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突发疫情,也让计划许久的秦岭鳌太之行得以实施。山河、湖海、辽阔、自由……这是每个爱自然的人,心中的远方!而失联、遇难、救援、非法……这是每年舆论视线中,不断蒙尘的驴友!<br> 追求与争议,美名与污名,一年年交锋,尤其激烈交织在鳌太——雄踞秦岭,横亘国之南北的这条壮丽山梁,仅十余年,如何一步步走成“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徒步线路”?或唏嘘或震动或麻木,长眠此地已近50条生命,今年又新增至少4人。生死循环,悲剧重演,却少有人知,一次次危险究竟如何发生,该如何止住?这一切的答案,唯有自己亲身前往探索。 按照俱乐部要求准备了随行的行李,始祖鸟Alpha SV冲锋衣(地球上目前最能抗恶劣天气的冲锋衣),迪卡侬硬壳冲锋裤(事实证明质量很差),还有各种可以增加热量且可口的零食,充气垫,锅炉,水袋,黑冰G700睡袋(全程没有当睡袋,仅作为被子用),耳塞(非常重要)。。。 一切准备妥当,便踏上上海飞往西安的航班。 13朝古都西安,当真是穿越之都。 梦里回汉唐,打马醉长安。<div>赋诗三百首。歌尽了悲欢。</div><div>叹一生繁华,愿一世长安。</div> 和同行帅哥虎子一起去寻找长安名吃,biangbiang面 一根裤带,一盘面,一瓶冰镇冰峰,就是最纯正的西安风味了。 裤带子真长。。。 吃起来真爽。。。 <p class="ql-block">8-6 上午11点,抵达此次鳌太的俱乐部,陕西山野户外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有着上百次连续商业带队且0事故的记录,这也是我选择鳌太穿越的底气。</p> 领队雪碧在做最后的行前检查,检查大家的装备和做行前安排说明。 我们包了1量中巴,12点就从西安出发,路上在服务区小憩。 大约18点30左右抵达苗圃进山口,因为鳌太穿越有着较大的争议,我们当天就背着包进山。其实鳌太线在国内户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其它9个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罗布泊穿越、塔克拉玛干探险、怒江探险、徒步三峡、穿越敦煌吐鲁番、茶马古道、两江源头、泸沽湖),是检验强驴的一个试金石。 如果说鳌太没有多变的气候,如果鳌太能够随时都有后勤保障,如果发生意外随时能与外界取得联系,如果不是每天都翻越高山,如果。。。。。。那样的话,鳌太是一条不错的休闲线路,更不会每年都发生另人心痛的事件。但这一切都只能假设,鳌太的难有时是超乎想象的,一些突发的事件更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 夏天天气很热,俱乐部选择18-19点后进山,体感还是相对不错的。 队友molly,10人小队中唯二的女生。 副领队小彭,负重约70-80斤, 看看这个大包,背了3个帐篷,5个人5天份的正餐。 天色渐晚, 暮色来临, 大家也都把头灯打开。 抵达第一天的营地,窝棚营地,海拔2500米。是夜,营地非常漂亮。 <div>总结下,8-6,鳌太穿越第一天,行程:苗圃进山口(1670m) -- 窝棚营地(2535m)。行程4.91km,累计爬升881m,累计下降25米,水源就在营地边上。实际天气:晴。<br></div> 8-7,第二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今天的行程安排也很短,依旧属于适应阶段,目标是盆景园。 一路都是在秦岭小树林中穿梭。 偶尔也有开阔地带, 可以远眺远处。 鳌太的路上,到处都是这样的警示牌, 告知着大家这条线路的危险程度。 路过一个昆仑山道士隐居的地方(药王小庙),一想这里有人居住,必定有现成的水源可用。和校长俩人一起去寻找寻找水源,直接在山泉处喝了个水饱。 队伍的行程速度不快,今天也不赶时间,一路走一路歇。 偶尔也拍些装B照,这顶宽沿帽子真的是高原线路神器。 海拔不断爬升, 领队雪碧,快到了,前面就是今天的水源地。 说是水源地,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水洼子,但是流淌汩汩清泉,大家都在这里打够自己需要的水源。然后背负到今天的营地,盆景园。 全程不多的合影,摄影者:Molly。 