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所谓的“序”——末末

末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成长是学校和教师在这个时代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那么迷茫和焦虑恐怕也是。</p><p class="ql-block"> 在和老师们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成长,“迷茫”是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学校里有这样两个令我感触很深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现象是关于时间和灵魂的。</p><p class="ql-block"> 自2021年9月实行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学校的老师们忙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忙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组织,全天候连轴转。学校甚至开个全体教师会都困难,下班后开“夜会”也时有的事,以至于教学研讨时间都要挤了又挤,才得以完成,用于教师个人思考学习提升的时间就少之又少。教育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提升之间成了一对尖锐的“工学矛盾”,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解决的路径。老师们都调侃“教育走得太快,以至于我们的灵魂都跟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每每听到老师们调侃,我总在想:这到底有多少和我们一样的学校,在工和学之间徘徊,在迷茫和彷徨之间挣扎?</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现象是关于创新和传承的。</p><p class="ql-block"> 城南社区完小是一所社会信誉较高也存在若干问题的学校。怎样经营好这所学校,传承学校原有的优质基因,创造性地开展好今后的教育工作,使她在新的形势下腾飞,成为我接任后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所有城南完小人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再无以复加的小学教育工作量前,大家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不少教师从身体到精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倦怠,特别是学习时间的占用和挤压,使得更多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不论刚走出校门不久踏上讲台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面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很多人面前都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白茫茫的一片,让人似乎找不到方向。这条河的名字叫做迷茫。</p><p class="ql-block"> 如何才能渡过这条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河?</p><p class="ql-block"> 于是有了《城南故事——祥云县城南完小“爱的教育”主题手札》。在我看来,想要走出迷茫,将我们的灵魂跟上身体,使我们和学校共同成长,大家一起教育叙事,讲好城南完小的教育故事,不失为一个破冰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选择教育叙事,讲好城南故事?</p><p class="ql-block"> 所谓教育叙事,简单说就是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咀嚼,回味反思,是在故事叙述中进行思维的梳理,在整理自己的思维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理性的升华,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在这样的教育回望中移情换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味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师?教师应该追求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这本书想要达到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教师需要唤醒自己。有人说:“教师的生活单调重复,送走了一轮又一轮的学生,自己不断地回到原点。”作为教师,怎么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呢?那就得用文字的方式把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当作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组稿前读过老师们的作品,那么多素材有的从课堂意外的生成中来,有的从学生出现的错误中来,有的从平平淡淡的师生交往中来……在别人看似习以为常的场景中,老师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教学生活中的美。正如罗素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故事的撰写正是教师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去发现教育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教师需要表达自己。教师的教育需要表达,对某个教育现象、某种教育行为持什么态度、理念和价值观,是需要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是需要与我们的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行对话的。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行对话,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越过自己的肩膀”观察自己(就像别人能看到我们一样)和别人;就有了更大可能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p><p class="ql-block"> 教师需要成就自己。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经验+反思+写作。通过反思,把过去与未来连接了起来。这正是教育写作(包括撰写自己教育故事)的魅力,它能够使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变得不同凡响。而小学教师最好的科研是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对身边的教育现象作深刻而切实的剖析,这样的科研基于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又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能为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品位服务,这样的科研真实而鲜活的,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成就的最快途径。 </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人类一直在通过故事学习。当我们的祖先夜幕降临后围坐在篝火旁,听壮士们绘声绘色讲述惊险的捕猎过程时,一堂生动的关于如何捕猎的教与学就开始了。同样,我们也能从《城南故事——祥云县城南完小“爱的教育”主题手札》一书中,从他人的教育故事里,体会同事同行的价值观、教育方法与策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借《城南故事——祥云县城南完小“爱的教育”主题手札》的平台,以教育叙事引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用教育叙事的方法促进专业成长,敏锐地走进教育故事发生的现场,用心讲好城南完小的故事,就是传承城南完小人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用生命的叙事唱响城南完小新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处,我想说:但凡我们见过的富有魅力的人,几乎都有精彩的故事。正是那些经历过的故事,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而我们还说一个人“乏善可陈”,就是说他的人生没什么好故事可讲,要判断一个人怎样,不妨听听他的故事。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好教师都有好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信续写“城南故事”, 我们终会打破困局,走出迷茫,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于2022年8月16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