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以“柳”命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一说起柳,许多美好的词语便冒了出来:“花红柳绿”“柳暗花明”“分花约柳”……许多美好的诗句也冒了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p> <p class="ql-block">柳似乎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p><p class="ql-block">但世间很多事物,不是一个“美”字就已经足够了吗?</p><p class="ql-block">柳州,柳州,应该满大街都是柳树吧?</p><p class="ql-block">然而并没有!满大街的是它!</p> <p class="ql-block">是它!</p> <p class="ql-block">还是它!</p> <p class="ql-block">它身量苗条,娇小可爱,一个正常车位可以容纳两个它。它有时停在树下,有时傍在街角,有时一长串的在街上“排排坐”,样子蠢萌蠢萌的,看见忍不住发笑。可爱只是它的外表,灵活才是它的本质。它在城市里左冲右突,像一条在溪流里自由穿行的泥鳅,常常出奇不意地窜到你面前,连秋名山车神也畏它三分——“他速度很快,仅靠惯性漂移,如果你见到这辆五菱宏光,麻烦告诉他,周六晚我在秋名山等他”。</p><p class="ql-block">早在2010年美国权威财经媒体《福布斯》就曾给予五菱至高的评价:“朴实无华的五菱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卖的车……这款汽车可以在中国任何乡村都可以看到,那就是五菱。它的外形使人想到美国60年代的嬉皮车,但是尺寸只有一半。五菱主要客户是中国的小生意人及农民,他们用它来拉任何货物,从电器到甘蔗都可以”。</p><p class="ql-block">柳州五菱神车,真神了!</p> <p class="ql-block">然而它只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科代表。柳工、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柳州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错了,我以为柳州是一个柔情似水的文科女,原来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理工男。再准确一点来说,是一个有文艺范的品学兼优的理工男(借用庞队语)。</p><p class="ql-block">因为柳州有柳宗元。</p> <p class="ql-block">所谓“柳人知学自此始”,柳宗元带来了文教,开化柳州居民,柳州也成就了柳宗元儒家文人的文化传承、造福一方的理想所托。</p><p class="ql-block">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十分重视种植树木,大力推行“柳州植柳”。他不仅严令辖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等处广植柳树,还亲率众人到柳江边植柳……他自己还写过一首饶有风趣的《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p><p class="ql-block">柳宗元本姓柳,又被贬柳州,还喜欢柳树,这么多的巧合,恐怕他自己也颇感意外吧。</p><p class="ql-block">我只能说,柳树不是匠人的树,</p><p class="ql-block">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柳侯祠时,果然发现这里有柳树,靠着一口水井。</p><p class="ql-block">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雨下起来了。在嘀嘀嗒嗒的雨声中,我们了解到柳宗元在柳州为官虽不如永州长久,但是在政绩方面,他在地方志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种地、种柑植柳、治病救人……短短的四年,他使得“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的蛮荒之地得到改观,柳州那些避难的百姓纷纷回乡,他们说,是柳大人把地狱变成了天堂。</p><p class="ql-block">柳州百姓建立柳侯祠来纪念他的功绩,至今香火不衰,印证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千古至理。如今,他成了柳州的神。</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雷塘祷雨文》时,忽而想到柳宗元的好朋友、同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他在潮州作刺史时写的《祭鳄鱼文》,一个敬告天上掌管风雨的小神仙快快降雨,一个劝诫鳄鱼三天之内搬迁到大海。这思维方式简直如出一辙!这些文人怎么都那么可爱!</p> <p class="ql-block">(雷塘:柳宗元祷雨处)</p> <p class="ql-block">雨下得越发大了。沉淀着岁月的碑文和罗池,在如麻的雨脚中静默着。突然感觉此情此景恰是到了好处:缅怀先贤,忆古思今,没有比下雨更合适的了。</p><p class="ql-block">那一棵柳树,在雨点的打击下微微摆动,仿佛在讲一个古老故事。是柳宗元在述说自己的不平吗?是,也不是。我相信柳宗元经过永州十年的贬谪生涯,心态已有改变。在永州,看到冉溪,他给改名叫“愚溪”;见到一座小丘,改名叫“愚丘”;见到一眼泉水,改名叫“愚泉”;见到一条小沟,改名叫“愚沟”!总之,一切皆愚!为什么呢?因为他感觉自己太愚蠢了,犯了弱智错误,才会被贬官到永州来,这些溪啊泉啊,现在跟我这个愚蠢的人在一起,不是愚蠢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在柳州,他并没有把这棵柳树称为愚柳。</p><p class="ql-block">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柔软的柳条抚慰了诗人伤痕累累的心,他有一些释然了。</p> <p class="ql-block">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于是,柳江和柳树就成了绝配。