打完水,约10分钟路程,即抵达8-7的营地,盆景园。 我用的太极2帐篷,极度抗风,帐内空间也很大,非常舒适。 营地附近的小野花。 领队们开始准备晚饭, 此次鳌太全程,虎子,Molly,我是管饭的。虎子/Molly属于轻装,而我是半重装,仅仅管饭。 雪碧的高山厨艺真心不错,看着就很可口。 一顿狼吞虎咽后,回到自己帐篷,再烧一碗汤。 苏伯冻干汤加上2块牛肉,组成西红柿鸡蛋牛肉汤。 又是舒适的一天,微风不燥,安静入睡。 <div>总结下,8-7,鳌太穿越第二天,行程:窝棚营地(2535m) -- 药王小庙(3007m) -- 盆景园(3335m)。行程5.87km,累计爬升784m,累计下降0m。水源位于营地附近10分钟左右,水质清澈。实际天气:晴。<br></div> 8-8晨,虎子在营地外早餐 昨夜风很大,早上也起了雾和大风,导致我们约晚出发1小时。 收拾完,约8:30,全队开拔。今天的目标是过导航架,翻麦秸岭,抵达水窝子营地。 行不多时,便抵达白起庙。<div><br></div><div>据史书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赵军精锐受重创,白起本要一举攻灭赵国,但秦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导致攻赵受制。这却给赵国以喘息之机,后其军力大增,形势发生了变化。然而,此时秦昭襄王却又要白起率军攻赵。他认为进兵会对秦军不利,便多次谏言暂且放弃攻赵战略,不料却触怒了秦昭襄王,最终被罢官,后被迫自刎而亡。</div>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秋,有一队曾是白起将军旧部的士兵,不平一代元戎惨遭如此下场,便弃甲归田来到鳌山(古称武功山,非江西武功山)。为了告慰将军英灵,也让世人铭记白起的功勋,他们在鳌山之巅为其勒碑修庙,让将军的英灵能永远遥望秦川大地。最终,一座以砾石为基,红杉木作墙覆顶的白起将军庙便矗立于鳌山之上,灵位上书“武安君之神位”,门楣悬匾“白起庙”。一年后,他们又铸起了一块高大的铁碑立于庙前,以记念白起生前的丰功伟绩。 再往东走,就进入了鳌山跑马粱主脊,全部是草甸和石头,视野比较开阔。 也是拍照的绝佳场所。 一路都是草甸 山脊上的石头路, 看似平稳, 其实坑坑洼洼, 也很费体力。 需要从石头中跳行。 虎子最喜欢的鳌头照。 插播一句,其实今天第三天,队伍中来自泰州的一位女生,大侠,从早上开拔就是肠胃不适,一直在拉肚子。 和她一起从泰州来的“校长”则担负起了一路照顾的角色,最后甚至一个人背起了2个重装包(单个40斤)。 约12点左右,全队抵达了导航架。 虎子在用不同的角度给大家拍照。 鳌山导航架是三角形支撑,大多数木头柱子已经开始腐朽,外围的支撑柱也已经开始倾斜,此地的高度是3477米。 这个导航架,支撑着我前往鳌太的信念。这里更是国家地理颁布的“十非”之一的鳌山顶峰。 在导航架边上有堆着大量的玛尼堆,这里非常容易迷路。 在导航架的另一边,则是太白县气象局的设备。 我们路过气象站继续向前, 梁顶的草甸。 这是个废弃的监控站,由于天气不好,并无实际意义。 鳌太线路重装行进,就是不能心急,多休憩。 抵达标致性地标,药王庙。这里是鳌太穿越的必经之地,知名度很高,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多年深居西太白鳌山,精研医药,著书立说,后人为了纪念他用石头搭建的一座小庙。 其实神龛里是有神像的,应该是最近穿越鳌太的驴友放入的。 过了药王庙是一段约50米的拔高, 再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麦秸岭,路也开始变得崎岖。 <br>麦秸岭,又称“刀劈梁”,看上去仿佛山被劈开了一样,非常陡峭,<br> 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山崖,事故率非常高,鳌太上第一个难点。 还有人说,麦秸岭像一条龙的脊背,蜿蜒盘旋在那里。 不管怎样,想要穿越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达了海拔3500米的垭口。 麦秸岭的垭口地标就是胸罩一对。有人说,上面写着“加油,胸弟”,但是没去确认。 而且,脱离胸(凶)罩,象征从此鳌太一片坦途。 过了垭口,就是一路下坡。 约1小时左右就抵达了今天的营地,水窝子营地。