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板山位于武乡窑湾乡左会村黎城武乡交界处一带,是武乡县最高处,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5米。是溶革命传统教育、自然风光游览和消夏避暑为一体的综合风景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板山云海。</p> <p class="ql-block"> 一丝阳光乍现,还未来得及拍照又被云雾摭掩住了。</p> <p class="ql-block"> 板山群峰壁立,绝壁千仞。</p> <p class="ql-block"> 这里植被茂密,鸟语花香,是太行山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保卫战工事遗址群:板山7号工事,石砌露天式野战射击工事和掩蔽交通壕。主要用于观察射击和人员掩护交通。</p> <p class="ql-block"> 三角山峰顶,云雾缭绕,只见脚下云海翻滚,座座山顶如浮沉在滔滔的白浪之中。</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保卫战工事遗址群之板山8号工事简介:石砌俯嵌野战式机枪射击观察工事。构于山体绝顶。主要用于俯视观察,机枪隐蔽射击和人员掩蔽。设有7个射孔和2个储物间。</p> <p class="ql-block"> 自板山景区沿道闯沟徒步3公里可进入黄崖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云雾缭绕黄崖洞景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山头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 己成熟的沙棘果闪耀着黄澄澄的光彩,让人感到香气扑鼻,再把它放到嘴里一咬,就能感觉到了一股股酸酸甜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山谷长满了各种野花,一眼望去,这些野花并没有什么特点,密密的花朵杂乱的分布着。像在繁茂的绿叶丛中,时隐时现的在和你捉迷藏。</p> <p class="ql-block"> 到处是随手可摘的野生核桃。</p> <p class="ql-block"> 身着蓝绿灰黑色衣服的驴友,如同穿着迷彩服一般,在谷中若隐若现,拍照效果确实差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少看到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状态,远远望去也让人感到心惊肉跳。</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风景区因陡壁上有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 天然山洞,取名“黄崖洞”,此洞附近一带山地也因之得名为“黄崖洞”。</p> <p class="ql-block"> 石洞在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兵工厂的物资和弹药仓库。</p> <p class="ql-block"> 石洞北面有当年左权将军在此长期居住过的那间依崖而建,高不过两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用石片垒起的简陋红石小屋,人称“将军屋”。也是保卫兵工厂的指挥所。一九四一年六月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与苏达完婚,左权将军主动让房。</p> <p class="ql-block"> 将军屋内空间狭小到只能容纳简陋的土炕、一张石桌两个石凳。</p> <p class="ql-block"> 旧展览馆前依次竖立了14块石碑,分别刻写着薄一波、李雪峰、陈志坚、欧致富等领导人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水窑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1971年修建的“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静悄悄的烈士陵园里面有许多高大的松树,他们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随风飘动的松柏,又像在守卫着长眠于地下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黄崖洞保卫战中心工事旧址简介:中心工事位于黄崖洞兵工厂厂区与弹药库的中心位置,由左权副参谋长亲自设计,是兵工厂守卫部队特务团第二守各区八连的8号(暗堡)防御阵地,工事内能睡一个战斗班战士,有九个射击口,可直立行走观察与防守不同方向的来犯敌人。1941年11月11日,华北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和第四一九混成旅共5000余人,在飞机、火炮的支援下,企图一举摧毀黄崖洞兵工厂,当时的日军进攻主入口为南口(瓮圪廊)阵地。1月16日,由于叛徒陈永春的出卖、日寇放弃南口阵地,从防御配置较为薄弱的桃花寨方向进攻,进入水窑山兵工厂厂区范围8号工事。守备战士(八连一排八班)在班长王振喜的指挥下奋竟阻击来犯日军,至下午五时,日军在正对面的山地,残忍地向中心工事发射火焰喷射弹,致使全班战士壮烈殉国,危急时刻八连政治干事宁德海,率名战士继续国守工事,最终将日寇拒于兵工厂水窑口外。</p> <p class="ql-block"> 左权副参谋长亲自设计的兵工厂守卫部队特务团第二守各区八连的8号(暗堡)防御阵地内部。