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南阳更是人杰地灵,文化灿烂。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更是中原深厚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商业文化大书,是中原商业文化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社旗山陕会馆内泥塑关羽像,并豢养有监、官、僧道,会馆亦称“山陕庙”。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p><p class="ql-block">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副院长单士元曾赞叹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后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p> <p class="ql-block"> 社旗山陕会馆的前部是巨大而又华丽的“三龙戏珠”浮雕照壁,高10.15米,宽10.60米,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前院。院中立有白玉雕狮一对。狮前立铁旗杆,铁旗杆高15米,重5万余斤,青石须弥座,束腰部雕天马、麒麟、狮子、异兽图,须弥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四个风铎,云斗间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抗日战争时期,东边的一只鸟被日本飞机炸掉。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据传为分节拥土铸造而成。辕门东西相对,筑于高大砖券拱门上,为单檐歇山顶。正中分别嵌石刻“升自阶”、“阅其履”匾额。</p> <p class="ql-block"> 悬镒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8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楼高18.36米,长20米,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两侧装饰有行龙、牡丹图案,中间置琉璃楼,内刻“天五尺”三字,楼门两边对联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楼内竖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镒楼”匾额。</p> <p class="ql-block"> 大拜殿兴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2年),为会馆主体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长40米,宽22米,高23.14米。</span>它连同石牌坊、东西腰楼、东西廊房、蒉鼓二楼、东西辕门及琉璃照壁,历时二十五年,耗费白银87788两,当时可买大米950万斤,约合五万八千农民一年口粮。</p> <p class="ql-block"> 社旗山陕会馆是中国民间商会文化的“祖脉之地”,是商人的自律机构,以规范经营行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与异域商人进行竞争。作为社旗商业行会代表的山陕会馆在基本职能、组织形式、道德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制定商业规则的民间商业行会。他们把制定的规则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代代遵守,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商业规则系列碑文。社旗山陕会馆以“诚信为本”为核心的商业文化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在“诚信为本”和“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作为当时商人经营的哲学基础,成为商人精神价值观的核心。这些商是中国民间商会历史源头的文物遗存,社旗山陕会馆是当之无愧的“祖脉之地”。</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