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区的人文景观前篇已作介绍,而南阳大量的旅游景区是在市区之外。由于篇幅所限,我以南阳市区为中线,分宛东与宛西两部分,选择保留有图片的游览景区作简要介绍(有不少图片如内乡县衙等已不慎丢失),首先介绍宛东名胜,请欣赏并指正。 <b>方城七十二潭</b>:位于南阳市方城县,距县城18公里,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唯一的石川地质奇观,有“中华第一石川”之美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br> 景区处于南阳伏牛山生态旅游区东北入口处,面积2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762.3米,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自上而下梯级延展长达4公里,犹如一条银河,随着山势起伏,结构独特,规模宏大,被地质专家称为罕见的“石川穴”,创立“石川”新名并录入了国家地质大词典。 七十二潭长约2.5公里,宽约15米,上下落差200多米,最深的潭约30米。潭、瀑在两岸奇石、秀峰、野花的映衬下错落有致、动静相宜。 形态各异的潭,静谧的能让人出去浮躁,大小飞瀑的响声则在峡谷回响,时而如雷宣泄、时而如丝飘飞,给人以空间节奏地韵律。 景区四季各有看点:春有花,金黄的连翘,元胡花漫山遍野;夏有绿,枫杨、刺秋等原生丛林郁郁葱葱;秋有果,山核桃、板栗、山楂等硕果累累;冬有冰,冰瀑相连,堪称奇观。春看花,夏戏水,秋采果,冬赏川,美不胜收,因此有“植物的世界,冰川的海洋”之美称。 景区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谭奇,泉涌瀑飞,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佳境”。 景区沿途分布有迎宾潭、老龙潭、福禄潭、五连潭、锦瀑、琴潭、心潭、蛇潭、燕子瀑、玉龙潭、天池等主要景点。 置身其中,徘徊瀑前,瀑布的声响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扬、或缓慢,此起彼伏,构成一支悠扬温情的山水音诗。 景区不仅潭多,水奇,别开生面的健康足道、供人戏耍的走瀑溯溪,且还有元代兵营遗址、金华姑娘传说轶事、帝王刘秀驻足留恋、诗仙李白至此赋诗,七十二潭是一个山水与人文相结合的多样化景区。 在这里,您可以脚穿一双防滑草鞋攀行于瀑潭之间,与水来次别样的亲密接触;可以沿着中华第一石川体验亲水步道,穿行在丛林幽谷之间;也可以触摸瀑布上下求索,把高温和酷暑都踩在水里,感受瀑布拍打在身上带来的身心的悸动和快乐! 在峡谷间寻找戏水的快乐,水花四溅,风吹林动,鸟语花香,让人恍惚间有种穿越千年的时光回归原始的错觉。七十二潭是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b> 赊店古镇:</b>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古称兴隆店,因汉光武帝刘秀赐名而称“赊旗店”,民间俗称“赊店”,2004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赊店镇。2013年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2014年入选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仅次于浙江乌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山陕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赊店古镇始于汉、兴于明、盛于清,清时为河南省四大名镇(朱仙镇、回郭镇、荆关镇)之一。据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载:“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水运发达,南通荆楚,北达幽蓟,东连闽浙,西接雍凉,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 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赊店巡检司、设营讯、把总署。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13万之众。21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临暮,船上楚湘歌舞达旦,岸上交易灯火如昼。500多商号总集百货,72道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br> 2012年10月,赊店古镇博物馆落成,这是河南成立的首座生态(社区)博物馆。赊店古镇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国内罕见,独具特色;镇内的72条街道,36条胡同,对称布局,基本保持了原始商业店铺的风貌,生动展现了明清商埠文化的特质,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商业古镇原型之一,享有“天下店,数赊店”的美誉,是研究明清商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据说晋陕二省商人多发迹于此,商会捐银数万余两,建成堪称天下一绝的山陕会馆。该会馆见证了赊店镇昔日的繁华与兴盛。 山陕会馆,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6年。 山陕会馆占地面积10885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 会馆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br> 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吕济民等对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赞不绝口。