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活十讲》刚刚看第一讲“新价值”就被吸引了。作者说过去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叫做“风范”的东西,就是他们对于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然而现在要传承这样的风范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整个社会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很少有人能逃过物化的影响,教育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尤其又卡在一个考试升学制度里。教育不是在教书,而是一份教(救)人的工作。现在的孩子抑郁的多,轻生也多,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学校的,家庭的,有多少是关注孩子内心需求的?家长以为给了孩子足够充分的物质就够了,以为不打骂孩子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爱,有多少家长成为了孩子的朋友?教师以为孩子成绩不错就行了,又有多少老师关注到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现在的孩子,家长不舍得打,老师不敢打,他们也就觉得自己是王者。一旦经历一点点挫折,轻者抑郁,重者轻生。我记得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叫“小孩儿过生一顿打”,有的地方流行另一种说法“小孩儿无事老辈儿也要骂他一顿”,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常会挨打挨骂的人绝对抗压能力强,他们是断不会因为一丁点挫折去抑郁或者轻生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的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当一个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候,最后他会非常不快乐。他已经被物质塞满了,他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不到,所以他很痛苦,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p><p class="ql-block"> 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 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现在的教育是不是也在商品化?重视了某些方面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人文情怀?那个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去哪儿了?可能戒尺被制度没收了,眼中的光也被许许多多的框框挡住了。</p> <p class="ql-block"> 网络暴力一词屡见不鲜,网络暴力之事屡见不鲜,大多数人只是道听途说然后主观臆断去给人一个恶的评判,有多少人在自己的思想里掺了那么一点点善一点点爱然后去探索一下事实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无论现在的价值观是什么样,我都希望我们的价值观里能给爱给善留有一席之地,让爱和善的光能照耀世界 ,也让我们的风范里有爱和善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