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主题:高一物理备课组2022年5月第一次活动记<br>录(师徒结对汇报课评课)<br>活动时间:2022年5月10日(星期二)<br>活动地点:图书馆101<br>参会者:蔡丽云、陈郁芬、郑有才、<br>龙志吉、李益婷、韩东辰、许玉琴</h3> <h3> 三位年轻教师首先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等概念进行简单的复习,承上启下,为本节课<br>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br> 紧接着利用摆球的摆动g提供了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情景(初中物理要强调情景,高中物理也不能轻视情景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出了机械能总和如何变化这个紧扣本课主题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先是从直线运动出发,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详细、深入的推导,接着扩展到曲线运动,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从而较为严密又完整地得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br> </h3> <h3>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的认识,则从物体只受1个重力到除了重力以外还受多个力的情况,展开一层又一层的分析,还从实验上作了反证。教学设计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思路清晰、自然,不显得突兀。(教材本来就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最基本也是最简洁的模板。<br>具体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去填充、去创造)。实验的设计也有创意。如:为了说明有了空气阻力后机械能不再守恒,就用泡沫塑料球做成一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基本性题目中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h3> <h3> 在教学中教师对演示实验装置的说明、观察过程的提示也十分到位。反映出教师对实验的准备也十分细致、充分,而不马马虎虎、随便应付。<br> 教师的讲解较为形象、生动,语言的表达准确、简洁。提问和随堂小实验较多,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观察的机会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课堂气氛较活跃。科学探究的大多数要素在这节课中得到了较为自然的体现。<br> 从后面让学生对几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基本性题目中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br> </h3> <h3> 当然,毕竟是青年教师,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写势能表达式时,未先提示零势能面在何处;“守恒”这一关键的名词作为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出现,未作必要的解释;在一道例题的讲解中,对系统还是单个物体未作说明。这实际上也反映出,对一些很平常但又是很关键的问题学生经常要疏忽,而我们教师往往也不太在意。师生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通病”。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要研究“教”,但也要研究“学”,甚至于应该更偏重于研究“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