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年一窟看云冈 22年8月10日上午大同小弟弟带我们兄弟姐妹一行十人游览大同云冈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同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大同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因五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60-49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昙曜广场-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简约、清瘦矍铄的昙曜雕塑。云冈石窟是由北魏时期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集中全国技术和人力、物力所雕凿,直到公元524年建成,前后共计60多年。现存洞窟大部分开凿于494年迁都洛阳之前。矍铄(jue shou)</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魏书》中对云冈石窟的开凿有这样的描述:"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象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镌(juan)雕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礼佛大道-走进山门,顿时被两排气势恢宏的石经幢(四棱神柱)所吸引。石经幢的底座为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经幢之上四面均雕刻着许多佛龛、佛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礼佛大道直通灵岩寺。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大象有六颗牙,象征修行六度。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云松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灵岩寺_走过礼佛大道,跨过七孔桥,是灵岩寺高大的寺院山门连接着北魏风格的角楼。灵岩寺座落在云冈石窟景区的湖心岛中央,只有这条七孔桥可以过去。遥遥望去:这里四周湖水环绕典雅美伦,仿佛人间仙阙。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山门以外,有中殿"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寺院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仿建的。椐说:三座大殿的主佛象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为材料,由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木雕世家传人黄文寿大师担当雕刻。保持了原木的本色。院中还矗立着五层汉白玉佛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看灵岩寺四周绕寺建有石回廊,依水而建,让人看着舒服、美观。细看阁楼上沒有豪华的装饰,色调简单而古朴,但精美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依然能给人一种百看不腻的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往石窟的石雕桥-椐说:1500年前,在五州山开凿石窟的时候,五州山对面20--25米处是五州川水所流过的。也就是说最初石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圣灵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代,进驻于云冈的辽金军队,发现这个河道距离石窟太近,湍急的水流浸蚀到山体上,崖壁上的佛象会造成极大的腐蚀伤害。大将军粘罕率部队将整个河道向南移了约350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窟入口处是一四平八稳的北魏建筑,门楣上"入佛知见″四个大字。个人理解感觉就是:自己的见解跟佛家的见解,两相对照,才会得出最完善的见解,而佛家见解通常是集思广益的大见解、大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东部石窟-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佛龛约计1100多个,造像59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代表了公元5-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首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远远望去,山与木阁楼的结合显得协调有致,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利用山体来稳定阁楼的智慧。云冈石窟-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造像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开凿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礡,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且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的艺术风格。晚期石窟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昙曜五窟-云冈石窟的第16-20窟为早期石窟,是由著名高僧昙曜主持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故称"昙曜五窟"。当时著名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昙曜五窟属于北魏"凿山石壁"统一规建的五所洞窟。洞窟规模宏大,形制基本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洞窟前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造象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顶天立地,雕世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除了主题突出的三佛题材,各窟弧形四壁上部及外立壁均雕刻大量千佛。具有明确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昙曜原是凉州(今甘肃)高僧,当年凉州是一个极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公元439年北魏攻占凉州后把那里的吏民、僧人掠至平城,其间有大批雕造佛教石窟的工匠专家,昙曜应是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凉州的石窟模式又融合了新疆的龟兹(库车一带)、于阗(和田一带)的两大系统。而龟兹和于阗那是真正的西域了,是连接印度、南亚、中亚文化的交汇点。阗(ti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云冈石窟既收纳了凉州、龟兹、于阗也就无可阻挡地把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也一并收纳了。云冈石窟经由凉州中转,沉淀着一层层悠远的异类文化,简直是深不可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北魏的气魄,吞吐万汇、兼纳远近,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几大重要文化精粹,将其熔铸一体、互相化育,开凿出这种宏大举世无匹的文化艺术珍品。大唐真的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部洞窟群_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皇家工程基本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象的乐土。云冈西部中小石窟群从二十一窟开始,向西延伸约240米,分布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洞窟。其主要洞窟25座,占到云冈主要洞窟的一半以上。这一窟群虽然数量较大,但多数洞窟规模狭小,布局多样,洞窟形制也有差异,明显不同于云冈早中期整齐划一的皇家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多种佛教艺术造象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这种文化多元的时代特征存在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构成了大唐气象的底盘。