这里的水源是整个鳌太最干净的水源,水量也大。这里的水干净到我直接烧也不烧,直饮了好几杯水。 这里有平坦柔软的草甸扎营,附近又有优质的流动泉水,营外的风景也极美,真不愧是鳌太线上的五星级营地。 <div>总结下,8-8,鳌太穿越第三天,行程:盆景园(3335m) -- 鳌山导航架(3476m) -- 药王庙(3360m) -- 麦秸岭(3510m) -- 水窝子营地(3235m)。行程13.15km,累计爬升458m,累计下降548m。水源位于营地边上,水质非常清澈,可直饮。实际天气:大雾大风转晴天。<br></div> 8-9,今天的重头戏是梁1、梁2、梁3,最终抵达2800营地。营地出发就是一个200米的爬升飞机梁,尽管坡度较缓,但大风吹拂,雾气缥缈,能见度很低。 翻上飞机梁上,就是著名的鳌太线遇难者纪念碑。这个飞机梁位于鳌太中段,继续向前,难关不断,亦事故不断。2014年陕西一家公益组织专程立碑,纪念逝者,警示后人。<br> 虽然雾大风大,我们大部队在遇难者纪念碑前,驻足良久,虔诚地敬拜了这些逝去的前辈友友。无论热爱还是盲目,一个个生命消逝,究竟有让多少人警醒,让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去敬畏自然,因为下一个逝去的可能会是我们自己。 过了飞机梁以后,随之是一路下行。这个下行有点大,足足有400米海拔落差, 并且坡度较陡。 到了飞机梁底,我们开始攀爬鳌太三大梁,梁1,梁2,梁3。梁1,梁2,梁3不再是先前的大石或者乱石,而是巨石。好多时候,必须得手脚并用。<br> 好在天气给力,下午之后雾气全散,能见度极佳。 大家也是适时休息,补充体力 这一个个梁,看着就像鱼脊,非常的陡峭。 这些乱石之中,便是路,只因走的人少,便不像路,只因有人走,便也成了路。 只有真正的行进在这一块块大石之间,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寸步难行。 随时有石块松动滑倒刮破的危险,这里真的磨练人的意志的。 记得林清玄有一本书叫《心有欢喜过生活》,说的就是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 当你很想念一个人或某件事,就尽情的想念,认真的去做, 人生际遇不可琢磨,永远不要放弃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只有懂得转换苦乐的人,用柔软的心排解挂碍,暖意自生发, 世俗也是美,世俗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已经到了梁3峰顶,小憩一番,接下来就是一路的下坡。 隐约可以看到今天的营地, 依旧路过监控站。 下了梁,就是大片的小树林, 天气依旧给力, 远处则是彷如仙境。 这是今晚露营的2800营地,很开阔。 总结下,8-9,鳌太穿越第四天,行程:水窝子营地(3235m) -- 飞机梁 -- 梁 -- 梁2 -- 梁3 -- 2800(小石河)营地(2884m)。行程9.66km,累计爬升563m,累计下降851米。水源线路清晰,但是水质不佳,必须烧开饮用。实际天气:大雾大风转晴,中午雾散。 今天第5天,拔营的时候,雪碧领队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说坏消息,因连续几天晴天少雨,今天大家翻完塔1、塔2、塔3之后,还必须翻过九重石海,到东塬扎营。 而好消息是,如果今天大家今晚赶到东塬,接下来一晚上可以好好休息,睡到自然醒,不着急拔营。 然后成就了,我们这趟鳌太线上,天气最差, 雾最大,风最大,也是最虐的一天。 2800营地拔营以后,就是500米左右海拔的爬升。早上7:00拔营后,沿着明显的路迹,走进一段密林,往金字塔顶出发。 一路比较艰难,都是陡坡和山石,会出现一层层的石海。<br> 登上金字塔后,开始横切塔一峰。 后面是一路的陡坡横切加上石海攀爬, 既已选择前方,就不会为之而后悔,志在山顶的人,是不会贪恋半山腰的风景的。<br> 不可卑微,即便做一只笨鸟,也要蓝天上自由的翶翔,因为你永远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好。 生命赋予了华丽的裙袂,波澜壮阔之后终归平静,苍白沮丧里也有安稳,冷漠无情里还揣着希望。 当踏实的踩着泥土,宁静中恪守阳光,触摸流云和微风, 在岁月的庇宥下,青山绿水间远行,朴实善良中回归自我。 