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份中旬我接到了北京钢铁学院理化系金属物理专业录取通知书。8月底我和女十三中同班同学约好拿着行李和箱子到北京火车站北京钢铁学院接站地点集合,乘坐大巴来到西郊八大学院。在那儿报到,我在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金物68-2班。周时朋在物理化学专业物化68-2班。我和女十三中李亚军分在一个班学习。接待站办妥入学手续,高年级学生在学校门口迎接新同学,他把我们送到女生楼十五斋211室。我和李亚军、周时朋在一个宿舍。又成了大学同学。当年女十三中有8个同学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她们说是受我的影响,大家一起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在这所学校里中学同学真多。想起来就让人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我的宿舍一共六个女同学。有一个北京景山中学沈渝渝;个子很高江南女同学陈绍魁来自南京;还有一个来自山东淄博的常玉芬。开学后亚军和绍魁参加体育代表队,大一下学期她们就到体育代表队集中住了。宿舍只住四个同学。直到65届同学毕业,15斋二楼西北拐角就是68届女同学宿舍。1965年下连队当兵回来后我和沈渝渝、许文珊住在一起。后来又和赵敏、常玉芬、沈渝渝、许文珊住在走廊东侧的房间。我们班的女同学性格都很好,在一起相处十分融洽,关系密切,大家像姊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在校期间那位同学有病,立即有同学陪着上校医室,周末不回家照顾同学。在这样的集体里我们感到十分温馨。直到退休后大家也是经常往来。谁有困难大家会主动联系和帮助。作为同学已经是一份缘分,源源不断就更难得了。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 礼物🎁。</p> <p class="ql-block">北京钢铁学院是1952年成立的。至今已有七十年了,培养了众多冶金战线的精英和出类拔萃的人才。</p><p class="ql-block">1952年</p><p class="ql-block">全国院系调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6所国内著名高校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p><p class="ql-block">1960年</p><p class="ql-block">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p><p class="ql-block">1984年</p><p class="ql-block">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p><p class="ql-block">1988年</p><p class="ql-block">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1997年</p><p class="ql-block">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p><p class="ql-block">2006年</p><p class="ql-block">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2007年</p><p class="ql-block">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p><p class="ql-block">2014年</p><p class="ql-block">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p><p class="ql-block">2017年</p><p class="ql-block">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2018年</p><p class="ql-block">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校期间钢铁学院由冶金系、物化系、金属学、压力加工系、机械系、采矿系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冶金学院。为祖国培养出来一代又一代冶金战线的技术人员,成为国家的钢铁摇篮。</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的初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一群有志为祖国钢铁事业贡献青春年华的同学,来到首都北京,进入中国冶金行业的最高学府、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钢铁学院学习深造。33名同学组成了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六八·二班。在这里,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受教于国内知名冶金专家教授,校园里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青春的欢笑;在这里,除了学习科学知识,我们还深入社会,在工厂学工,到延庆农场劳动,到河南下连当兵,学习解放军......更难忘的是我们都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现代史上的一场大动荡。</p> <p class="ql-block">我们金物-68-2班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3名学生集合而成,其中男同学24人,女同学9人。同学们年龄相仿。最大的是1941年出生,最小的是1946年出生。大家在一起朝夕相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一个非常好的班集体。学习方面你追我赶,生活上互助互爱,关心集体,共同进步。我们班的赵敏半月板损伤,在北医三院做手术,我们的男同学用自行车推她上课。汪尧勋在班里年纪最小,他十分聪明又勤奋刻苦;班上赵敏上大学前在中专学校教过高等数学;李国荣在中学数学很棒,参加过数学超长班的训练。他们三个人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状态,成绩好名列前茅。我们这些同学经过了一段时间才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渐渐进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在主楼前</p> <p class="ql-block">男同学在校园里嬉戏。</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在图书馆前。