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在家无意中翻出一本《英语900句》,看到这本1978年11月印刷的老书,四十多年前全民学外语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全民学习英、日等外语的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当时二十多岁的我在部队刚提干,也是无数广播外语学习者中的一员。几乎每天通过小半导体收音机跟着北京大学郑培蒂老师学英语,从ABCD……26个字母开始,背单词,学例句、音标、语法,坚持了挺长时间,自我感觉也有了一些长进。这本《英语900句》就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提高和实际应用,大约在1980年购买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篇排列图片在上文字在下)</span> </p> 可惜我也与无数的学员一样,学习英语从最初的热情高涨到渐渐消失,最后把学到的那些英语知识全都还给了从未见过面的郑老师。<br> 如今除了26个字母和<font color="#ed2308">“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Goodbye”</font>等几个单词,其他更多的单词以及音标、语法、单词、例句全都忘光了。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并在人事部门工作,看到每年招进的大学生英语起码都是四级以上,有的还是英、德双外六级,还有英语八级,感到很是羡慕。于是也想把自己中断多年的英语学习再重新捡起来,这想法得到一些年轻同事的支持和鼓励,有的同事还把英语磁带的随身听借给我,建议我天天有空时就跟着听,以增强语感。可是没过多久,我的第二次英语学习热情就再度熄灭。 由于平时工作和生活用不上英语,所以两次学习英语的前功尽弃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影响。直到退休后我开始一次次地跨出国门进入英语环境,我也就不止一次地因为语言不通而遭遇到麻烦和尴尬。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 枫叶之国的秋季非常美丽,</fon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家附近的树林中拍摄,数次碰到不相识的老外打招呼,我却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答话。 </span></p><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退休后第一次来到加拿大温哥华。正值秋季,在小区或附近森林中散步感觉风景实在美丽,所以我时常停下脚步拍摄四周秋天的美景。那天我一个人正在林中拍摄,突然有一男子说话的声音伴随着脚步声传了过来,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慢跑的中年老外正在与我说话,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懂。我想他可能是在夸这里的风景好,于是趁他话音落下, 我用手指了指刚才的拍摄方向,再竖起右手的大拇指,表示这里真的很美。也不知我俩刚才的交流是否牛头对上了马嘴,反正他也没停下脚步,笑嘻嘻地从我身边跑开了。</p> <font color="#167efb"> 与我国邮政的绿色不同,加拿大邮政在街边的邮箱是红色的。我曾因为不懂英语,在一个小邮局里出了驴头不对马嘴的洋相?</font> 然而没多久我就因语言不通遭遇了尴尬。那天我们去一个小邮局取大件包裹(当时这里的小件快递送到家,大件的却要自己去邮局取),家人用邮局的推车将几个大件运到外面的车旁,卸下后由我将推车送还给邮局。我觉得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于是把车推进邮局往墙边一靠就准备出去。可这时正在给顾客办理业务的女营业员开始对我说话,只见她满脸笑容地对我说了一大串,我当然还是一句也听不懂,又不知该如何应对,总不能还是竖个大拇指吧。只好对她摇摇头表示听不懂。没想到见我摇头她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屋里还有两位顾客也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我感觉这摇头与营业员的说话可能是驴头不对马嘴了,但又实在不知该如何向她解释我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只能无比尴尬地逃离这小邮局。 <font color="#167efb">美丽的加拿大班夫小镇,可是我们老夫妻在这里却因为语言不通,差点吃不成麦当劳。</font> 2017年5月,我们老夫妻去加拿大班夫小镇旅游,一次却因吃饭问题出了洋相。因为害怕语言不通有麻烦我们准备去吃麦当劳,因为一般这种快餐店会将各种套餐或单品的图案及价格醒目地标在灯箱上。<br> 进入店堂,虽然灯箱上的确标着优美的图案,可上面并没有标出价格。心想这也没什么,反正需要换点零钱给导游和司机付小费,给营业员一百元让她找零就是。然而我们的麻烦开始了,当我们点中7号图案那个好像是肉卷的东西,营业员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收钱找零。而是对着我们叽里呱啦说起了英语,我们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应对。