单士元老院长参观后挥笔题词“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吕济民题词“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老专家罗哲文、郑孝攀题写了“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等题,给会馆的建筑艺术以极高的评价。 山陕会馆,是国内最具观赏价值的会馆,也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有“ 中国第一会馆”之美誉。会馆里保存完好的砖雕、木雕、石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美绝伦,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山陕会馆内的悬鉴楼被称为“中国古戏楼之最”。兴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悬鉴楼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南为山门,檐廊宽敞,面北为戏台,这种勾连搭结构独具匠心,极富特色。已故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校长杨廷宝先生称赞悬鉴楼为“华夏古戏楼的典范之作”。 山陕会馆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火神庙,位于古城核心区,是一座宏伟壮丽、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创建于清雍正二年(1725年),其时赊店已比较繁盛,镇内当时制造烟花爆竹的“炮房”较多,加之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并有不少草房,易发火灾。居民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由镇内“炮房”行业牵头,集资兴建了火神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赊店厘金局,始建于清咸丰八年,主要抽收百货、麻豆、杂粮之厘税,年收税达15470两银子。现存建筑11座,建筑面积1139㎡,均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木构架采用抬梁式结构。整个建筑群布局完整,单体建筑保存较好。是河南省现存唯一一处清代税关衙署,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盛长票号,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是中原地区第一家票号,当年主营汇兑、存贷款和代办捐项,也发放银票。占地面积480平方米,一进三院落,有房舍36间。 福建会馆,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格局为集茶楼、饭庄、客房、娱乐为一体的一进二群楼庭院,整体建筑布局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上下层均有檐廊、明柱,额枋、雀替雕饰简练,古雅清秀。 广盛镖局(1802年-1855年),是中国清朝十大镖局之一,由山西祁县人戴二闾创立于河南赊店,为一进三的大院落,设有会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场等。因镖走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生意十分兴隆,被誉为“华中第一镖局”。 <b> 冯友兰纪念馆</b>: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友兰湿地公园北入口西侧,于2011年建成并免费开放。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是按唐河县祁仪镇冯友兰故居一比一比例建造,复原了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展现了一代哲学泰斗的生平事迹,该馆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样式,由中部的正房区域、西部的学堂区域和东部的辅助用房区域三个部分组成,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做工精细,风貌典雅,文化气息浓厚。 冯友兰,1895年生于唐河县祁仪镇,逝世于1990年。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 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其代表作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被译为11种文字,成为外国人学习中国哲学的经典教材,享誉全世界。 纪念馆门前广场上矗立着冯友兰先生的汉白玉雕像。纪念馆内设有17个展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书札、用品、实物等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展示,建立起一个以纪念馆为龙头的集文化研究与交流、艺术观摩与欣赏、文物收藏与考证、科技学习与培训、群众阅览与娱乐、青少年学习与教育的综合性文化坐标,为世人提供了一个瞻仰前辈、学习交流的好去处,也为唐河悠久灿烂的文化深蕴注入了鲜活的生命。<br> <b> 普化讲寺</b>:位于唐河县城南24公里处黑龙镇发山之顶,是始建于元代的佛教寺庙。数十座综合性宗教庙宇集佛、道于一山,建筑物分前、中、后三层,左右设有钟楼和鼓楼,山上有佛祖殿、大雄宝殿、真武祖师殿、藏经阁等,供奉有请自泰国的玉佛、真武祖师观音等,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为唐河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是一处独特的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 传说元末顺帝夜梦白玉放光,派使访至山顶,一巨玉曾放光三昼夜,与帝梦相符。