</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在主楼前</p> <p class="ql-block">理化楼前</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学时,理化系主任有蒋恒、柯俊。学校安排最有经验的教授教课。高等数学老师是何品三教授、数理统计是储一飞教授。解析几何胡老师、普通物理老师顾静徽、陈难先、曹国辉。金属学和热处理老师刘国勋。普通化学、化学分析、热力学、画法几何、工业制图、电工电子学、俄语、政治等等都是学校里顶尖的老师教学。金属学开始的第一节就是系主任柯俊教授给我们讲课,经过多年课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他上课时候的神态和殷切嘱托我却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学校十分重视金属物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课上主讲老师教课,晚上有助教老师答疑解惑。我们有专门的制图教室学习制图。晚上同学们都到教室学习、复习和制图。学习生活紧张有序。有时到理化楼做化学和物理实验。有时到图书馆自习和借书。</p> <p class="ql-block">由于大学上课的教室不固定,每天我们奔跑在主楼、教室楼、理化楼和甲乙丙丁阶梯教室学习。严肃认真地学习同学们不断增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理化楼</p> <p class="ql-block">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做一些社会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可以提高个人解决问题和联系同学的能力,提高情商和组织能力。在班上我曾担任过团支书和组织委员。有助参加工作后与同事沟通和合作。</p> <p class="ql-block">每个学期学校安排学生参加农村的学农活动。大一到延庆修水渠。天寒地冻,挖土十分费力,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不会用镐,力气大的男同学用镐挖土,力气小的同学用锹扒土。在那儿我们坚持劳动,生活了两周。</p><p class="ql-block">一年级暑假过后,同学们来到了海淀区的农村参加秋收。收割老玉米。我个子小不会干农活,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渐渐习惯做力所能及的农活了。</p> <p class="ql-block">1965年二月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学生下连队当兵,来到了河南省确山和平顶山解放军营地。解放军为我们的来临,特意成立了新兵连。派来了有经验的部队干部做连长、教导员、排长带领这只队伍。一排由金物一班和二班组成;二排由物化一二班组成;三排是由四个班的女同学组成。每天在操场上练习队列,分班战术。同学们在连长、排长的指导下,从学生锻炼成解放军新兵。各个像猛虎一样练就了一身本领。上操队列整齐,训练结束歌声嘹亮,唱出了学生兵的气质。练习扛枪、投弹、打靶、拼刺刀。白天练兵、晚上紧急集合。刚开始跟不上节奏,打不好行军包,好像一群散兵。在部队训练过程中,很快适应了。完全就是一个排列整齐,行进有序解放军队伍。</p> <p class="ql-block">新兵战士</p> <p class="ql-block">下连队当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部队训练打靶、上课。</p> <p class="ql-block">内务、开会、表演节目和班务会。</p> <p class="ql-block">在部队训练两个月,我们步行80公里以外解放军老根据地-竹沟。在竹沟我们参观了革命基地的博物馆,和当地群众联欢,演出节目。学习革命前辈的革命经验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从部队回来之后,我们又投入了紧张学习生活。物化-68的同学们继承了在部队训练的成果。在学校列队行进,口号和歌声嘹亮,成为当时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我们年级入学只有一个学生党员,辅导员范宝明也是党员。1965年6月我和胡文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级里的党组织不断扩大。文化大革命前,一共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党支部建立在年级,成为团结同学们共同进步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转眼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五十余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班有米正仓、李国荣、孙丽虹三名同学荣获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在学习期间,同学们到圆明园附近修靶场。学习实践两不误。我们每天吃住在北京大学。大家感到北京大学的伙食比钢铁学院的好多了。干完活吃可口的饭菜真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暑假我们在颐和园集训,武装泅渡横垮昆明湖。住在新宫门外的帐篷里。全天在昆明湖练习游泳🏊。后来我参加了橡皮艇比赛。在高校武装泅渡和橡皮艇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划的橡皮艇比赛获得了高校比赛的第四名。</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学校院刊从每个系抽调一个学生办报。我被调到院刊编辑部,每周组织两期校报。学习了组稿、编辑、排版、印刷等工序。增长了办报纸的技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行进,学校出了许多大字报。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连。12月底我和院刊的同学一起到南京、上海。火车上挤满了学生。1967年1月我们接到了回校复课的通知。立即返回北京。</p> <p class="ql-block">回学校后,开始复课。刘国勋老师继续教我们热处理课。有时到校工厂实习。但是由于学校两派不和,引起抢实验室等不和谐的问题。最后引起两派武斗。看到复课无望,我们班同学纷纷下工厂实习,我去了位于广安门外的北京钢厂。在炼钢炉前,化验室等部门实习。实习结束就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1968年初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学校。同学们又回到学校。开始政治学习。我们在金物楼学习开会。67 届学生六月份分配工作。1968年底学校开始分配68届学生,经过讨论学生们都分配到冶金部在全国各地的钢铁、有色金属企业下属的工厂。当年12月份我们告别了大学生活。奔赴祖国各地。