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吴文季,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英雄们战胜大渡河》的首唱和领唱。</span></p> <p class="ql-block"> 近日,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祭拜人民音乐家吴文季陵墓,引发广大网友关注。</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的陵墓位于泉州洛阳江畔、凤窝山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陵墓周边杂草丛生,墓碑上铭刻着碑文:“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吴文季在里头,任总在外头,任总亲自动手清理杂草、在低矮的墓桌上献上花篮,凝视着碑文,深深地鞠躬!</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1918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曾在集美农村上高中,因父去世中途辍学回老家当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年20岁的吴文季放下教鞭,北上寻找抗日之路。在重庆、南京参加学生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1年考取国民党重庆中训团音干班。</p><p class="ql-block"> 1943年考取国立重庆青木关音乐院声乐班。</p> <p class="ql-block"> 求学期间,吴文季对搜集中国民歌产生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1946年因迁校停课,吴文季去泸县给国民党准备出征缅甸的青年远征军203师当音乐教官,采集了许多民歌。</p><p class="ql-block"> 6月的一天,几位来自康巴地区的军人给他唱了首家乡的民歌,当时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吴文季觉得曲调优美就用简谱记录整理出来,交给声乐系主任伍正谦。</p> <p class="ql-block"> 1947年,伍正谦请江定仙教授统配并风琴伴奏,在学校音乐会上首唱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江定仙同年将其改名为《康定情歌》,重新统配钢琴伴奏,并推荐喻宜萱在南京独唱会上公开演唱。</p><p class="ql-block"> 1948年灌录了唱片在全国公开发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9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康定情歌》首唱喻宜萱</span></p> <p class="ql-block"> 《康定情歌》唱遍中国,响誉世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p><p class="ql-block"> 1952年,《康定情歌》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康定情歌》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后期,《康定情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的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国家选入教材。</p> <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世界歌王、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和他的搭档女高音歌唱家凯伦•艾斯普利安在人民大会堂激情合作对唱,《康定情歌》再次轰动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溜溜调”民歌,成为家喻户晓、享誉全球的中国第一情歌,其作者是谁成为历史之谜。</p><p class="ql-block">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认为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但缺乏证据。</p><p class="ql-block"> 1996年,《甘孜日报》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原作者,《华西都市报》等媒体也纷纷跟进。寻找“中国第一情歌”的采编者,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历经数年,多方论证后终于认定,《康定情歌》,这首源自康定的“溜溜调”民歌,是由吴文季采集、改编,加上“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两句歌词,突破了原生态康定民歌的视野,升华了康定人的婚恋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吴文季的名字终于和这世界名曲联系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定仙给郭昌平(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甘孜日报总编)的复信</span></p> <p class="ql-block"> 《康定情歌》让康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02年9月,甘孜自治州副州长一行4人专程到吴文季的家乡泉州洛阳,在吴文季的陵墓前献上鲜花和哈达,感谢这位伟大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倾其一生心血歌唱光明,人生之路却历尽坎坷。</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吴文季在南京音乐学院毕业前参加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随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军文艺调演,吴文季首唱和领唱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轰动了全国乐坛。</p><p class="ql-block"> 随后,吴文季调入总政文工团,先后任研究员、歌唱组副组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吴文季(右1)领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span></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吴文季因被怀疑有历史问题,被遣送回原籍恵安洛阳。</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回乡后,吃住在兄嫂家里。前些年,笔者曾参观过吴文季的故居,那是一间不足50平方、矮小破旧的小屋,位于洛阳镇上一条窄窄的小巷,厅堂的桌上摆放着吴文季的遗像,墙边摆放着生前参加劳动的锄头、扁担,小厅的后室面积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墙上挂着一个绿色的军用挎包和军用水壶。</p><p class="ql-block"> 吴文季身居斗室,平日开荒种地,接受劳动改造,业余帮助镇上学校辅导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身处逆境,吴文季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凭着敏锐的艺术眼光和高度的鉴赏能力,他最早关注到家乡惠安女特有的风情和服饰,第一个把恵安女艺术形象搬上舞台。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恵女颂》等20多个优秀乐曲、舞蹈,在北京、上海会演中获得广泛好评。</p><p class="ql-block"> 吴文季首创的惠安女艺术形象现已成为泉州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吴文季(后左3)在洛阳</span></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用歌传唱爱情,却因政治上的原因与爱情无缘。</p><p class="ql-block"> 在总政文工团,他曾有一段很好的感情经历,他的恋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也是重庆青木关音乐学院民乐系学生、音干班同学。回到家乡后,为了不连累女友,他主动断绝书信来往,忍痛分手,终身未婚。</p><p class="ql-block"> 他对他哥哥们说:“你们也别劝我成家了,我不让别人跟着我背政治包袱,除非历史问题能尽快澄清”。</p> <p class="ql-block"> 吴文季坚信自己没有历史问题,可是厄运再次来临。</p><p class="ql-block"> 1964年秋,在肝硬化病重中,又被作为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当时任教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他还应崇武文艺宣传队的要求,为表演唱《崇武民兵》谱写乐曲,《崇武民兵》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1日,年仅48岁的吴文季含冤九泉,临终前,他对始终关心他的四嫂说:我一生是清白的,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p> <p class="ql-block"> 20年后,历史才给予吴文季公正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1986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为吴文季落实政策、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 2008年,福建省委宣传部、文化艺术界在他的故乡洛阳隆重举行“纪念人民艺术家吴文季诞辰90周年”大会。</p> <p class="ql-block"> 人民音乐家吴文季一生历经坎坷,但是他的作品积极、向上,始终歌唱爱情、歌唱光明,吴文季高贵的品格和追求艺术的不朽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吴文季热爱民族文化,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200百余首民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人已逝,情歌不朽</span></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