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工作室数学老师的专业发展,落实滨城区教体局“强课提质行动”。8月15日晚上,滨城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云端,开展假期第二期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由工作室李明明老师主持,丛子伟、李明明、刘静静三位老师做读书分享汇报。 第一位读书分享的是清怡小学丛子伟老师,汇报的主题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三章明确目标。丛老师结合本章节内容谈到:逆向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我们以具体的结果作为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结果相应地进行逆向设计。该书中主要为了我们解决两个问题或两个误区:无目的的灌输,以及孤立的活动(也许学习者只会认为有趣而已),这两个误区和要达到的智力目标是割裂开来的。丛老师又在所确定的目标(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技能、标准制定、解析标准、什么是大单元大概念、如何制定目标等方面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了有效解读,让我们全体成员对本书本章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位读书分享的是滨北中心小学的李明明老师,汇报的主题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四章理解六侧面。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李老师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分别在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多角度的理解。李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呈现了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知识除了作业、练习评价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别人传授、能否具有评判性的观点、能否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感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第三位读书分享的是滨城区第一小学的刘静静老师,刘老师汇报的是自己的读书心得,她利用假期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村恒子的《人间值得》。她谈到:《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人间值得》这本书,是恒子奶奶人生智慧的浓缩,90多岁仍未退休,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也许读专业以外的书籍能让我们与大家交流,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最后,田利滨老师谈到我们举行读书会的初心,让我们读书这件事真实发生,读书就有反馈、汇报,书中有理论,我们有案例,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读书的最大价值。回到“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很多教学问题,怎么办?找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论文,书中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在此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优化,进而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二是为了个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到处都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如何让自己静下心,保持一个积极上进的生活、工作状态?唯有读书,读大家的书,与大家交流,感悟大家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汲取养分,丰富自己。 生而为人,并不遗憾;生而为师,努力成长;岁月漫长,值得期待。人间值得,好好生活。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那个自己,与其一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