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梦令·元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0.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宁化、清流、归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路隘林深苔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日向何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直指武夷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山下、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风展红旗如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四年1月25日(1935),中共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退出闽北首府大安,拉开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幕帘。2月中共闽北分区委收到了中共中央分局转发的中央书记处关于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在崇安坑口长涧源,以黄道为首的分区委作出决定,组织上实行党政军三位一体化体制,撤销非战斗机构,撤销了重叠机构,所有公开活动的党员、干部跟随部队,各部队集中到长涧源整编。军事上重建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政治委员卢文卿、政治部主任黄怀仁(后曾镜冰)、参谋长张燕珍(后叛变)。下辖四个团,原红七军第二十师第58团第一、二营改为第一团。团长张燕珍,政委卢文卿。闽北独立团为第二团团长胡佑明,政委刘胜。五十八团第三营、分区警卫连、贵溪游击队、崇安独立营合编为第三团团长祝为根兼政委。第四团团长丁日升、政委彭喜财,共约二千余人。分区委机关转移到江西铅山石垄篁村,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以侦查为名,只身投敌叛变,并带领国民党军尾追至崇安桐木村,在转移中唯一电台失落在山涧中,大量物资器材丢失。黄道随后整编闽北军分区,任命吴先喜为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黄道,政治部主任黄怀仁。3月黄立贵率部攻克顺昌仁寿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刘英、粟裕率由怀玉山突围率800余人到闽北崇安坑口车盆坑(现武夷山市)与曾昭铭会面,经过短暂休整,刘英、粟裕3月20日率538人到浦城县鼓楼乡坑口村整编部队,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师。向浙西南进发开展游击战,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后统计这538人加上留在闽北的红军战士,这800余人由怀玉山突围的红军战士们,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足10人。马长炎解放后任安徽省副省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月二十七日,黄立贵率闽北独立师一、五团,在建阳县界首元观山围攻国民党周志群新编十一师驻扎在山顶的守军。激战二天一,邵武独立营闻讯赶到,加入战斗,攻破守军碉堡,消灭三百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取得重大胜利!随后邵武独立营随黄立贵进入华家山。现在元观山顶上还有当年战壕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战被建阳区党史办称为:“界首大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月闽北分区委转移到坑口、车盆坑、岚谷以西的黄龙岩一带。并召开了著名的黄龙岩会议,确立“以老苏区为依托,挺进敌后,开辟新区,内线和外线相结合,开辟游击战”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战术:采取更加灵活战术,以分为主,时分时合,奇袭、伏击、出奇制胜,善于捕捉战机,又善于摆脱敌人,紧紧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利益,建立秘密党组织,发展多种群众团体,隐蔽精干,长期坚持,采取正确政策,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将没收地主土地改为向地主筹款和减租减息,将建立苏维埃政权改为分化、争取保甲长,对大刀会区别不同的情况,打击坚决与我为敌的反动武装,争取“逼上梁山”的绿林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龙岩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是闽北游击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知真回忆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15日,崇安县岚谷乡岚头村黄龙岩。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主持闽北分区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曾昭铭、卢文卿、饶守坤、王助、彭喜财、叶全兴。会议制定了“向敌后挺进、开辟游击区、保存实力,向外发展”。决定在军事上打到外线,在政治上允许“白皮红心”,在经济上打土豪改筹款,分田废债改减租减息。会议另有一项重要决定,执行中共中央来电:“要求闽北部队注意和闽东叶飞同志的游击队取得联系”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会后闽北独立师兵分三路,向外出击。师长黄立贵、曾镜冰率一团向邵武、顺昌、建阳发展。同月中共邵(武)顺(昌)建(阳)中心县委在建阳书坊乡丁厝村成立。下设建阳饶家、邵武朱坊、顺昌桂溪三个区委。至此游击范围扩大到建阳县书坊乡丁厝村、饶坝村、桂溪村、邵武拿口乡、顺昌县南坑、仁寿地区,恢复开辟游击根据地。9月团长饶守坤、政委吕生子率二、三团向建瓯、松溪、政和发展,开辟以建瓯迪口为中心的建松政游击区。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和邵武独立团政委刘文学率一支八十多人部队,向资溪、光泽、贵溪发展。不久在以柴家、昌平、冷水坑游击根据地,建立了资光贵县委。中共闽北分区委留下汪林兴、曾昭铭在崇安、建阳根据地坚持游击战。打到外线的军事行动,打破了敌人“堡垒政策”和“隔离政策”。“黄龙岩会议”被后人称为“闽北的遵义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5日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先遣挺进师”百余人在福建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郑家坑与叶飞率领的中共闽东特委闽东独立师会师。双方举行了联席会议,会上希望浙西南、闽东、闽北能形成联合统一,恢复闽浙赣省。但又无法知道何时能联络上黄道,刘英提出先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联系闽北黄道由叶飞携信前往。叶飞代表中共闽东特委提出愿意接受“挺进师”领导。刘英欣然接受,双方先共同组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指示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政治部主任曾镜冰率闽北红军独立第一团主力出建阳。率部经建瓯东峰、玉山、迪口。与在建瓯川石乡后坪村活动的祝为根团长兼政委率领第三团会合。并争取到建瓯大刀会头子林熙明,互动情报,联合作战。在古田县击败著名匪霸张春光部,击溃李惠民民团。11月11日进入屏南岭下乡上楼村,在一大户家夜宿。第二天被国民党第五十六师第三营和新十一师一部千余人包.围。击战一天毙敌百余人,天黑后成功突围,自己只牺牲四位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吴先喜、吴华友、饶守坤率500多人在江西甘溪歼敌200多人。体现了“黄龙岩会议”的正确方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浙江泰顺县泗溪镇白柯湾小宫庙宣布成立。