</p><p class="ql-block">晚上的柳江是热闹非凡的,江上“螺蛳粉”号、“小E”号游船往来不息,市民在江中畅泳,与母亲河亲密接触。一个个小孩以拱桥作跳台,花式表演空中跳水,以干净利落的动作尽情拥抱这个夏天。</p><p class="ql-block">柳丝条子试图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被游船和市民搅动的云影和月光。</p><p class="ql-block">它总能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李白要高妙多了。</p> <p class="ql-block">今时今日的山清水秀来之不易。八九十年代的柳州,工业污染严重,不知柳州人经历了怎样的困难才把柳州治理成为宜居城市。我在马鹿山脚跑步的时候,发现早起锻炼的市民很多,大家都在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择一登山步道,登上山顶,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绿色是绵延不绝的。这明摆着是一个旅游胜地嘛,根本没有一丝工业城市的影子。我不由得为柳州这种顽强的城市属性折腰了。</p><p class="ql-block">想想,这还是像柳树啊。原来,柳不只是负责美,柳是很有韧性的,它的“枝条柔韧,可供编织”,放到人身上来说,就是一种拼劲。柳州人因为够拼,才使柳州成为了工业重镇,因为够拼,环境才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p> <p class="ql-block">此处我要为大龙潭公园特地留出一段。公园里有山,山上有亭。我们拾级而上,极目远眺。目之所及,奇峰耸立,青山碧水,美不胜收。彼时艳阳高照,风声正劲,人立其中,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感。看着山边朵朵白云,我竟然觉得柳宗元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多么安逸啊。很久之前,我就相信,一定有某个地方,只存放美好,不寄风霜。不远处,阿辉和阿娟,正手牵着手,头挨着头,在庞队的相机里,定格成一帧美丽的画面。阅尽美景的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确实,最美的风景,应该两个人一起来看。</p> <p class="ql-block">说到美的风景,不得不提柳州的丹洲古城,我们此次柳州行的其中一站。它位于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合处,地处融江江心洲上。说实话,丹洲的样子在全国众多知名古城中并不算出彩,但满岛挂满果实的柚子树和蓝得出奇的融江水着实惊艳到我。</p> <p class="ql-block">我在融江中发现了好多螺蛳,没错,就是煮螺蛳粉的那种螺蛳。丢一把螺蛳进汤底,螺蛳粉便鲜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种石凳。来,坐吧,休息一会,待会还得去程阳八寨看侗族最精巧的木制建筑呢。</p> <p class="ql-block">说来有点惭愧,我一直区分不清苗族和侗族的建筑风格。只知道他们有很多风雨廊桥,有鼓楼,都是不用一根铁钉建造而成,都用的榫卯结构。风雨桥像侗族村寨里一道道彩虹,鼓楼则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高42.6米,游客只可以上到第四层。大家都说上到第四层足矣,因为在这个高度腿已经开始打颤。仰头看着那旋转型的越来越窄越来越高的木楼梯,确实有点晕眩,难以想象,侗族的能工巧匠们是如何把楼一层一层地砌上去的。我的胆子向来比较大,如果可以,我想我一定会上到最高一层,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认识一座城,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这里的美食。终于轮到螺蛳粉出场了。</p><p class="ql-block">虽然螺蛳粉现在声名远扬,但是螺蛳粉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老市长柳宗元的救命粉,一说是夜市的偶然行为。尽管我很想相信螺蛳粉与柳宗元有关,但是我认为这美食是偶然得来的成份居多。试想一下,某个炎热的傍晚,一个忙碌的厨师,错把螺蛳放进正咕嘟咕嘟煮着的米粉中,舀起一勺汤尝一口:啊,好鲜!</p><p class="ql-block">在柳州,一只螺串联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产业、一座城市清晰的成长脉络。以螺为生、以螺为友、以螺发展的故事,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柳州吃的第一顿就是螺蛳粉,与包装螺蛳粉最大的区别是,汤里有很多螺蛳肉,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螺蛳粉固然是柳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但当地还有更好吃的东西。看看这个标题吧。《被一碗粉带火的城市,最好吃的竟是它!难怪一日要吃5吨!》各位,知道是什么吗?答案是:柳州凉拌牛杂!它有多好吃,我写不出来,如果你是咽着口水看完这一段的话,强烈建议你亲自过去柳州试一试。如果你是勇于挑战自我的人,还可以尝试一下爆烤玉尾香(鸡屁股)和令人闻风丧胆的三江牛羊瘪汤……</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理想中的画面了:带上自己心爱的人,开着一台彩绘的只有两个座位的柳州五菱,找一家开在柳荫下的小店,叫上两碗螺蛳粉(多酸笋多螺肉),再加一盆凉拌牛杂,配上漓泉啤酒,或一碗三江油茶,尽情开吃。</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p><p class="ql-block">2022.8.14</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1.大才子庞队的《柳如是》珠玉在前,我就懒得再拟标题了,跟风胡诌一篇《柳亦如是》,各位将就着看吧。</p><p class="ql-block">2.柳州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到了三江布央的仙人茶山采茶。我喜欢茶山满眼的绿,但真的“哇!晒!”。最后放几张照片让大家感受一下采茶人的辛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