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泰山回来后,几次提笔想写点儿登山的感受,但很久迟迟不能下笔,究其原因,关于泰山的鸿篇佳作实在太多,仰其项背,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最终也要写的,作为一点儿纪念吧。原来登的山都是公园性质的,也就是说,因为山势平缓而有点散步闲逛的意思,自然景观多一些。但泰山不是,它不仅有自然景观,而且还囊括了更多更多的人文和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了上面所说,所以才有了清代的姚鼐冒着风雪自京师而来作《登泰山记》;才有了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才有了杨朔先生的《泰山极顶》。泰山的雄奇和瑰丽;泰山的名胜和古迹,所有的这些,都在名家的笔下化成激昂、振奋、热烈和敬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四口早晨六点开始从红门开始了登山的征程。起先石道,后来小段的石阶,地势平缓,感到不过尔尔,然而过了壶天阁到中天门,石阶叠叠长长,山峙陡峭起来。"泰山十八盘”确是险要,两边峭壁刀削,中间盘路狭窄似立,真如云梯一般。两腿酸麻,汗滴不断,忽而一阵山风起来,云涌入面,清凉浸身,顿感舒适之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山的过程,是意志的磨炼,也是一种煎熬。很难说在登十八盘时独有雄心向峰顶,其实真的是眼往下看时没有退路只有向前走,有的人与其说是登山,不如说是爬山,躬着腰,低着头,双手简直触着地。想到一开始不以为然的态度,窃笑当时的愚,也体味到唯有经历方知艰辛,没有经历过不要笑别人登山后的腿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山的石刻是登山过程中寻到的最大的乐趣。经石峪是我特地去的一个地方,这里少有游人,我去的时候,几乎没人,只见到一对夫妻端坐对饮,旁边有丝瓜遮蔓的一座小屋,可能是隐居山林的吧,也可能是住在此地研究经石峪石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石峪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字刻是在平石地上而不是悬崖石壁,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这里刻下了一部《金刚经》,汪曾祺先生在散文《泰山片石》中写道: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的字,曰“稳”。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有如此人文胜地,真应感谢书此经文的人,尽管现在仍无考证书写刻石者何人何年。游人如众,然到此地者鲜少,是经石峪位置的偏远,亦还是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山所经的名胜虽是初识,也是似曾见过的。古诗文句写泰山者无数,久诵习熟,历历潜心。“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孔子在登临泰山后的喟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杜甫登临泰山后的诵唱;当立于玉皇顶时,当站在五岳独尊碑前,其他诗皆可忘却,唯独大诗人杜甫的《望岳》如诵在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天门前,云涌眼前,荡胸生层云的豪迈磅礴油然而生。泰山的雄奇瑰丽激荡出诗人传奇的诗句,而这些传奇的诗句愈发增添泰山的壮丽的风光,两者使得泰山愈加伟大。泰山的肃穆庄重和风景怡人同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