刘英任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省委委员:刘英、粟裕、叶飞、黄富武(不知道已牺牲)、阮英平、刘达云、许信焜、洪家云、范式人、李凡林、许旺。下辖闽东、浙西南两个特委,后又相继成立浙南、浙东南、浙东三个特委,五个中心县委,二十四个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后,为寻求更广泛的联系,争取闽东、闽北、浙西南三块根据地的联合,成立统一的中共闽浙赣省委,指派叶飞率部负责打通与闽北游击区的联系。中共闽东特委一方面派出闽东独立师第二纵队陈挺部 积极向闽北交界的寿宁、周宁、屏南一线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浙西南根据地已丧失,中共闽东特委将鼎平地区和鼎平独立团划入挺进师。刘英将挺进师和独立团合编为闽浙独立一师,原闽东独立师编为闽浙独立二师,下辖第一纵队纵队长范义生、第二纵队纵长陈挺、第三纵队纵队长繆英(廖英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始双方合作还是比较满意。刘英为了重建浙西南根据地,要求叶飞放弃闽东去重建浙西南根据地。叶飞和闽东特委研究后,不同意刘英意见,粟裕也不同意重建浙西南,认为条件还没有成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在1982年12月20日回忆讲稿:“1936年初刘英对我、阮英平和范式人说中央苏区有AB团,闽西苏区红军那么强,有那么多社会民主党啰!你们还没有哇,就笑我们了”。随后以“肃反”为理由,组建政治保卫局进入闽东特委开展“肃反”运动。由于肃反人员只凭主观臆断,对肃反对象采取逼、供手段,结果使一大批党员和红军干部战士被打成“AB团”分子遭到错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福安人民革命史》:1936年上半年军队中被错杀的有500多人。这场持续半年之久的肃反从军队波及地方,声势越来越大,受牵连者越来越多。仅福安被错杀的干部、军人、群众就有587人。特别是一批久经考验的党和红军的领导干部也未能幸免。其中宁德县委书记陈鸿(洪)、闽东特委委员浙南特委书记郑宗毓、闽东特委委员福寿中心县委书记詹嫩弟、闽东特委委员阮肖远、福寿县委书记廖明出、安福县委书记张阿尒、闽东独立师第一纵队政委詹金书(詹如呗(柏)之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挺将军回忆稿:“我带的二纵队有一百五、六十人,二次就被肃掉四十多人。许多县团级干部也被杀了,如陈洪宁德县委书记、郑细茄~县干部、小阮~闽东团特委负责人、极大挫伤了广大党员、战士的革命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范式人回忆稿:“寿宁县委书记韦芝祥、北区的张嫩弟、金苏、詹如柏弟弟(闽东独立师第一纵队政委詹金书)。肃反是个罪恶,盲目性很大,是刘英介绍给我们的坏东西。到了延安以后,我们才知道吃了大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闽东根据地,长达6个多月的“肃反”运动,对特委委员、县委书记、干部、纵队高级指挥员、班排连级干部、战士、群众、接头户、交通员,随便扣上“AB”分子、“社会民主党”,抓到就杀。用:心狠毒辣,血腥暴力、手断残忍来描述完全不过份。“最终造成闽东三千六百多人罹难(宁德党史资料)”。这段痛苦的经历,是用生命换来的,是血淋淋的教科书,是三千六百多冤魂无声呐喊。这是现在人们无法理解和所看到的悲壮场景,那是一群永远抹不掉的身影,是他们用生命烙印在闽东大地上的印迹。也是刘英负有不可原谅、推卸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向刘英提出质问,刘英不但不解释,反将责任怪罪闽东特委,粟裕也反对刘英作法。刘英以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 否决“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叶飞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后人必须深思的问题,这在当年苏区属特列!“中共闽东特委,感到问题严重,意识到继续下去会把自己搞垮。立即停止了“肃反”运动,重新稳定了党内外干部群众和红军指战员情绪”(福建革命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黄立贵在上楼村战斗,引起了在屏南一带活动的闽东第二纵队长陈挺注意,陈挺主动派人联系。黄立贵和陈挺与16日在屏南柯坑第一次闽北、闽东会师。二人相互介绍了各自情况,黄立贵向陈挺转达了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要与叶飞相见事宜。二人约定了黄立贵与叶飞会见的大约时间及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使国民党军事当局大为惊慌,“黄立贵各部由瓯、政、屏边界,分窜周墩”,叶飞等部“近窜入屏,迈境深入”《福建民报》。国民党将“闽东剿区中心复移至寿宁,第九师队亦开赴该处”。闽北国民党军也将“范黄各股均窜至屏南建瓯交界边境,剿区中心又移至该处”,急调周志群、刘和鼎部。并要求各友军切实联络,一面闽北刘周各师及卫总指挥派大军扼要堵截……而收夹之效”。《江声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五年1月(1936年),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二、三团进入古田境内,在凤都、后溪、长坑、六空、凤埔、平湖活动。是月30日,黄立贵率部绕道进入政和途径周宁红桃洋、政和杨源花桥、板头先行进入仰头村。此时叶飞、陈挺率百余人,按计划由屏南南峭村、蕉城、赤溪宣洋,进入仰头村,闽北、闽东第一次会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立贵向叶飞汇报了中共闽北分区委黄道书记提出“联合统一,互相支持”的建议,并提出黄道要与叶飞见面事宜。双方议定黄道、叶飞在扬源村仰头村会面时间。在座的有曾镜冰、饶守坤、王助、陈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仰头村会面后,叶飞率部回到闽东。黄立贵回师进入建瓯境界后,遭遇周志群新十一师一部尾追。黄立贵决定让曾镜冰率一部折道先回,2月6日曾镜冰回到崇安岚谷,向黄道汇报在洞宫山与叶飞商谈情况。黄立贵则采取“叫花子打狗战术”,将周志群部由建松政地区拖到资光贵地区,再拖回邵顺建地区,在建阳县麻沙镇一处山坡设埋伏,击毙伤周部三百多人,彻底拖垮新编十一师尾追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回师建瓯等待与黄道会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黄道在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政治部主任曾镜冰、饶守坤、王助陪同下率第一团及文艺队从崇安岚谷出发,沿浦城临江、壕村、进入政和县东平镇西表,在此黄道向建(瓯)松(溪)政(和)根据地党员干部发表演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天后在建瓯东游镇河岭村与等待的黄立贵会合。后遇敌二个团尾追,吴先喜、黄立贵率部掩护黄道一行顺利过境。经屏南柯坑进入政和扬源村仰头村。叶飞、陈挺率领的部队随后抵达,实现第二次闽北、闽东红军会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晚黄道与叶飞做了相互介绍各自情况。三天会议,第一天在仰头村、后二天在大窠村举行闽北、闽东党委联席会议,这就是著名的洞宫山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吴先喜、黄立贵、曾镜冰、陈挺,黄知真为会议记录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详述了与刘英在斗争方向上的原则分歧,建议成立闽浙赣边临时省委,由黄道出来统一领导闽北、闽东、浙西南三块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在了解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现状后,就十分为难。这次刘英、粟裕都没有来,无法商定。必须先解决闽浙边临时省委內部问题,然后才能谈的上建立“闽浙赣临时省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正因为我们内部对于方针问题争论无法解决,所以请你出来担任领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坚持说:“如果你们本身不能解决问题,闽浙赣临时省委也就无法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我可以向闽东特委和粟裕同志传达这个意见。