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锡武1927-2022.8.13)</p><p class="ql-block"><b> 夏已尽,秋又来,四季轮回,岁月流转,总有许多美好留于世间,而无法挽留的,终将是生命与时间。2022年8月13日晚23时,津门美术家、张派牡丹画宗师张锡武先生,长辞远逝,享年96岁。</b></p> <p class="ql-block"><b> 张锡武先生,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市,字青松,儿时受其父影响,开始习画。18岁参加地下党,用画笔进行抗战,宣传抗日救国。</b></p> <p class="ql-block"><b> 解放初期,调到天津,成为马达同志领导下天津美术工作者协会中的一员得力干将。1953年春天,天津美术工作室成立,正值壮年的张锡武,更是发挥其所长,编辑出版《天津画报》、为《宣传手册》等刊物配图,并创作大量的通俗美术作品,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出着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张锡武先生,善画人物、花鸟,离休后研习国画,犹以牡丹最为拿手,其笔下的牡丹,浓而不腻,艳而不俗,工写结合,用色讲究,画面水润饱满,立体感强,牡丹的神韵与意境,进阶彰显,形成独特的张派牡丹,享誉画坛。先生还有一招儿左右手同时开工的绝活,美术界人送"牡丹张"之雅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锡武〈右〉于河南路天津美协与郭宝田〈左,照片提供者〉、于化鲤〈中〉合影)</p><p class="ql-block"><b> 而对于大众而言,知道张老的名号,还要得益于他在解放后几十年里的通俗美术“年连宣”创作。</b></p><p class="ql-block"><b> 在美术工作室期间,张锡武不仅专注于日常工作与绘画创作,还在业余时间与赵兵凯、于化鲤、张鸾等同仁创作连环画册。此时,为天津私营出版社中联书店创作连环画六部之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2-1954期间为中联书店创作的连环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 随着1954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前身)的成立,《天津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并入到出版社进行,张锡武等一大批美术人才旋即入社。专业的出版队伍,使步入而立之年的张锡武更是如鱼得水,在革命美术家张映雪与郭钧先后两任领导的带领下,创作水平突飞猛进,此后还被任命为连环画创作组组长。</b></p><p class="ql-block"><b> 他早期的连环画作品,多以古典题材为主,善于把握故事情节,对画面的线条运用,以及人物的表情处理,拿捏的恰到好处。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真实历史,都能把作品画的引人入胜,深入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锡武的连环画创作迎来了又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多以现代革命题材为主,如《张思德》《闪闪的红星》《桐柏英雄》等,成为连环画坛中的经典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十年,如果说,把连环画比喻成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的日常佐餐,那年画必定是一年中的节日盛宴。在天津的美术创作中,年画作为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是深受津沽群众喜爱的。而张锡武先生的美术生涯中,年画也是他在通俗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重点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不同时期不同佳作,反映农村生产建设的《西瓜田中歇歇凉》、体现白洋淀渔民美好生活的《淀山渔歌》、歌颂军民鱼水情的《送别亲人》,还有许多传统英雄人物、条屏年画、门神画等作品,丰富多彩。</b></p><p class="ql-block"><b>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天津杨柳青画社脱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后,张锡武也成为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总编。</b></p><p class="ql-block"><b> 直至今日,每到春节来临,天津杨柳青画店依然销售张锡武先生的门神画作品,可见受欢迎程度。</b></p> <p class="ql-block"><b> 与张老的交往,还要得益于连环画收藏研究学者吕明先生的引荐。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我刚起步于连环画收藏中,一位位曾从事于连环画创作的津门画家映入脑海,如雷贯耳。对于不满二十的毛头小伙,我是真不敢奢望与画家接触。</b></p> <p class="ql-block"><b> 1999年的“天津首届小人书收藏大展”中,锡武老与张玮、王恩盛、陶琦、赵兵凯、赵静东、杜滋龄、季源业等名家身居前台,我只能在台下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山仰望。多年过后,有幸与许多老画家都结为忘年之友,怎奈岁月无情,时不我待。</b></p> <p class="ql-block"><b> 津门老一代美术家如同深秋落叶,每年都在排队西行。而我们的津门连环画历史采风,在前辈的支持下,依然赶不上时间的步伐,碎片化的积累,艰难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多年前在张老寓所,看到墙上刚完成的画作,不觉心生悲凉。画作中题句:老友好比枫林叶,一场秋风一日疏。</b></p><p class="ql-block"><b> 近年来,伴随着赵兵凯、何正慈等几位老美工室成员的离去,如今,锡武先生也追随老友的脚步聚首天国。天国虽好,无奈留下思念人。</b></p><p class="ql-block"><b> 为君悲惜,惜不能再相聚;</b></p><p class="ql-block"><b> 为君痛惜,惜自此永别离;</b></p><p class="ql-block"><b> 为君哀惜,惜花香随君去;</b></p><p class="ql-block"><b> 为君叹惜,惜世间青松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仅以此代表天津通俗美术采风团悼念张锡武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年8月15日凌晨王垚写于雜陳齋</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