北魏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岗山石窟寺》清-陈宝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戴石塞上山尽童,皱云特起森玲珑。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戴石塞上的山都秃了,层叠的云象森林的树木似的活泼。不知是谁有了这么奇妙的想法,开了这天地间数十石窟象鳞片一样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道车辙"-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古迹。从汉代以来,这条路就是大同通往内蒙的一条古道。上面是山、下面临河,这条狭窄的路是北魏定都平城(大同)时代丝绸之路最东端的一条道。今天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在全国很难找到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原路,这就是"古道车辙"弥足这一遗撼的珍贵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说的走西口,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去至入杀虎口进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曾多次参访云冈石窟,与云冈石窟结下不解之缘。2006年11月7日在云冈石窟题词: "北魏雄风犹佛面,万里铁骑归佛山"。其后题字:"西天梵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提字"西天梵音"四个大字。写完面北遐想,在一千五百年前的万里黄沙、艰难跋涉在茫茫苦旅中的文化僧侣,一种由东向西取经,一种由西向东送经。那些孤独的脚印、殊死的攀越,作为第一流的文化壮举被世人永久铭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岗石窟文物保管所,现在:云冈石窟研究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抚今追昔,送走了几多流金岁月,善本珍品的惜存重现了云冈昔日风貌;赋诗题吟谱写着几代文化名人的感悟;寒窟冰石间映射着几代国家领导的关怀,铸就了云冈石窟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年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同_古称:平城,隶属雁门郡,地处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交界,背靠蒙古高原,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有城墙的城市:北京、南京、西安。这几个城市曾经都是都城。难道大同也是吗?是的,大同-是北魏的都城。所以大同旅游一定要到城墙感受一下千年古都的宏伟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为国家4A级景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2年8月11日大同的两位弟弟带我和北京的弟弟一览古城墙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 城墙兴建_北魏时期,自拓跋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平城(现大同),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京畿建设。在都城建设上效法曹、魏邺城和汉长安的经验,又将本民族的文化理念融入到都城建设中。这是大同城首次大规模修建。 拓跋(tuo ba)北魏皇帝的姓。 邺(ye)古代地名,今河北临漳县和河南安阳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督率军民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址土城的基础上"增筑"了大同镇城。大同镇城的规制于此奠定,形成世人所见的大同镇城。这是大同城第二次大规模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 城墙强化扩建- 以后在景泰年间、宏治十三年、嘉靖二十九年、三十九年、隆庆年间都有不同程度小的强化、扩建。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因姜瓖反清事件,多尔滾强令清军将大同城墙"斩城五尺"。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清政府对大同城进行了全面修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 城墙衰落-1914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拆毁北门楼和零散望楼残屋,用于建私人住宅和兰池戏院。后来在北城门原址重修了不伦不类的欧式城楼。梁思成评其"恶俗不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以来,大同地区屡经战乱,从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日军攻占大同,解放战争中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大同攻防战中,城墙、城门、城楼、望楼等均遭不同程度的损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拆钟楼前后,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也被拆除,这几个门洞渐成为豁口,唯有南城门楼保存到1964年7月1日被"落架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残存的瓮城、望楼等相继被拆除。城墙砖几乎全被剥离掉,但夯土墙遗存丰富。仅城墙东南、西南角台基部、南城门城台北面西侧,部分城墙段落底部保存基础条石和底砖的段落较多。瓮(weng)盛东西的陶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此剩下了绵延城市四周的土城墙,以至于70年代之后岀生的大同人认为:大同原本就是土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城门最后一个城门洞-南门洞在1981年市政公司拓宽南街及南关道路时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墙虽然遭受了历年的破坏,耸立了近四个世纪的城门楼、望楼、城门洞、钟楼、太平楼等城市标志性建设都不复存在。但在80年代之前,大同古城仍然呈现出一派中世纪的城市风貌。土城墙低矮的四合院建筑,完整的街区里坊结构,构成了大同古城独特的风景。这时的大同古城风貌完整程度不逊于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耿耿于志民悦楼,彦浓比过飞天酒。波清一新石窟景,浩然心境雁無忧。初中同学-梁爱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 城墙修复-2008年开始,耿彦波任大同市市长,大同市古建筑、古城墙迎来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修建。原先改造旧城的规划被推翻,城内的各种古迹开始大规模修缮、复建,连只剩一座塔的法华寺也被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之时古城墙的夯土墙体遗存较好,对百分之七十夯土城墙进行了包砖整体修复。2008年开始,大同市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复兴,历时八年-到2016年,大同古城墙上实现全面合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 修复后的古城墙,南北长达1.8公里,东西长达1.82公里,周长7.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墙高14米,比西安古城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宽6.6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椐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兿高胜月楼,五色扮新城。-梁爱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同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古香古色,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城墙,一定不能错过城墙夜景。当你在夜色中站立在灯光硕硕的城墙之上,一种时光穿越感犹然而生。古今何夕,已是错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同城墙,在静黙的岁月中诉说着大同的往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