但是,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则非但浙西南斗争濒临危机,闽东又何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是呀!闽东斗争诺遭到挫折,你们是要对党负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如果不行,我们就受闽赣临时省委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你们必须先退出闽浙临时省委,才能接受闽赣临时省委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一怔“这样岂不是分裂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也一怔,他经过慎重考虑后说:“如果正常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采取非常方法,这是斗争需要,何况临时省委是你们倆家协商成立的,未经中央批准,可合可散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今后和中央接上联系,打起官司来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同志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替你们证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随后提出闽东、闽北由黄道统一领导指挥,同时希望从闽北调一位军事干部来闽东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讨论,黄道同意叶飞意见。双方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的形势,制定将闽北、闽东联合统一,组建闽赣省。下设闽北特委、闽东特委、闽东北特委。决定了闽东、闽北、浙西南三块根据地相互配合等五项重大决议。后因斗争严酷性,并未行成联合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洞宫山会议决议”由叶飞转告刘英、粟裕同志。会议期间闽北红军文艺队在仰头村举行文艺演出,当地群众和闽东战士第一次感受到別开生面的联欢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洞宫山会议打通了闽北、闽东联系,恢复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这就是~后闽赣省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洞宫山纪念碑提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武夷巍巍风雷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水滔滔星火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血战三年留青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光辉一页有洞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诗为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道长子、洞宫山会议记录员黄知真于1987年1月重游政和洞宫山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洞宫山,位于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境内,面积50万平方千米。著名的宝峰岩寺史建于1595年,是道教第二十七福地。有“琅嬛福地,魏虞洞天。”宝峰岩自古有“琅嬛福地洞宫山,宝峰胜景第一岩”美誉。洞宫山有36潭、49洞、72峰。茂盛的原始森林,群山锦砀起伏,岩陡峭壁、竹林溪峡、怪石奇岩。有宝峰岩、天柱岩、蛇头岩、九孔岩、龟岩、鸳鸯湖、虹溪、雾中桥、麒麟峰、香炉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崇安县岚谷乡黄龙岩村按照“洞宫山会议”协定,宣布中共闽赣省、省军区成立。省委设在崇安县岚谷。省委书记黄道,省委常委黄道、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省委委员汪林兴、曾昭铭。省军区司令员叶飞、政委黄道、曾镜冰任政治部主任。闽北独立师政委卢文卿调闽东独立师任师长,闽东繆英部划归闽东北分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黄立贵在将乐孔坪村五谷仙庙建立中共邵(武)将(乐)泰(宁)中心县委和将乐县委,邱子明任将乐县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1日黄道指派吴华友在叶全兴和10名短枪手护送下,经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屏南、来到古田商人卢灿光家。化名老伍以商人身份和卢灿光在闽江边登上小船,(这里的闽江边,指古田县鹅洋镇)沿江而下到达福州入住古田人开的旅馆(古田商会会馆)。叶全兴回到闽北,不久在一次战斗中牺牲。8月底乘船到上海入住新亚酒店。老伍在上海没有找到党组织,经上海转道香港。终于在1937年2月与党组织派来朱挺(江开松)联系上,汇报了恢复了闽赣省委和游击战斗的情况,并将密写的白短裤交给朱挺,輾转千里完成了闽赣省委交给的任务。购买《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八一宣言》、《红军东进山西宣言》书籍,通过古田卢灿光寄回崇安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吴华友原中共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省总工会主席,广(丰)浦(城)县委书记,后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副官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闽赣省辖三个特委:闽东特委叶飞兼书记。闽东北特委王助书记。闽北特委汪林兴书记。七个军分区: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饶守坤,闽西北(后改闽中)军分区司令员黄立贵兼政治委员。抚东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兼政治委员。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汪林兴。8月闽赣省委决定将闽北地区改为闽北、闽中、抚东、闽东北四个分区委和军分区。第一分区闽北分区辖崇安、建阳、广浦、铅山、汪林兴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司令员熊家才。第二分区闽中分区委辖邵武、顺昌、将乐、泰宁、建宁。黄立贵任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三分区抚东分区委辖金溪、资溪、光泽、贵溪地区,吴先喜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刘文学。第四分区闽东北分区委辖建瓯、松溪、政和、屏南、古田、南平地区,王助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司令员饶守坤,政治部主任左丰美。闽北独立师改纵队编制。四个团改四个纵队。一、三纵队在建松政活动,二纵队在崇安县,四纵队在抚东地区。闽东有三个军分区;闽东军分区司令员阮英平,古屏宁军分区,霞鼎福军分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月28日,卢文卿在宁德庄周墩葡萄洋村战斗中牺牲,同时牺牲的有闽东独立师第一纵队长范义生和九名红军战士,合葬于浦源镇紫云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卢文卿1905年~1936年8月,湖北黄梅县城北垄坪山乡。中共闽北分区委委员、闽北独立师政治委员、1936年7月任闽东独立师师长、革命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范义生1903-1936年8月,福建寿宁县鳌洋镇人。