帝传旨敕名白玉山,山顶建白玉禅寺。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文曾于此山避难并削发为僧,因头发埋于此地,故此山也称发山。随后白玉禅寺改名为普化禅寺(民国年间改名为普化讲寺)。 相传“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不知今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之佳句,便是朱允文出家后所作,且至今仍在此广为流传。 普化讲寺现存的古迹有卓锡泉。相传宋朝灵济禅师住持此山时,见山无水,卓“锡”而泉涌故名。汉朝建有三道山寨,是当地富家避难防匪之用,屡遭被毁。2001年寺院修复第二道寨墙。另有佛号石、阴雨石、定心石等多处景点。 普化讲寺以弘扬大乘佛教,提升道德、圆满人格、行菩萨道、普利群生为目标。以“诸恶莫作,众普奉行,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为宗旨。以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为准则,建立一座专修专弘的净宗道场。 <b> 龙泉禅寺</b>:俗称东大寺,位于唐河县湖阳镇东10公里莲花山。因寺庙隐于深山,南有泉眼,天再旱而水流不断,人称之龙泉,故东大寺又称龙泉禅寺。是中原“莲花捧佛”的佛门胜地,曾是唐河八大景之一。 龙泉禅寺海拔540米,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气势雄伟,寨墙坚固,古木参天,百花争艳,修竹千杆,风景优美,大有世外桃源之相,无愧中南佛国之称九山之巅有蜿蜒曲折的石头寨墙,圈住九个山头,石头寨墙长达九里十三步。 龙泉禅寺历史悠久,牌坊、碑林、塔林、楹联、匾额、石雕、木刻文物很多。早在公元前546年春秋时,蓼玉就兴建龙泉禅寺,敬奉莲蓬佛祖,此后香火不绝。据明代石碑记载,晋东溟义公在此住锡,劈荆斩棘建立道场,聚徒阐教。后有二祖端公正堂、三祖秀公来此弘扬曹洞宗风,历代很多大德高僧在此参禅悟道。唐太宗李世民曾到此游玩,更有诸多名人隐士慕名而来,留下许多歌咏题记和美妙传说。 <b> 古蓼国遗址</b>:位于唐河县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开凿的人工河蓼阳河、蓼阴河,是世界廖氏发祥地。蓼为姒姓国,歂顼帝后裔、夏朝宗室。蓼叔安因宗室身份受封于古蓼国,为西蓼国,其后人以国为姓,称廖氏。 据史料记载,夏朝时,皇帝的后裔叔安被封于蓼,蓼地因蓼山而得名,蓼山又因漫山遍野的蓼花而得名。古蓼国就位于蓼山脚下。其辖境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唐河县南部,东至桐柏县,向北包括湖北省枣阳县的北部,及随州的一部分。公元前639年,楚国灭蓼,蓼国贵族又向东迁徙,建立了新的蓼国。 早在春秋时期,蓼山顶上就建有蓼王庙,是后人为纪念蓼氏始祖公廖叔安所建,已毁。进入新世纪后,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蓼氏后人回到湖阳寻根谒祖,重修蓼王庙,这就是现在的“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前面,还矗立着一座高9米、重十几吨的叔安公雕塑。 <b>石柱山森林公园</b>:位于唐河县马振抚乡境内,山体海拔576米,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山顶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14米,故称“石柱擎天”,为唐河县八大景之一。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石柱山森林公园以主峰石柱山为中心,南北游程6公里,景区既有南国风韵的灵山秀水,又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一个风景秀丽、内涵丰富的旅游胜地。 石柱山顶部的两块大石屹立如柱,柱上有铁环印痕,相传为大禹导淮系舟处,名曰“禹王定锚桩”,用以铭记禹王治水的业绩。 道教文化也是石柱山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柱观是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生相融的有力见证。 石柱山天柱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文革时期被拆,后几经筹建,但较为简陋。2009年,在建设石柱山森林公园时,天柱观作为石柱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得以重现昔日辉煌。<br><br> 如今的天柱观巍峨壮观,为石柱山森林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石柱山并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唐河,实在是巍巍雄立。 唐河旧县志记载,“石柱上有铁环,大禹治水系舟于此”,足以说明《禹王降妖留石柱》这个传说的深入人心。 有着光荣民间文学传承的唐河人,将此景招之麾下,命名为唐河八大景之一,可见石柱山的影响力。 景区现有平湖醉春、河蚌献瑞、鹰视苍穹、金蟾祈福、雄鸡报晓、石柱擎天等富具文化内涵景观30余处,且雄、险、秀、奇、幽五景兼备,已成为宛东修身养性的绿色世界,娱乐健身的天然养吧。 <b>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b>: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距离桐柏县城三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兼“雄、奇、幽、险、秀”为一体,集淮源、盘古、红色、佛道、《西游记》诸文化于一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区、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风光优美,四季鲜明。