。 </p><p class="ql-block"> ——三高中 成晨</p> <p class="ql-block"> 当下的考场写作大有“凌虚蹈空”的倾向,其间固然有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审视的问题,但作文命题本身的偏文艺虚空化,也是一大根源。胡根林老师倡导的“任务情境作文”,可以说正中时弊,以情境任务促思考,实现了“真实的”命题与“真实地”写作,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天一少年部 梁振鹏</p> <p class="ql-block"> 情境是思维的支架,任务是写作的中心。情境任务型写作,学生需要接受任务,解析任务和落实任务。落实任务的核心,是寻找解决任务难点的思维逻辑链,这是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需的思维结构。这就需要提升审辨性思维,融通写作能力点,提升智慧表达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省锡中实验学校 刘胜男</p> <p class="ql-block"> 写作教学散乱、无序、无效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想要突破高耗低效的问题,我们要跳出原有教学方式的桎梏,更新观念。如书中所写:“在课程目标上,从着眼写作一般素养转向聚焦于写作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上,从写作技能训练转向写作策略指导;实施途径上,从要素训练转向任务情境写作;写作环节上,从写后点评转向过程性写作指导。”反思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确实存诸多问题,较为突出就是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性写作指导”,侧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写作的真实过程,往往只是在学生写完之后点评、修改,这样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形中消减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并没有提高。任务情境作文通过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和真实的“写作任务”,还原了真实的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练习作文。</p><p class="ql-block"> ——省锡中实验 周丽洁</p> <p class="ql-block"> 恰当的任务情境创设既是推动写作学习转变为活动的前提条件,又是推进写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环境条件。作者(身份或角色)、读者(对象或受众)、目的、话题、体式是写作学习任务情境的构成要素。胡老师认为在利用任务情境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实践过程初期,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象意识。在任务情境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呈现层级性发展,由最初的单一任务情境发展到多任务情境,体现选择的个性化,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设任务情境,成为学生自己的策略性知识。</p><p class="ql-block"> ——天一实验龚颖婷</p>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理念下,作文情境化教学从实验性、探索性逐步走向了常态化,转变成了常态。此番常态之下,“转念”应成为教师观念的核心,胡老师不无尖锐的指出“一线教学普遍因循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训练思路,可见新理念的施行忌讳“换汤不换药”,还需过程性、策略性的指导。在书中,胡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转场”的可能,从空泛的场域来到了真实情境的场域,并以过程性的写作教学指导细化了每个步骤,提供可借鉴的案例,让我们明白针对特定读者的写作训练,更易让学生获得诸如妥善表达、有效交流、深入思考等核心素养。 </p><p class="ql-block"> ——太湖高中 郑阳</p> <p class="ql-block"> 情境任务型教学设计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热词,但在实际操作与运用中,教师对情境任务常常会有各种误解,导致课堂中出现一些误区:教学设计任务与教学目标脱节;情境设计过于花哨,任务完成过程复杂;时间消耗较久,目标达成度不高……胡老师在本书中呈现的课例让我对“情境任务”又有了新的思考,情境任务最终指向的还是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考虑是否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还要考虑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读写过程中的思维性。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更新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无锡市滨湖双语实验中学 周晨</p> <p class="ql-block"> 语文实践活动是“教师通过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儿童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情境,让儿童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任务情境作文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旨归,通过创设带有写作任务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基于表达需要完成写作任务,从而实现课堂写作向生活写作的转化,让学生在真实地写作中学会写作。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任务的表述(作者、读者、目的、话题、体式五大要素)要指向明确,从而让学生写作的过程有支架,写作的成果有评价。</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 陈园园</p> <p class="ql-block"> 情境作文是沟通生活写作和课堂练笔之间的桥梁,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习作中练习作文,还原真实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在情境作文这一方面的尝试还很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情境与任务脱离,学习支架缺乏指导性,活动目的不突出等等。读了胡根林老师的《任务情境作文》一书后,思维得以打开,方向得以明确,比如,根据情境作文特点,进行“任务情境”意识训练,可以通过转换视角进行课文读写结合训练,可以进行隐含性情境作文题审题训练,可以为“大”题目创设任务情境进行“小”写训练,这些方法指导都很真实,很具体,有实践价值,亟待尝试。</p><p class="ql-block"> ——南湖中学 姜芝云</p> <p class="ql-block"> 任务情境是指带有写作任务的环境或背景。当前很多课堂为了任务而任务,为了情境而情境,所以胡老师的书,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指引和方向。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教学中,写作也需要创设“任务情境”,但其前提是创设“真实情境”下的“真实写作”。同时写作中应该凸显的“读者意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写作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传达给读者,这也是我们语文写作教学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西漳中学 张洁</p> <p class="ql-block"> 读完《胡根林:任务情境作文》,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作文教学缺乏“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书中自序部分引用了周海林的一句话:“真实的写作不是写给老师看的,而是写给文章本身隐含的读者看的。”回想自己的作文课,多是指导学生如何投评卷老师之好,实在大错特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展现如何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写作中学会写作。其中作者反复强调的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针对“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话题作文,设计三个任务情境:1.撰写一篇文章,说服高一的学弟学妹参与你所选择的某项体育活动。2.作为一名医生,撰写一篇文章,说服复健病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3.作为体育局官员,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鼓励全民健身。其中的“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即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而三个“作者身份”又让这一任务情境显得尤为真实,沟通了生活写作和课堂练笔之间的桥梁,还原真实写作的过程。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第三部分“课例研究”,详实的课堂实录和专家的课例评议,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任务情境作文教学的魅力。特别是《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一篇实录,上课教师创设了极度拟真的任务情境:“班级月刊要刊登一位‘班级明星人物’的照片,并附一段人物通讯,介绍该同学的事迹,弘扬其精神。”情境中就已暗示了读者身份——同学、老师。之后通过展示多组图片来明确“人物精神”的定义,通过修改稿件教授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欣赏范例引导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好处,通过头脑风暴拓宽细节描写的角度......在各环节设计中,学生又多次转变作者身份,从评价照片的旁观者,到负责修改稿件的编辑,到优秀稿件的欣赏者,再到亲自创作的作者,在角色转变中,学生对细节描写有了进阶式的了解,对写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就是胡根林老师主张的写作教学观吧——在“真实写作”中学会写作。</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西漳中学 蔡静</p> <p class="ql-block"> 任务情境作文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上,命题者先设定具体情境,包括某一体场合、某一景象、某一情节等,然后要求考生从这一情境出发进行写作。内容涉及社会生活、自然景观、虚拟故事等方方面面,虽然存在一定的任务情境限制,但自由发挥的空间仍然巨大,因此被不少中考命题者所青睐。考生需要先解读情境,打开思路,然后从情境出发,围绕情境中的人和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形成一个虽然模糊却相对完整的故事大纲。在行文时,无论是接着所给的开头向下续写,还是根据所给的结尾向前续写,上下文之间的衔接都要自然。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展开相应的描写,使人物形象变得生动饱满。还可以在文中适当加入一些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增加韵味,逐步实现写作行为的“真”。</p><p class="ql-block"> ——港下中学 赵琛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