中共闽东特委委员、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一纵队长。1936年8月在周宁葡萄洋村战斗中牺牲,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9月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在屏南长桥镇九仙山牧场大板厂山坡上肖家老屋,举行成立大会。王助任特委书记、饶守坤任军分区司令员、左丰美任团特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这里的肖家老屋,被人称肖老虎的肖茂忠。是秘密联络点负责人,其妻应桂香、其子肖长春、其弟肖茂友(47年入党员)、其父肖荣贻都是交通员兼红军医院护理员,是闽东北红军医院驻点。民国二十七年被叛徒刘门出卖,肖茂忠被枪杀,应桂香被活埋,红军医院的九间茅草屋被烧毁。民国三十六年7月25日肖长春遭建瓯县保安队逮捕被枪杀,时年22岁。肖茂友于民国三十七年11月被捕就义,时年41岁。其父肖荣贻藏身窑洞里在饥饿寒冷中去逝。肖家一门忠烈五口,为了大板厂交通站,为了红军医院、肝胆忠诚、前扑后继、赴汤蹈火、英烈浩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浙南特委书记、闽东特委委员郑宗毓被蒙冤杀害。这里要引用1982年12月28日《范式人同志谈闽东革命斗争史》回忆片段:“1、我们派郑宗毓同志到他们那里工作却被他们杀掉了。2、闽北的王助也错杀了闽东的一批同志。三纵队随他们行动,队伍也归王助指挥,三纵队一共一百八十多人。纵队长兼政委是繆英。三纵队的同志地方观念强,语言不通,话听不懂,发了一些牢骚,所以王助展开肃反,就把三纵队的大部份人都杀了,连繆英也不能幸免”,少数人员得以逃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邱子明,男,邵武人,剃头匠出生。中共将乐县委书记、闽北红军独立师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后)闽赣省军区教导团教导员、大洲谈判首席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阮英平率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120多人,在虎贝东源村被国民党保安团三个连包抄,阮英平命令第二支队长阮吴润率20多名战士占领百丈岩制高点。阮吴润率战士们激战百丈岩阻击敌人,阮英平率部队从百丈岩左侧杀出一条血路,冲出敌人包围圈。最后阮吴润与八名战士被逼到百丈岩崖边,子弹打完了,他们视死如归,毅然决然砸烂枪支,纵身跳下百丈岩。他们是:阮吴润、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另有三人无法查清。1993年叶飞将军为百丈岩战斗题词:“百丈英风”,四个大字被篆刻在百丈岩岩壁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上旬,粟裕接到刘英的命令,要以开会为名抓捕叶飞。“粟裕同志:我以临时省委的名义命令你, 近日内必须邀请叶飞到你的住处与你会面,并在会面时将其扣押,解送到省委。如拖延或用其他方式影响此命令执行,都将被看作是对抗和分裂省委,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以何种名义召叶飞前来,由你自行确定”。刘英对叶飞的严历让粟裕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刘英会用这样方式处理分歧和茅盾。他知道叶飞没有错,但他不执行就是对抗省委。来监督的武装人员就会对自己执行处理。万般无奈,派人通知叶飞到庆元南阳村碰面,有事相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初秋,粟裕同志约我到庆元南阳会面,自我们同刘英同志的会议后,我还没有见到粟裕同志,我也很想同他谈话。也想和他谈话。我和陈挺同志率一个连,于中午时分到达南阳,与粟裕同志会合。见到粟裕同志,我很高兴,要向他汇报会见黄道同志的情况和临时省委会议的结果。他说:“好呀,晚上吃过饭再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天晚饭的时候,我、陈挺和闽东的干部都入席了。如同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场景,酒过三巡,掷杯为号,预先布置好坐在我两边的人把我抓了起来,把陈挺同志也抓了。我的警卫员拔出驳壳枪,打出门去,报告连队冲出去。我的手脚被捆绑起来,背上还撑了一根竹竿,不能动弹,就像对待土豪、叛徒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面对被捆绑起来的叶飞、陈挺粟裕无奈的说“你们的问题要到省委去解决”,说完他默默离开。五天后在押解的途中,“后来遇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部队被打散,押解我的人忙乱中向我打了一枪,打伤左腿,就把我扔下,自己逃走了。国民党士兵逼了上来,我就从十几仗高的悬崖上跳下去,恰巧挂在树上,没有摔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挺将军回忆“在矾山附近的会议上就开始有意见分歧了到了紫云会合这时期分歧更大了,临时省委日趋分裂”。叶飞回到闽东向刘英传达了“洞宫山会议”决议和黄道的意见,此次会议粟裕没有参加。刘英听完叶飞报告后长时间没有说话,突然承认自己在闽浙边临时省委的错误,同时不同意成立“闽赣省委”。刘英:“即然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就暂时维持这个摊子吧!有错误我们可以自己纠正”。刘英并提出让叶飞出任省委书记,被叶飞以自己水平不够拒绝了。会议豪无结果,闽东特委提出退出临时省委,被刘英否决,叶飞自行离开。(叶飞回忆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挺将军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1月的一天,叶飞和我率二纵队(有三个支队,约一百六七十人)驻在浙江庆元县南阳村,粟裕派人送封信给叶飞,叫叶飞在南阳等他会合,叶飞见信就同意了。当天下午三时,粟裕带着挺进师一百多人由浙江云和县开到南阳村。他们一到马上杀猪杀鸡备酒菜,通知我们支队长以上干部都上他们那边吃饭。我们豪无顾虑地就去了,当时一块去的干部有叶飞、我、二支队长(霞浦人)、还有叶飞的警卫班七八个人。三支队长因为要带军士哨没有去,一支队长有请他,但不知未何未到场。我们到达后,天还未黑。他们已把酒菜备好了。干部在里厅堂。警卫班在外厢房,请我们一一入席。将我们干部分开夹坐在挺进师干部中间。这时他们政治部主任举杯叫喝酒。我刚把杯子拿到嘴边。这位政治部主任(注:刘达云)就发出了暗号,随着一声哨响。在我们左右的挺进师同志既把我们绑了起来。与此同时,外面的叶飞警卫班也全部被缴械。叶飞警卫员叶加潘(寿宁人)因提出质问被当场击毙(叶飞回忆录是龚复生)。这时里外一片混乱,我的勤务员王明星(连江人后任新四军十八旅五十四团参谋长,牺牲)很灵活,不知在混乱中怎么让他溜了,跑回三支队驻地一喊,就带三支队冲了出来。来不及拉走的一、二支队共一百多人被缴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天上午大约走了三十多华里,午饭后开始爬一条很长的山岭,走了十五、六华里,快到山顶时,突然遭到大批敌人伏击。挺进师队伍被冲散。看押我的那位同志催我快跑,我说把我的手绑着,叫我怎么能快跑。要求他解开,那位同志不错,把我手解开了。我跑了几十米,遇上一处密林。就攀着树枝顺陡壁溜下山沟。沿着一条小溪跑出险地。走了一夜,到达寿宁东北的根据地找到范式人,王明星带出的三支队也在那里。……过几天叶飞脚上带着轻伤也跑回来,至此成立一年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就彻底分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阳事件”因粟裕未能将叶飞押解到刘英处,刘英怀疑是粟裕有意放走叶飞。刘英做出拘押粟裕同志,一个星期后,粟裕无奈,唯心做了检查,才被释放。刘英宣布给粟裕以留党察看处分,开除叶飞、阮英平党籍。从此刘英和粟裕各带领一支部队活动,并相互提范。陈挺将军回忆:“南阳事件后,浙江报纸曾以'闽浙边赤匪内讧加速清剿’为题报道了事件消息。大批敌人趁机前来'围剿'粟裕率队从南阳返回鼎平,一路遇敌,挺进师和被收编的闽东独立师部队都受到重大损失,这不能不说是'南阳事件’恶果。两只红军闹摩擦,损伤的是自己,得利的是敌人。后来双方更加对立,各划自己活动区域……这个历史教训是沉痛的,应牢牢记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粟裕在后来新四军合编时向组织汇报此事,当时新四军领导人是项英、陈毅。陈挺将军回忆:“听说军首长和中央东南局对双方都作了批评,还有结认”。