区内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森林密布,瀑泉众多,景象万千,专家评价其“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植物系南北兼容,植被覆盖率达95%,被称为中原天然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这里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水帘寺,险幽神秘的淮河源等以及新开发的三条黄金旅游线路,通天河《西游记》文化游、盘古溪生态游、情人谷休闲避暑游等各类景观118处,其中一类景观46处。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淮源文化源远流长。“秦并天下,始建淮祠”,自此历代帝王亲自或遣臣来此祈福祭淮;明朱元璋、清康熙、雍正、乾隆等撰文刻碑于祠内,乾隆亲书《淮源记》。 这里是中原地区盘古神话传说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盘古之乡。“盘古开天,血为淮渎”。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十分丰富,实物佐证随处可见。中国著名神话学专家袁珂考察后认为:“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2005年桐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2008年盘古文化被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佛道文化饮誉海内外。全国佛教五大宗派之临济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盛誉;“金台观”为全国五大道观之一,张良、鬼谷子、孙膑、张三丰曾在此隐居辟谷。 这里《西游记》文化引人入胜,是吴承恩惊世名著灵感源泉创作基地。吴承恩明在嘉靖年间曾任新野县令,传说他的《西游记》中的"水帘洞"、"花果山"等,俱以桐柏山"水帘洞"、"桃花洞"等为原型。 这里红色文化跌宕起伏。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三军会师旧址;刘少奇、李先念、杨靖宇、贺龙、王震、彭雪枫等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太白顶,是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山势峻峭,景色奇秀,雄伟壮观,远近闻名。登顶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 顶上有名刹云台禅寺,为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称中原的布达拉宫。寺东侧有大淮井,是淮河源头;井东南30米远石壁间有张良洞,传说张良功成身退,辟谷于此;还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观,游人香客四季不绝。 太白顶四周林木遮天蔽日,1982年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1种,且南北兼容,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峡谷两侧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岩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传为桃花仙女居住之地。 桃花洞宽丈二、高九尺,深逾七丈,深处有井叫“龙池”。东壁有“观音洞”,供有石雕观音和十八罗汉;北有“孙膑洞”,上下两层,纵深数丈,传说孙膑曾在此著书立说;南有“锣鼓洞”,在洞中击石,声如锣鼓,奇妙异常。 桃花洞前的普化寺,是中原标准的窟寺文化代表,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峡谷底巨石磊磊,溪流叮咚,是澧水的源头,流入长江。桃花洞一溪连三潭,下有桐柏著名的“仙人摆布”景观,其间的神话传说,更是妙趣横生,内有天桥寺、铁佛寺“汉蛟望淮”等景观。 每当桃花盛开,桃花洞前千姿百媚,香溢满谷,如红霞锦秀,瑰丽妖娆,使春色更加醉人,被称为桐柏八景之一"桃洞铺霞"。这里还有千亩原始森林,是科研考察、度假避暑的好地方。 水帘洞,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通天河水自6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飞泻而下,成一水帘,绝壁之上有一天然石洞,深广可容百人,中有猴王石像,水帘将洞口遮掩,雨则龙吟虎啸,晴则游丝断珠。 水帘洞内一泉捐滴,汇于一石钵内,其水甘甜凌冽,四季不涸,周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为桐柏古八景之一"水帘挂雪",是疗养避暑休假胜地。 水帘寺,位于水帘洞下,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原佛教圣地,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元祐年间曾修葺过此寺,1984年桐柏县政府又重修新建,现有大雄宝殿、毗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间,各类佛祖菩萨像120多尊,大型木刻金刚经12面,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二万余册。梅花、松云二溪寺前交汇,呈双龙捧珠之势,终日晨钟暮鼓、佛气氤氲。 水帘寺内有海外桐柏山佛教弟子捐赠的缅甸翠玉大佛一尊,高1.5米重1.8吨,工艺精湛,被称为国宝。寺旁还有竹林精舍、观音禅林、妙法寺、石盘寺、尚元寺等,一地多寺,寺寺相连,堪称“中州一绝”。 图文/编辑:穷有老憨<div> 2022.08 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