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二):多彩地貌的雕塑家

王剑章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浏览时背景音乐轻一点。</p> <p class="ql-block">形成贵州多彩地貌的众多雕塑家中,水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游历的梵净山,大小七孔,黄果树、陡坡塘等瀑布,大窝凼,赤水丹霞等地貌的形成,全与流水的侵蚀、塑造有关。</p> <p class="ql-block">此次贵州游,主要游历三类地貌。一是地貌独特的梵净山;二是最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三是西北角的赤水丹霞。这三类地貌的前世今生,均与水有关。</p><p class="ql-block">梵净山的片岩、页岩,层层叠叠,十数亿年前,泥沙沉积在水下,下沉成岩,变质隆起,风雨侵蚀,伟岸挺立。</p><p class="ql-block">白色石灰岩、红色砂岩,均属沉积岩。石灰岩中的碳酸钙,主要来自于大海中的珊瑚礁;红色砂岩,前身主要由水中红壤沉积而成。两者都是下沉为岩,隆起成山。水切风蚀,水溶风化,形成峰林悬崖、天坑溶洞。它们是沧海桑田的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主峰超过2500米,相对高度有2000米,极为陡峭高耸。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p> <p class="ql-block">变质岩的前身,以泥土沙石为主,往往十数亿年前平铺在水下,历经多次沧海桑田,下沉为岩、高压变质,隆起成山,在风雨侵蚀下,以独特的雄姿傲立峰巅。</p> <p class="ql-block">贵州最为广泛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p><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中碳酸钙易溶于水)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p><p class="ql-block">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称之为岩溶地貌,更形象。</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茨维奇借用亚德里亚海北部沿岸喀斯特高原(位于图中左上方的半岛)的名称来形容石灰岩的地貌、水文现象。后国际上通用。</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p> <p class="ql-block">大七孔景区,天生桥下,洞两侧的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下,不断崩塌,形成如此壮观的岩溶地貌。</p> <p class="ql-block">美女与天生桥下钟乳石合影。</p> <p class="ql-block">坐竹排离开大七孔景区。</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水滴石穿。然而,流水中富含碳酸钙,则相反。照片告诉我们,弯弯的人工堤坝上,有碳酸钙沉淀的黄色钙华。</p> <p class="ql-block">钙华是当富含碳酸钙的泉水出露地表,或流水流经地面后,因碳酸钙沉积而形成,钙华呈现黄、白、黑三种颜色。</p> <p class="ql-block">比如:土耳其棉花堡,当地喀斯特地貌中全是石灰岩,水中富含碳酸钙,自上而下的流淌中,碳酸钙发生沉淀,梯级形成极为漂亮的钙华,以白色为主(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黄龙,形成原理与棉花堡一样。在整个山沟里,从上而下有3000多个大小不一的钙华池,池水清沏,倒映蓝天、绿树,钙华以黄色为主,山谷弯弯,修长蜿蜒,像极传说中的龙,故名黄龙(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黄龙附近的牟尼沟,其钙华也可明显看出碳酸钙的堆积(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溶洞中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地貌的形成,塑造师主要也是流水与碳酸钙(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石桥,曾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道。桥下绿水富含碳酸钙。</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谷,由下而上可看到,左侧溪流,呈多级跌落,瀑布群连续不断,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翠谷瀑布。</p> <p class="ql-block">人字形的翠谷瀑布。</p> <p class="ql-block">荔波的喀斯特峰林。</p><p class="ql-block">大小七孔景区所在的荔波,是我国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石灰岩峰林是它的主要特征。</p><p class="ql-block">另两个:一是云南的路南石林,二是重庆武隆的溶洞与天生桥。</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27日,云南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用全景模式拍的荔波峰林。</p> <p class="ql-block">背后即喀斯特峰林。</p> <p class="ql-block">石灰岩在流水的持续侵蚀下,会形成下漏地塌式天坑。图为重庆武隆的天坑(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拥有4450块反射面板,接收面积达25万平方米(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天眼安装的大窝凼,就是个天坑,听说下有暗河,有助于排水。</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瀑布景区大门(用全景模式拍摄)。</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第三次看到它,还是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名气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陡坡塘瀑布。</p> <p class="ql-block">天星桥石林。</p> <p class="ql-block">赤水丹霞地貌,隆起成山的过程中,在风雨侵蚀下,才形成如此伟岸的佛光岩。</p> <p class="ql-block">头顶砂岩,有流水流淌侵蚀的痕迹。说明亿万年前,流水曾穿洞而过。随着山体抬升,现已在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赤水丹霞的四洞沟景区,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四洞沟景区,虽然水流不大,但也可看出流水对砂岩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洞中观瀑。</p> <p class="ql-block">宾馆门前的赤水河是一条英雄河。长征路上,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就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那天中午在此就餐。店老板说:这里是一渡赤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全景模式拍摄的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遇枯水期。</p> <p class="ql-block">77年前,日冦投降了;69年前,美帝止步于三八线;12年前,中国经济始超日本;去年GDP,中国为17.73万亿美元,日本仅为4.9万亿美元。其实,这一切源于一船一楼。一是101年前,一艘小船诞生了伟大的党;二是87年前,这幢楼里走出了伟人,四渡赤水,万里长征,驱逐倭寇,逼和美帝,病夫不再,终成伟业!</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正如我在一篇散文中所说的:游山玩水可以长知识。本次贵州十日游,再次印证了这句话,贵州的山与水,含有丰富的地理、人文知识。贵州我是第三次去,这次去的地方最多,感觉地貌丰富多彩,绿水青山保护得真好;道路桥隧相连,高速四通八达。同行驴友,素质俱佳,真是一次难忘的旅游!</p><p class="ql-block">游山玩水,多彩贵州。两个美篇:一为游山,二为玩水,至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关注与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