粟裕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和《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文章中写道:“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起来。……幸喜在途中遇到敌人伏击,叶飞趁机脱险。……当时对我也采取了对敌斗争的手段,派了一个班把我监视了起来,剥夺了我的行动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五年底(1936),国民党集中第45师、第3师、第75师、第76师、第16师、第63师、第52师、第80师、独立第六旅及闽赣两省保安团队,十万余人对闽北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六年(1937),1月闽赣省委书记黄道从一包盐的报纸上看到西安事变。敏感意识到国内形势要有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月间,吴华友同志的信终于来了,他在信中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扣压了蒋介石。经过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同志与蒋介石谈判,已经和平解决。”并随信寄来密写的党中央文件。黄道同志如获至宝,立即组织大家学习,领会党中央的政策、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月7日闽赣省委作出了《关于开展抗日反帝斗争的决议》。3月7日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黄道任主席、曾镜冰、曾昭铭任副主席,同日发布《闽赣省军政委员会政治部训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民党采取“北和南剿”反动政策。同月国民党驻闽绥靖主任蒋鼎文坐镇建瓯部署“清剿”,专门在建阳麻沙镇设立“闽北搜剿指挥部”。抽调宋天才的七十五师、第七十六师、四十五师、五十二师、六十三师、李玉堂的第3师、谢埔三副师长率80师各调两个营,组成三个搜剿队。张钫76师238旅旅长王殿阁任邵武、建阳、崇安清剿指挥官。宋天才75师223旅旅长韩文英任闽东北松溪、政和、古田、屏南指挥官。80师237旅旅长王继祥任闽东、福安、霞浦、福新、寿宁、宁德清剿指挥官。面对急剧恶化局面,黄道提出:“保存实力”、“反对冒险主义”。但在最后反“清剿”中付出了沉重代价。2月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在福建光泽寨里柴家村被国民党军李玉堂第三师部发现,被机关枪子弹打中头部,当场倒在山坡上牺牲。警卫员背他向山上跑时,腿部中弹被俘。后被村民邱献山父亲掩埋在牺牲地。国民党得知被打死的是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第二天上午国民党军来到吴先喜牺牲地,找到墓址挖开后,残忍割下头颅,拽去手腕上的金手镯 回城,国民党军将吴先喜头颅挂在光泽县城示众。邱献山父亲再次掩埋了吴先喜躯体,在其牺牲地蛇子山山坡上。1957年,吴先喜遗骨被迁葬到光泽革命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福建省绥靖主任蒋鼎文调80师副师长谢辅三坐镇建阳麻沙“清剿”红军。面对国民党疯狂,闽赣省委从2月由邵武高阳村、屏凤山转移建阳黄坑,5月再迁移到光泽猪母岗山上。随后被国民党军第75师、第76师、第3师团团围困长达三个多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月3日黄立贵率闽中分区委和第二纵队100多人,离开将乐九仙山普照寺(又称九仙山万缘庵),秘密转移到将乐大源乡长甲村大排山转移,由地下交通员胡进祥带路,途经大源、沙溪、赔顶、安仁、羊角山,7月6日进入邵武地界,在此商议分兵二路。黄立贵率警卫排30余人向邵武进发,想要经邵武二都村、建阳黄坑进入猪母岗寻找黄道书记。另外70余人在邱子明(将乐县委书记)带领下,向泰宁进发。7月7日,黄立贵率30余人来到邵武大埠岗松树坪村,该村隐落在海拔800米高山原始森林中。黄立贵师长来到村民傅金桩妇夫家,傅金桩为黄立贵用中草药治疗枪伤,其丈夫挖草药倒烂后敷在伤口处。傅金桩为红军游击队员煮饭、洗衣服、熬药、缝补衣服。红军战士们在部分村民帮助下,在离村不远的山坳里,搭盖简易草棚休息,现遗址还在。7月12日黄立贵师长离开时,特别写了证明信,大意是:傅金桩妇夫为红军提供粮食,煮饭、洗衣服、缝补衣服、为其治伤、熬药。今后如有生活困难,凭此信找苏维埃政府解决。也可以凭信件等革命胜利后找到黄立贵,并签名盖章,并留下自己的一件红军血衣和红军军包为证。到了70年代初,傅金桩因家里特别困难,只好拿信件和红军血衣及红军军包到大埠岗公社要求解决困难补助。可惜当年处在文化大革时期,管理混乱,黄立贵亲笔信件和红军血衣军包没有得到很好保存,遗失不知下落。此事松树坪村人人知晓,代代口口流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月12日傍晚,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三十余人,在离邵武8公里处铜青桥下涉水渡过富屯溪,沿河上行,来到王塘驿渡渡口,跨过邵建公路(现205省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立贵找到王塘村接头户王堂村保甲长杨玉发,形势已发生变化,轻信了保长杨玉发,由杨玉发带领黄立贵和游击队员们来到沙田梧桐磔。凌晨杨玉发叫他老婆邓火珠到一公里外的洒溪桥省保安五团七中队告密,七中队因惧怕黄立贵的勇猛,又叫邓火珠到3公里外的屯上国民党第80师谢浦三副师长部报告。屯上200余人抗着重机枪出动,在离洒溪桥一公里处又遇第76师238旅456团第六连二个排由建阳返回邵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3日中午,国民党张钫76师王殿阁238旅456团六连二个排、80师副师长谢辅三部200余人、保安五团七中队共四百余人,二面包抄梧桐磔。正中午时,哨兵发现敌人,开枪阻击。黄立贵指挥红军游击队员们带上刘福金、龚能才家人向北面突围,自己断后,在还击中被机关枪击中,牺牲在刘福金家门口路边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知真1959年在《红旗飘飘》第十一集《闽北三年》中叙述:“渡过闽江(注:富屯溪),跨过闽赣公路(注:邵武~建阳),转到闽江北邵武附近一座大山上的独立房子中住下(注:邵武下沙沙田梧桐磜)。敌人悄悄摸上来当一个通信员起来洗衣服,发现敌人大声喊叫时候,黄立贵同志方从屋里跑出来,指挥部队突围。部队冲出去了,他自己却在房门口的田坎上被一颗万恶的子弹打中了。这位雇农出身,身经百战的英雄的布尔什维克战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共邵武党史记事:“7月13日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三十余人在邵武沙溪桥北面沙田的梧桐际山厂被敌谢辅三所部、保安五团围困,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黄立贵同志在突围中不幸壮烈牺牲。”根据邵武档案馆资料,黄立贵师长牺牲时间在中午时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敌人从其衣服口袋里找到一枚黄立贵印章后,残忍割下头颅带回邵武县城。13日傍晚邵光挺进队员傅金彪,来到沙田傅金发堂弟家,告诉:“山里有一红军连长被打死了,帮忙掩埋”随后就离开。13日夜沙田村民傅金发、黄万生打着松油火炉,来到刘福金家门口,看到身子在屋内,脖子靠在门槛上的无头红军连长”,二人分别将牺牲的“连长”和红军哨兵,掩埋在刘福金家对面观音庙边上。14日头颅被挂在东关城门碉楼示众。邵光挺进队发动武装“抢头”行动失败。15日被送往光泽第76师师部领赏,谢浦三部得2500元赏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黄道、曾镜冰、曾昭铭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名义,致南京国民党政府,主动提出实行国共和作共同抗日的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迫于形势,撤退了包围猪母岗的宋天才75师、张钫76师和李玉堂第3师主力部队。