</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军工部兵工一所厂卫部旧址简介:1940年4月,彭德怀副总司令到水窑山兵工一所视察时针对当时已初成规模的工厂生产体系,仍沿用军队的办法管理,逐提出工厂要建立一套适合工业生产的管理制度。根据这一指示,军工部于1940年底按工厂生产专业。设三科(总务、器材、工务科)。四员(组织干事、教育干事、青年干事、保卫干事),此旧址主要是以上部门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镇倭塔位于高山公园的西南一座锥形孤峰上,高7米,由整块青石雕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 黑虎口与翁圪廊西廊口间建有崔振芳公园,园内建亭造塔,堵泉修池,借水搭垒步桥。游客在此驻足小憩,既可消除登山的疲累,又可尽情赏阅水色山光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 敬英亭。</p> <p class="ql-block"> 崔振芳烈士塑像,在黄崖洞保卫战中,我军曾在这里的吊桥上派年仅17岁的小战士崔振芳在此把守,他据守在位于悬崖上的石砌地工事里,把敌人堵在山门外达七天七夜后,一气向冲上来的敌人投出了120多颗手榴弹,炸死了数十名日寇,光荣殉国于此。</p> <p class="ql-block"> 崔振芳公园。</p> <p class="ql-block"> “瓮圪廊”是从东面进山的唯一通道,也是黄崖洞的主要景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瓮圪廊瀑布。</p> <p class="ql-block"> 谷内水声哗然,如骤雨袭来,滚雷回壁,一线飞瀑银练直泻而下,抛珠带雾散入一汪幽绿深潭,大仅丈许,深不可测,故名无底瓮,瓮圪廊也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谷内两峰合围。峭壁千丈,宽仅丈许,是一条呈“S”形的天然山廊。这里两山对峙,峭壁如削,湍流飞瀑,蜿蜒一华里峡谷险道,抬头仰视,只见一线蓝天,气势雄胜,奇绝海内。</p> <p class="ql-block"> 依山开凿的石梯,高达120余级台阶,分上下两段,中有吊桥相接,若将吊桥提起,人便无法通过。当年,17岁的八路军战士崔振芳就在此凭借天险,一人打退日寇数十次进攻,最后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仰视头顶,千丈峭壁,高耸入云,俯瞰身下,百尺深涧,碧水翻旋。</p> <p class="ql-block"> 走在峡谷中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果然是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 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坠入深潭。</p> <p class="ql-block"> 谷内的栈道一直延伸到谷外,游人不多,略显清冷。</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里尤能感觉其壮美和震撼。</p> <p class="ql-block"> 在巍峨的太行山面前,感到人类是那么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两山对峙,峭壁如削。</p> <p class="ql-block"> 两峰合围,峭壁千丈。</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太行山最奇最美的风光。这的山雄壮奇特,连绵不断,红岩地貌,世界罕见。</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层峦叠嶂,溢彩流虹。如同天上的彩霞飞落人间。</p> <p class="ql-block"> 太行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 太行门。</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黄崖洞”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徒步最后一个景点是位于黎城县西井镇茶棚滩村北二公里处,是一个纯天然生态区。这是一个经过亿万年水流侵蚀,形成了一个天生穿洞,因与不远处“三孔桥”相区分,故名“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 “一孔桥”西侧有天然溶洞。</p> <p class="ql-block"> 洞中奇形怪状的石乳、石柱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一孔桥”前往最后的景点“三孔桥”。</p> <p class="ql-block"> 沿山脊南行,可远远望见东面四方山景区。四方山景区因有两座四四方方酷似“轿顶”的山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三孔桥”相较“一孔桥”更为奇特,它由一系列的垄脊和沟槽形成的穿洞,自山崖内往外观看犹如三桥并行,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来的人很少。</p> <p class="ql-block"> “三孔桥”侧有水旱溶洞。</p> <p class="ql-block"> 溶洞内有各种形状奇特的石柱、石块和石头。有的高十几米,有的高数米;有的象磨菇,有的象花朵。</p> <p class="ql-block"> 形态各异的钟乳石。</p> <p class="ql-block"> 虽说这一孔桥三孔桥位于荒野之中,但这喀斯特的杰作还真令人啧啧赞叹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