迎接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1977年恢复高考后,汪尧勋同学考上了丁肇中的研究生,在德国学习,后来又到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留在美国NASA 宇航中心工作。吴建中同学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冶金设备研究所,在材料室做室主任,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副院长,为宝钢集团和全国冶金设备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我在1978年也回北京钢铁学院进修了部分专业基础和全部专业课。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就更加得心应手。张宝清到清华大学研究精细陶瓷材料担任教授和教研室主任。李亚军在冶金设备研究院情报室主持制定多项冶金设备标准。李仁德任宣化钢铁公司副总经理。齐玉明在鞍山焦耐院,设计镁砂镁矿的各种机械设备。蔡幼庆在马鞍山冶金工业大学作金属学教授。赵敏在天津职工技术大学教高等数学。刘少凯在山东临沂卫生 学校教高等数学,授课灵活、深入浅出,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洪德根回到福建厦门在高中教物理,培养了许多高才生,如今已桃李满天下。周鼎祥成为冶金行业的轧辊专家。沈渝渝在邢台轧辊化验室,从事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工作保证工厂生产出高质量轧辊。李国荣在西安陕西钢铁研究所研究特种钢的组织结构。米正仓凭着自己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建立了西安金属材料制品厂,作出许多钢铁战线急需的金属制品,工厂效益可观。陈绍魁在马鞍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研究冶金技术和工艺,完成了许多致力于钢铁材料行业的科研项目。常玉芬在鞍钢公司大石桥镁矿的化验室,从事岩相技术工作,保证镁矿出产优质的耐火材料。张润普在鞍钢辽镁公司从事镁矿公司的环保工作,改善了镁矿工厂生产恶劣的环境并治理污染。侯万升、石远祥、原所政在本溪钢铁研究所做钢铁材料的科研工作。肖立章在重庆集团钢管公司质管处。李仲渝在新余钢铁厂任厂长。李宝瑞在天津钢管公司企管处和董事会做管理工作。张庆义在冶金部黄石冶炼厂做车间主任。王士福在平顶山矿山机械厂任机械设计与质量总监督师。卢伯华在贵州中铝贵州分公司。工作之余研究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喜欢吟诗作赋,发表了三本著作。张廷奎在首钢总公司计控室。孙海琪、肖仲贤在宣化钢铁公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群众文娱活动,他们组织的乐队在宣化钢铁公司颇有名气,活跃了宣钢的业余文化生活。任书敏在张家口煤矿机械厂计量科,作煤的岩矿分析和煤矿设备的材料分析工作,颇有成效,退休后有多家煤矿设备厂聘请她协助工作。李杰在武汉钢铁公司全面质量办工室体改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之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span>为冶金工业领域和教育部门作出杰出的贡献和业绩。</p> <p class="ql-block">张宝清、侯万升、孙丽虹、李仲渝。</p> <p class="ql-block">王士福、张廷奎、洪德根、李仁德。</p> <p class="ql-block">任书敏、米正仓、李国荣、刘少凯。</p> <p class="ql-block">李宝瑞、蔡幼庆、张庆义、肖仲贤。</p> <p class="ql-block">张润普、卢伯华、孙海琪、肖立章。</p> <p class="ql-block">齐玉明、陈绍魁、沈渝渝、常玉芬。</p> <p class="ql-block">孙丽虹、李荷莲(女十三中同学)、周时朋、李亚军畅游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周鼎祥、李杰。</p> <p class="ql-block">孙丽虹和沈渝渝到天津看望赵敏。</p> <p class="ql-block">1982年来自全国各地北京钢铁学院的学子们为母校庆祝三十岁的生日。大家欢聚一堂,为母校庆生,为我们的母校喝彩!</p> <p class="ql-block">1992年来自冶金战线的学子欢聚在北京钢铁学院(他已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参加母校成立四十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2012年我们再次来到了这里,仍然为母校六十年庆生。虽然我们都已退休,但这辈子奉献给祖国冶金事业的初心不变。走在学校的路上、坐在教室里、集聚在曾经住过的宿舍旁。我们仿佛回到了年青时光,回到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看见了那一群朝气蓬勃人们为祖国未来奋斗拼搏的身影。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确实感到自豪和欣慰!</p> <p class="ql-block">北京钢铁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留恋的就是自己母校和同学们。每当我们回忆起青年时期学生时代都感慨万分,只要大家有机会都会回到学校看看、转转。这是我们喜欢的地方,和一帮志趣相投的伙伴在一起朝夕相处,苦读寒窗的地方。1998年4月我们相聚在学校的主楼、理化楼和校园里。</p> <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我们欢聚在一起,见到多年未见的同学,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2008年同学们又一次回到北京,欢聚一堂,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欢声笑语伴随着我们群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2018年转眼间我们毕业已经五十年了,从青葱岁月来到了花甲之年,我们的初心未变,大家依然相互关心,再次相聚在北京,相聚在母校。进入七十岁以后,我们就要保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自强不息。不给儿女们添麻烦。高质量的生活是十分必要。</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我们为祖国的冶金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在工作中取得了不菲成绩,平心静气地回忆过去的事情,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这辈子值了!没有因虚度光阴而懊悔,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2年8月15日,纪念和回忆我们的大学生活和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