同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发《快邮代电》至江西省政府熊式辉主席信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知真《回忆大洲谈判》:8月我们收到高楚衡的一封信,信上说,江西省政府熊式辉主席已收到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军政委员会发出的《快邮代电》愿意以此为基础进行谈判,并委托他为全权代表,希望我们派出代表,决定日期,指定地点早日实现和平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17日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国民党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三年艰苦游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江西当局释放了被捕的光泽扫帚尾区委书记蔡诗珊,要蔡携信件进猪母岗寻找黄道。蔡诗珊在猪母岗找到黄道,如实汇报了自己被捕后情况和国民党要求谈判一事。9月20日黄道指派蔡诗珊与国民党光泽县高楚衡县长接洽,临行时黄道、曾镜冰、曾昭铭还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正副主席名义,联名致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涵件由蔡诗珊带入光泽县转交。9月24日黄道、曾镜冰致信给八路军南京办事处的叶剑英,不久叶剑英回信黄道,就抗日合作问题作了指示。9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指派宣传部副部长黄知真、闽赣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导员邱子明。在三十名战士护送下。到离诸母岗山下只有二十来户的光泽县大洲村与国民党江西第七保安副司令周中诚、光泽县县长高楚衡谈判。提出三个条件: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二、释放政治犯。三、划出地方让红军游击队驻防,并协助我们派出同志安全到中共中央去汇报,等待指示,提供补给。谈判时为求互相监督,同吃同住二天。经双方多次激烈争论,达成初步协议。黄知真令人火速将协议稿送往猪母岗等候的黄道。隔一天,10月1日上午黄道、曾镜冰来到大洲村与国民党江西省代表周中诚、高楚衡正式签字。江西国民党代表赠送胶鞋一百双,雨伞一百把,以示诚意。黄知真:回忆“中午黄道、曾镜冰同志请他们吃饭,道别后,他们乘轿回去”,随行人员有十来人。大洲和谈促成了闽北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结束,中共闽赣省委也从诸母岗山上迁移到大洲村驻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闽北三年艰难的游击岁月,引用陈毅元帅《赣南游击词》最为合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将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队员醒来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露侵衣破夏犹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树间唧唧鸣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满身沾野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将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饥肠响如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粮食封锁已三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囊中存米清可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野菜和水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夜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淫雨苦兼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野营已自无蓬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树遮身待晓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番梦不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中旬刘文学、陈仁洪接黄道指示,派资(溪)光(泽)贵(溪)中心县委书记鲍永泉(张波)、贵溪县委书记叶金太为代表与国民党代表资溪县长王恩荣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瓯)松(溪)政(和)县委书记翁立义派陈贵芳、吴才生前往政和县东平镇与国民党代表东平乡长宋正才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武)光(泽)建(阳)县委书记王文波派县委组织部长聂显书、城区区委书记陈子山在邵武水北李家墩村与国民党代表李联云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28日建(阳)松(溪)政(和)中心县委派团委书记游火明到松溪县花桥区甲墙乡保长曾世财家与国民党代表花桥区长张弘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闽东北特委书记王助率200多红军游击队员进驻水吉县濠村,派浦城中心县委书记黄有贵、共青团浦城县中心区委书记郭三妹到水北乡、桥亭乡与国民党代表谈判,签订合作抗日协定。随后派游火明、宣金堂到水吉县濠村与国民党建瓯县政府派出的代表进行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划定松溪花桥、政和东平、水吉濠村、浦城渡头、际岭为游击区,国民党军不得驻扎。建松政红军游击队改名为“闽浙边抗日义勇军”。共同发布《告民众书》。建松政红军游击队改名“闽浙边抗日义勇军” 并联合发布《告民众书》,号召各界团结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2月根据中共闽赣省委指示,闽北红军游击队统一改为“赣闽边区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开启了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的历史使命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七年2月9日,闽北红军游击队在江西石塘集结,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队。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政委),参谋长杨三元,政治部主任刘文学。全团下辖3个营9个连一个机炮连,共1500人,后发展到1600余人。第五团在皖南事件中,为保护新四军军部,部分牺牲在高岭、长龙山阵地上,余下几乎全部牺牲在东流山阵地上。陈仁洪、马长炎等三十余人侥幸隐蔽在大山中,四个月以后得以到江北。五团无愧为新四军“皖南绝卫团”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光建组织部长聂显书、城区区委书记陈子山与邵武县国民党李联云在李家墩国共谈判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二十七年1月(1938),中共长江中央局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决定撤销中共闽赣省,成立中共闽浙赣特区委,归东南分局领导。以曾镜冰任书记,下辖建松政和邵武、崇安、浦城、建阳、光泽、上饶、铅山等7个县委。在脱离党中央指示下,以黄道同志独立领导的中共闽北分区委、闽赣省委,闽赣抗日军政委员会,结束了其三年艰苦卓绝的历史使命。2月成立中共闽浙赣特区委,黄道任长江中央局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18日闽浙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400多名新四军战士,在粟裕率领下从三门开赴晥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中共闽浙赣特区委、中共闽东特委合并,成立以曾镜冰为书记的中共福建省委,省委机关设崇安县坑口头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物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道1900年4月25日~1939年5月23日,江西横峰县姚家垄人。