情急之中一转身发现有团友一家人正好围坐在桌旁等候用餐。赶紧请来其中那位最年轻的女士帮助翻译,营业员再说一遍,原来她问我们是要鸡肉的还是要培根的?我们说要鸡肉的。那营业员又叽里呱啦起来,这下连翻译也听不太懂了。她连忙回到餐桌前向家人请教,原来人家是在问我们,你这鸡肉是要烤的,还是炸的?我们说要烤的,另外还要一怀咖啡。这下问题又来了,营业员又叽里呱啦起来,人家是问我们要大杯还是中杯?要了大杯后,她还继续发问,要加奶吗?要加糖吗?幸亏有翻译在场,不然我们这洋快餐真是点不成了。总算拿到了营业员找的零钱、付款凭条,另外还有一张打印着266的单子。我们走到一旁的取货区,柜台那里大大的白板上写着一串三位数字,还有几个游客在等候。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当白板上出现我们的号码就去取货应当没错。结果发货的营业员很快就冲着我们这一群人叽里呱啦起来,叫了两遍无人理会,于是她不再吭声。这时奇迹发生了,我们身边突然出现一位亚洲脸的女孩,轻轻地提醒我们:“刚才是在叫你们”。上前亮出“266”,果真就是我们点的鸡肉卷和咖啡。这也才发现,在我们取货区的墙根有个小柜台,那女孩就是守柜台的人。估计是刚才观察到我们在看白板并念自己的号码了,真得谢谢这位女孩。<br> 走出店门,路上碰到我们的司机师傅,他告诉我们其实在这街上有东南亚人开的面店,里面都讲中文的。 <font color="#167efb">温哥华是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令人流连忘返。我却曾在这座城里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南辕北辙。</font> 那次一家人去斯坦利,老伴、儿媳带着两孙子骑车逛公园,我则独自在公园拍摄,在算好时间会合时,我越走越找不到停车点。当时我因没有当地手机卡,所以既不能微信联系家人,又无法使用地图。更麻烦的是刚两岁的小弟弟要用的东西都在车上,而车钥匙还在我的口袋里。她们既开不了车门,又不能离开汽车来找我,还得过一会就给停车桩喂钱。幸好可以通过国际漫游使用手机短信联系,我描述周围的标志性建筑或英文招牌,家人则告诉我停车点的位置,大致判定我在她们的西面,应当向东走。开始我还不太着急,一边找路一边还在欣赏温哥华市内美丽的樱花。但随着越来越找不到目标,我开始着急起来。因为没有流量,无法使用手机翻译软件来询问当地人。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中国姑娘,一询问才知她是刚到温哥华根本不熟悉路。走了不知多久总算又看到一位亚洲脸的小伙子,他操着港台腔告诉我也不知道停车位置的路该怎么走。这时我混沌的脑袋突然闪了一下,家人们说我在她们的西面,应当向东走。而我刚才看到一个路标上有个<font color="#ed2308">W</font>字母,我居然一直把<font color="#ed2308">W</font>当作方向东在走。我突然清醒过来赶紧调头,离开记忆中紧贴斯坦利公园游艇码头的这条路,向北穿过几十米的马路再转上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原来这正是我们车辆停放地所在的马路。因为不懂英语,我竟实实在在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东辕西辙。 <font color="#167efb"> 远远就发现了我并跑来迎接的大孙子。</font> <font color="#167efb">温哥华斯坦利公园是北美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公园中的游艇码头是我与家人走散迷路,找路时的重要地标。</font> <font color="#167efb">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到处都有简体中文标识,对我们这些不懂英语的人来讲十分友好与方便。我们老夫妻却因为语言不通和随身物品在这里遇到了麻烦。</font> 在温哥华国际机场,到处都有简体中文指示,这对我们这些不懂英语的人来讲十分友好也非常方便。然而即使这样,我们老夫妻也曾因为语言不通而遭遇过麻烦。2017年6月底,我们两人在温哥华机场办理乘机手续回国。本来还挺顺利,可经过安检时我们被一男一女两位安检叫住,男安检打开登机箱,拿出两块黄油对我们比划。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可是我们明白他在表示这黄油不能够登机。见我们无法回答,他做了一个抛入垃圾箱的动作,我们只好点头表示同意。而那位女安检则拿着我的笔记本电脑,冲着我又开了腔。因为那笔记本的电池已坏,为减轻重量我干脆将其卸了。我们虽然知道女安检是在做怀疑的询问,却再次陷入无法回答的困境。我用中文说“坏了,扔了”可她听不懂。我们又想不出如何用手比划,情急之中连机场其实有WIFI可以启用手机翻译软件这事都忘了。就这么你来我去几分钟,女安检一脸不耐烦地将笔记本往我面前一推,扭头走开。我们赶紧收起笔记本走人,免得夜长梦多。 <font color="#167efb">对面邻居家在装修中,一辆小铲车正在为其平整院子。铲车司机的一句话,却让我茅塞顿开</font>、<font color="#167efb">受益匪浅。</font> 老外们性格外向、爱搭讪的比较多,见面时不管是否认识,大多数人都会向你打招呼。<div> 去国外次数多了,也适应了与主动打招呼的老外互动。如回复他们一声<font color="#ed2308">“Hello”、“morning”、“嗨(HI)”,</font>或者就是互相微笑着点点头。有时碰上个爱说话的,就只能尴尬地无以应对了。直到在家门口碰上一位爱说话的司机,我终于学到一句实用的英语口语。