其实,塔1塔2塔3也是乱石堆,尽管没有梁1梁2的石头大,但考验是一样的,横切时路的一侧靠山,另一侧都是悬崖似的大侧坡,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依然需要小心谨慎地在石头上跳跃,一不小心就可能交待在鳌太线上了。 我们跟着领队小彭的走法,塔1从山脊右(南)侧登顶,塔2是从山脊左(北)侧登顶再换右(南)侧,塔3则是右(南)侧横切然后下降至西塬。中间有些路段很不好走,但相对梁1、梁2、梁3,那就不值一提了。走到最后,都已经麻木,认准路勇往直前就行。 我们在西源营地远眺远处的九重石海。心里默默数着1重,2重、3重。。。 九重石海,也叫大太白梁,有着壮观的石海、石柱、石塔,这些都是第四季冰川活动留下的冰蚀与冰缘地貌,这是今天的难关,也是鳌太全程最后的难关了。<br> 在鳌太穿越中,最艰难也最特别的,就是攀爬大小各异、形状不一的石海。 九重石海真不是盖的,好在今天天气还行。 九重石海的石头巨大,摩擦力大,只要稳准狠还是能爬得很快! 途径九重石海中落难的黑龙江女性驴友纪念地,这是她的防潮垫。可能因为失温和心梗(也有说是力竭),走这段路时候,心里比较凄然。 九重石海第四纪冰川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大量的漂石随冰川的移动在这里堆积成了“烂石窖”。这些巨石,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望之浩然。 快到顶的几层比较考验人,几乎没有现成的路,只有手脚并用一个劲的往上攀爬。当看到竖起的旗帜时,希望就在前方,再爬5分钟就能到顶。 这里是真正的山顶,而爬上九层石海,鳌太线最危险的一段即将过去。过了九层石海,到东塬(大石河)营地是一路下坡,路很好走。 是日,整天大风呼啸,尤其是山脊,雾大风大。 九重石海到东塬要经过一长段的山脊暴露线路,风非常大。 东塬(大石河)营地是个大营地,我们的营地就在草坪的另一头坡上的小树林里,水源是流水,但是水质一般,需要烧开。是日大家都非常疲劳。我更是因为肠胃不适(虎子提供了4粒吗丁啉,大侠给了些肠胃康的中成药),连晚饭都没吃,自己烧了一晚汤,泡开2片面包,勉强逼着自己进食。<br> 总结下,8-10,鳌太穿越第五天,2800(小石河)营地(2884m)--塔1峰--塔2峰--塔3--西源营地(3125m)--九重石海顶(3519m)--东塬(大石河)营地(3150m),行程14.48km,累计爬升1192m,累计下降936米。水源线路清晰,但是水质不佳,必须烧开饮用。实际天气:全天大雾大风。 熬过了最难的地方和日子,今天雪碧领队花了有整整2小时,把东塬营地除了别的队伍遗留的气罐,其余所有的垃圾全都清理和焚烧了。我们大概一直到10点左右,才刚刚拔营出发。 而这一开始,就是400米左右的爬升, 经过这个大坡爬升,就到达万仙阵。万仙阵海拔3555米,在秦岭主脊上,它的西面是大石河,再远一点就是巍巍的秦岭山梁,这就是号称中华龙脊的大秦岭;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跑马梁,以石头草甸为主, 宽阔而平坦。 为什么把这儿叫“万仙阵”?相传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正是商周时期姜子牙封神的地方,当时,想成“神”的各路“仙人”都云集到此一碰运气,结果是成神的仙人都升入了天宫,未成神的仙人也都在此安了家,太白山可谓是神仙云集。<br> 现在人们上太白山有很多是来许愿的,他们在“万仙阵”这个地方虔诚地搭建玛尼堆,然后许愿。<br> 于是,玛尼堆越来越多,看上去浩浩荡荡。在人们的心目中,每一座玛尼堆都住着一位神仙,因此人们就叫这里为“万仙阵”。 相传很多户外领队会在万仙阵磕三个头,每次安全出去都感谢上苍的眷顾和保佑。 这个破败的雷公庙,也是2017年五一云南驴友出事地点。 户外能够平安归来就是最大的安全, 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直相信这句话,户外的终点绝不是登顶,而是,回家。 万仙阵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跑马梁,以石头草甸为主, 宽阔而平坦。<br> 这个东跑马梁海拔高,四周无遮挡物,风大雨大的时候极易失温,而天气不好时候又极易起雾迷路,出事遇难最多的地方之一。 天气不好时,经东跑马梁一定要慎重。 