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6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一个人而变得非同寻常。</p><p class="ql-block"> 今天,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离开我们58年,他还活着,在一代代国人心中青山不老。半个多世纪过去,他正青春,在时代的记忆里风范长存。</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样的人格力量,在他离去58年后,依然能让亿万人民把泪成雨?是什么样的英雄意气,能让短暂的一生辉映史册,在共和国的天空中月明如昔?是什么样的党性光辉,能以个人之涓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激荡起千顷澄碧?</p><p class="ql-block">人民永远记得他</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社曾作过统计,从1966年2月至2015年3月,“焦裕禄”3个字,先后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标题中。从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人民日报》有关兰考的报道超过300篇。</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的记者赴兰考采访,几乎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对焦裕禄精神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回答几乎众口一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种感情,才会有这样的焦裕禄——下乡调研,看到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心里就像刀剜的焦裕禄,生前用过的棉被上竟然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p> <p class="ql-block">50多年前,焦裕禄种下的这棵泡桐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董亚娜回忆,1966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后,全国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超乎想像,创造了四个“前所未有”:新华社河南分社办公地点暂时搬迁到兰考;300多名各地记者云集兰考;铁道部要求所有经过兰考的列车都要短暂停留,以方便群众学习;兰考所有单位用房全部腾出来用于接待学习参观者。</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天灾人祸频仍、内忧外患交织的时代,焦裕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牺牲精神和自力更生、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点燃了整个时代的激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