1927年他和方志敏、邵式平等发动和领导了弋阳、横峰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先后任中共赣东北特委常委、赣东北边区苏维埃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组织部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中共闽北特委书记、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革命委员会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后)中共闽赣省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宣传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1939年5月在江西铅山突发急病,住院时被国民党特务买通医生下毒害死,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英1903年2月-1942年5月18日,江西瑞金人,中国工农红军先遣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省委委员、省军区政委。1942年5月被国民党枪杀,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飞,男,1914.5.7-1999.4.18日。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出身于菲律宾奎松省,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湖南会同人。中国工农红军先遣挺进师师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委员、省军区司令员。55年授大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阮英平1913-1948年2月3日,福建福安人。中共闽东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常委、闽东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治委员。1948年2月3日在宁德狮峰村被范起洪、周玉庫等三人杀害,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吴先喜1908-1937年2月,江西横峰青板桥人。1932年初中共铅山县委书记,1934年4月光泽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北分区委委员,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常委,(后)闽赣省省军区副政委、闽北独立师政委、独立师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闽赣省抚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37年2月在福建光泽寨里柴家村牺牲,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黄立贵1905-1937年7月13日,江西横峰青板桥横峰黄家村人(又福建浦城永兴镇西乡莲台村人)。中共闽北分区委委员、红七军第二十师第58团团长、第二十一师师长、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常委、闽中分区委书记、闽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37年7月13日在福建邵武下沙梧桐磜牺牲,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镜冰1912年4月-1967年5月27日,海南琼山县三江镇良田园村人。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代政委、(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闽浙赣特区委书记、中共福建省省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福建省省委秘书长、法院院长、省委副书记。1956年被审查,主要是发生在1948年福州“城工部事件”,错杀庄征、李铁等117名城工部地下骨干,并宣布福建城工部解散。1967年5月27日离世,1983年平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范式人1909年6月22日-1986年10月31日,福建寿宁县人。中共闽东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政治保卫局局长(本人未接受)、(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常委、政治保卫局局长。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后补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铙守坤,男,1915.9.30-2006.9.14。江西上铙市地兴人,闽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55年授中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挺,男,1911-2005.2.18日,福安市白石乡山头仔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大校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昭铭1906-1940年3月22日,江西吉安白沙乡人。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内务部部长兼裁判部部长、中共闽北分区委委员、闽北军分区参谋长、崇安县委书记、县游击队司令员、(后)中共闽赣省省委委员、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副团长,40年被国民党杀害,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谢诗珊1901-1966年。光泽县寨里乡扫帚尾村人(现桃林乡),1933年5月入党。历任光泽县苏维埃第四任主席,中共光泽县扫帚尾区委书记,闽赣省军政委员会与国民党江西省当局在大洲村举行的国共和谈任联络员,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副官,民国二十七年5月任中共光泽县委书记。民国三十七年8月再次被捕,在国民党特务残酷极刑逼迫下无奈签写“自新书”,从此脱离了党。事后被国民党特务委任情报员,任情报员时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国民党又将其关入大牢。光泽解放后任桃林乡农会主席,到50年代因“自新书”问题被审查,后回家务农。1965年因病去世,1985年建阳地委批准恢复党籍,得已平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知真1920-1993年,江西横峰县姚家垄人。1927年随父亲黄道参加弋横起义,12岁参加红军,是闽北红军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闽北分区委共青团常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闽北特区委儿童局书记。1936年4月是洞宫山会议记录员,后闽赣省宣传部副部长,大洲谈判首席代表。解放后历任上饶市专署第一专员、江西政协副主任、湖北省委书记,十二届中央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细述了1935年1月中共闽北分区委撤离大安,8月黄龙岩会议。10月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叶飞率领的中共闽东特委在福建寿宁犀溪镇甲坑村郑家坑举行联席会议。11月7日在浙江泰顺县泗溪镇白柯湾小宫庙宣布建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1936年4月洞宫山禾坪村黄道与叶飞会师,达成恢复闽赣省决议。10月在浙江庆元南阳村发生著名的“南阳事件”一系列经过。本文第一次引用了陈挺将军在“南阳事件”回忆,引用了82年叶飞、范式人专访回忆,解开了“南阳事件”发生过程。