我们队伍则非常幸运,是日天气异常睛好。 一路的风景也是波澜壮阔。 回望这一路走过的鳌太线,号称中华龙脊的大秦岭, 鳌太线真如卧龙蜿蜒盘旋于中华大地, 雄浑壮美! 我们采取斜切二爷海垭口,直上拔仙台的走法。 在太白山顶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佛爷池,玉皇池,三清池,至少6个高山湖泊,都属于冰川遗迹——冰斗湖。而地质资料显示,在河谷上源接近山顶和分水岭的地方,总会形成一个积水漏斗的地形。当气候变冷,开始发育冰川的时候,这种靠近山顶的积水漏斗首先为冰雪所占据,冰雪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就成为冰川。 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就像木匠的刨子和锉刀那样不断工作,原来的积水漏斗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状,这种地形叫做冰斗。当冰川消失后,这样的盆地就成为一个冰斗湖泊。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垭口和二爷海、三爷海合影,已经是鳌太第6天了,正面惨不忍睹,留个背影还是可以的。</p> 二爷海、三爷海,都是太白明珠之一。 诗仙李白途径鳌山时,曾登山揽胜,赋诗抒怀,诗为《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br> 拔仙台北坡是断崖,南面是大平台。到了拔仙台,也基本宣告鳌太线完美穿越成功。 这里就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也是陕西省的海拔最高点。拔仙台气候寒冷,积雪期长达8~9个月,故有“太白积雪”一景,人称“太白积雪六月天”,为关中八景之一。 弯弓射雕,更遥想当年姜子牙就在此处封神。 位于太白山顶部拔仙台北麓的大太白海,又称大爷海,海拔3590米,面积6818.8平方米,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br> 在秦岭之巅,我在鳌太穿行6天后,终于看到了无数次想象过的大爷海。 而此时,大爷海神秘而宁静,像是天使的镜子遗落在这寂静的山坳里,幽幽地闪着光亮。 抵近看,则是比较平平无奇。 接下来,大爷海到大文公庙2公里,虽然路修整过, 但需要不断的上坡下坡,路并不好走。 唯一不同的是,游客越来越多,最终在下午5点左右,我抵达了今天的终点,大文公庙,在这里喝到了6天来梦寐以求的肥宅快乐水(20元一瓶500毫升的)。 总结下,8-11,鳌太穿越第六天,东塬(大石河)营地(3150m)--万仙阵(3555m)--雷公庙(3500m)--东跑马梁--拔仙台(3767.2m)--大爷海(3618m)--大文公庙接待站(3422m)。行程10.96km,累计爬升1008m,累计下降746m。大文公庙冷水免费,热水收费,可以自己烧水。实际天气:晴。 8-12,约四点就被熙熙攘攘的声音吵醒,原来今天天气晴朗,可观日出。 由于为了减负,并未携带三脚架,就手持了相机随意拍了2张。 今天可选羊皮沟出山到鹦鸽镇,也可以选择景区下山。由于我左脚脚踝旧伤未愈,听说选择羊皮沟的话,累计下降高达3000米,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小文公庙,经天下索道(120元),转景区公交(30元)出山,至此,鳌太穿越完美成功。 总结下,8-12,鳌太穿越第七天,大文公庙接待站(3422m) -- 小文公庙(3395m)--天下索道。行程8.54km,累计爬升302m,累计下降1502m(含索道)。实际天气:晴。 都说狼塔靠实力,鳌太靠运气。特别感谢上天赐予了我们10人七天的好天气,竟然白天一滴雨未下(第三晚下过2小时大雨)。最差的天气是第5天的大雾狂风,也是那天让我体会了鳌太的虐(塔1、塔2、塔3、九重石海)。在此,特别感谢雪碧领队和小彭领队,是你们用艰辛血汗第44次趟开鳌太道路,传承户外精神,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同时也深深地悼念那些捐命于鳌太的山友,你们舍弃余生,让活着的人谨慎面对! 再见,鳌太!再见,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