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暑期悦读”读书分享——读《平凡的世界》刘聪

May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b></p> <p class="ql-block">  少时便颇爱文字,经常点灯夜读,可谓是废寝忘食,但可能是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大多都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记得《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所著,书中的细节早已忘光,更谈不上什么情感共鸣了。假期闲来无事,随手翻开女儿书架上的这本《平凡的世界》,却不曾想它如一粒石子投入湖面般,在我平凡的世界里激荡起了些许涟漪。</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自小在黄土高原生活的女子,这本书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儿时的某个平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加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往往还么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在我家的窑洞里,爸爸正圪蹴在脚地上,嘴里叼着一根孙少安在寻人办事时才会拿出来的“金丝猴”纸烟,跟我们拉话:“世事变了,人要勤勤哩,要不光景就过烂包了……”就连文中的那句“把他地”也倍感亲切,我似乎能够脑补出农民少安如爸爸当年那般可气又无奈的神情。也依稀记得夏日里光着屁股满村跑的娃娃,一到饭时,总能听到邻家的婶婶们喊“猫蛋,狗蛋,牛娃,猪娃……回来吃饭。”这本书勾起了我所有儿时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在这部小说中,孙少安兄弟俩虽然学识不高,因为家庭的原因,先后辍学,担负起一家人的生计。然而,通过在生活中的摸爬滚打,少安从一名庄稼汉成为生产队的队长,最后当选了村主任,并在其间承办了砖窑厂,当上了厂长,成为县、乡、村里的“冒尖户”。少平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三年的教师,但不幸的是,村上的初中班垮了,他不得不回家当起了农民,在田晓霞的影响下,他不甘心顺从命运的安排而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于是他就成了黄原的一名揽工汉,最终又成为了大牙湾煤矿的一名工人,从此,彻底摆脱了农民身份。越是苦难的日子,越能激发人的斗志,我想正是他们这种不向贫困屈服、不向命运低头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通过读书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掏煤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p><p class="ql-block"> 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读书不仅仅决定着我们贫富的差异,工资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生活水平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对待人生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只要通过努力都能够拥有一个不平庸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