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载千秋的磨河供水工程

肖子越

<p class="ql-block">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重要性对过去有“涸陵干川”之称的陵川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磨河供水工程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上世纪70年代举全县干部群众之力修建完成的磨河提水工程,主要设施有县境东南大山深处的小磨河提水站、直达县城的渠道和渡槽、县城南关的长征水池;二是2008年开工建设的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主要设施有大磨河水源工程、大磨河提水泵站、小磨河二泵站、县城十万方调节池;三是2014年开工兴建的磨河水库,磨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1.9平方公里、库容240万立方米,主要设施有一座高54.9米、长112米堆石混凝土枢纽大坝,一条1公里上坝道路,一座装机430kw取水泵站。</p> 磨河提水工程从1970年10月开工,1975年7月全线通水,经历了5个冬春。五年中,陵川人民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一些简陋的机械设备,在崇山峻岭中,打通长达6000多米的隧洞17个,架设起3座大渡槽,5个大倒虹,50多处桥闸涵洞,修筑了长35000多米的盘山砌石水渠,绕过70多座山头,跨过40条沟河,连接了30多个蓄水池塘,从东到西形成横贯东半县的水利大动脉。工程总投工220万个,动用土石方总量50多万立方米。磨河提水工程的胜利建成是陵川历史上千古一举的大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地区长期缺水的历史状况,把当时20多万陵川人民“征服磨河水,造福为人民”的理想变成了现实。<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长征水池。摄影:段雪芳</span></p> <p class="ql-block">  磨河提水工程运行至2008年,因工程设施设备严重老化,渠道渗漏、渡槽倾歪、倒虹堵塞、南池污染,工程运行故障频发。借全省兴水战略之东风,对工程进行了扩建改造。工程纵贯东西全境、南北延伸30km。扩建改造项目包括:新建大磨河水源工程和大磨河提水泵站,新建小磨河二泵站;对小磨河泵站的机电设备及35kv变电站进行改造;改造原有输水渠道40km,新建7万立方米末端水池;改造原有35kv输电线路27km。工程概算总投资9726万元,设计变更后概算总投资10564万元,其中工程投资9606万元,水土保持投资76.1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43.81万元。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工程32.02万立方米,混凝土1.75万立方,钢筋制安1008.16t,钢管制安864.18t,泵站机电设备安装13台套。工程于2012年1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全面投入运行。工程的圆满完成,使磨河供水调节能力极大提高,年供水量由200万方提高到1000万方,增长了4倍,彻底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的制约,可稳定解决县城及沿线9个乡镇18万人、260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用水,为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2014年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历时3年,建成了磨河水库枢纽工程及磨河水库供水工程,形成了县域内完善的供水体系。磨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1.9平方公里,建设坝高54.9米、坝长112米堆石混凝土枢纽大坝1座,1公里上坝道路1条,装机430km取水泵站1座。该工程起于磨河水库,止于十万方调节池,三级提水总扬程486.56米,压力管4999.42米,输水渠道40公里,水库总库容240万方,兴利库容120万方,年调节补充用水430万方。它不仅能稳定解决县城及9个乡镇18万口人用水问题,同时利用台北、浙水连通工程向台北提水站、浙水提水站提供补充用水。磨河水库投入运行,标志着磨河供水“蓄、提、输、调”体系的全面建成。即为大旱,亦可新增供水量430万立方米,全县饮水安全从此安然无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刘云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