历史事件的发生,一定有其前因后果。刘英与叶飞在战略上分歧,刘英以个人主观和权力,派出政治保卫人员进入闽东开展无差别“肃反”,造成闽东红军严重内创。刘英与粟裕因“南阳事件”产生互不信任,后各自为战。刘英、粟裕部队在“南阳事件”后与闽东红军又产生游击区域越界互相抓人。其教训是深刻的,同时也给当事人(刘英)带来不可逆转的结果,成立新四军后其离开军队领导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闽东特委没有加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就不会在闽东红军中开展“肃反”运动,闽东红军就不会造成严重损失。没有黄龙岩会议,就没有洞宫山黄道与叶飞会师,就不可能组建闽赣省的可能。就没有叶飞宣布退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加入闽赣省的决定,那就不会出现“南阳事件”。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人物就像大海波浪,此起彼伏,潮起潮落。历史事件就像大江洪水,滚滚向前奔腾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先辈们!是他们述说着:红旗为什么被染红!为什么又如此鲜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资料来源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8年黄知真《闽北三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黄知真《回忆大洲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叶飞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12月20日叶飞在北京被采访:《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概况及肃清AB团问题》~回忆闽东革命斗争史材料之三(倪国振、陈传兴、余根汉、兰炯熹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12月28日《范式人同志谈闽东革命斗争史》,与叶飞同月在北京被采访讲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4月福建省军区党史征集办公室对王荣森资料征集《闽北革命斗争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5月陈挺将军《回忆闽东革命斗争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5月31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征集办公室对陈挺将军资料征集:《我所知道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分裂情况和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8月福建省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对陈挺将军资料征集:《回忆闽东党内肃“AB团”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5年《福建党史通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6年《福建党史通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6年《闽赣省党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七卷~黄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粟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仁洪《从闽北到皖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省志军事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革命纪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革命战争史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三年游击战争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中央苏区~邵武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省地方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办《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宁德地委党史资料征委会《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四军五团史》内部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平市武夷山区党史办《我在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夷山~干部读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红色档案《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安人民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武夷山下的红色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闽北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邵武市档案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邵武市党史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邵武党史大事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邵武县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邵武市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光泽党史办《大洲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光泽大洲国共谈判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光泽张玉仁《苏维埃政府主席谢诗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张秀珍《闽北红色首府~大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华友《輾转千里送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冯奇《概述闽北三年游击战争与大洲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党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闽北老区乡镇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访下沙村民龚贤清、傅金发、黄万生后人,走访下王堂村民老李,走访大埠岗乡松树坪村村民老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民国元年,是指公元1912年2月12日~民国三十八年,既1949年9月31日止。转为公历加十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部分图片来源百度网、百度网人物。本文不属于原创,只是把1935年-1938年中共闽北分区委、中共闽东特委,在黄道、叶飞率领的红军游击队,经过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有关部分战斗情景、发生事件相连接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9月24日于福建邵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