那天我正与小孙子在家门口玩,对面正在装修的邻居家来了一辆平整院子的小铲车。司机停好铲车看到一旁看热闹的我们爷孙俩,笑哈哈地对着小孙子说起话来,两岁才出头并刚与我们从中国过来不到半年的小孙子,连中国话都还不能完全理解,哪能听懂他又快又长的英语句子呢。于是他又转向我说起话来,他在说话我却在飞快地思索怎么回应他,总不能再只摇头吧。于是等他话音一落,我歉意地笑着指了指耳朵和嘴巴,然后摊开双手摇摇头。这一招果然管用,只听他哈哈一笑,来了一句<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然后朝着小弟弟摆摆手就干活去了。而我不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更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这意思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 </div><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一位向我问路的帅哥骑行者,却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font> 向这位老司机学到的口语后来被我多次运用。这是在一个下雨天我正行走在平时人就不多的西温十一街,突然一辆自行车超过我然后又调过头在我面前停下,骑车的帅哥向我说了一通话,我感觉他是在问路。但又无法交流,只好歉意地对他说声<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帅哥失望地离开,我则遗憾地转身对他拍了一张照片。 <font color="#167efb">温哥华机场入境大厅的巨型木雕,机场内木雕等艺术品很多,艺术品味很高。温哥华机场是加拿大第二大机场,也是中国游客入境加拿大的首选落地机场。</font> <font color="#167efb">机场入境大厅安装有大量的自助申报机,机器界面友好,有中文选择。我却因为语言问题在这里闹过答非所问的笑话。</font> 记得前两次赴加飞机快要落地温哥华时,空乘人员会发放一张入境登记表给旅客填写。后来温哥华机场入境大厅内安装了大量的自助申报机,就不必再填写纸质申报表了。机器界面可以选择中文,对我们这些No English的老外来讲也很方便。然而就是这样,我在这机场还曾闹过笑话。<br> 2018年9月,我独自一人再赴温哥华。顺利自助填写和打印好申报单后排队来到出口处,一位身着警服脸庞消瘦的络腮胡子边境官接过我的护照与申报单,吐出一句话<font color="#ed2308">:“逆委笑铆勒(lei)Canada”</font>,我没听懂便回了一句<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话音刚落,只见络腮胡子警官瞪大了双眼,脸上充满了问号和惊叹号。几乎在这同时,我突然醒悟并差点笑出声来,原来警官是在用中文询问我<font color="#ed2308">:“你为什么来加拿大?”</font>我很不好意思地笑着回答<font color="#ed2308">:“探亲”。</font>警官脸色放松下来,将护照还给我,就这样我顺利出关了。大概是太顺利,我行走了一段周围居然没有其他旅客。我一路走一路揣摩刚才这警官心里会不会恼火<font color="#333333">:“这中国老头还跟我飙英语,我的中文不标准吗?”</font><br> 我正暗自发笑,前方传来洋腔洋调的中文<font color="#ed2308">:“人民币、加币、万元“</font>,原来对面又走来一名警察。这次我可是明明白白,他是在询问我是否携带万元以上的人民币或加币。我停下脚步回答<font color="#ed2308">:“No”</font>并做出要打开随身包等待检查的询问动作。警官大手一挥,目光一转,雄赳赳地与我擦肩而过。<br> 看来温哥华机场的边境警官们都在学习和运用中文啊,实在是贴心和便民,真心为他们点赞。期待那些安检人员也向他们学习。<br> <font color="#167efb">我在西温去过多次的小理发店,老板给我理发时因语言不通而一言不发,却乐意地为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做了一次宣传。</font> 在西温哥华有一间小理发店,老板曾是某个国家的国脚。可能是因为当地中国人比较多为生意方便,或是他本来就对中国有好感,所以在他的店内外充满了足球和中国元素。我几次去过他的店里理发,看到他与其他老外顾客相谈甚欢。但给我理发时却一言不发,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div><div> 2018年圣诞前,我又去找他理发。此时我的手机里已经有了可以离线使用的翻译软件,便趁他给别人理发时,我用翻译软件编了几句话,意思是:“请你拿着这张信用卡拍个照,我要告诉朋友们在你这里可以使用它”。理完发付款后我将手机中翻译过来的话给他看,他欣然配合地让我拍了照。然后他第一次对我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串话,估计是在祝我圣诞节快乐,讲完后还用中文说一了声<font color="#ed2308">:“谢谢”。</font>我虽然听不懂他前面说了些什么,但听懂了他的中文<font color="#ed2308">“谢谢”,</font>于是我用英文回了他一声<font color="#ed2308">:“Thank you”。</font>哈哈,一场愉快地合作与交流。</div></div> <font color="#167efb">大温哥华的狮门大桥,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拍摄它。但在拍摄这张多次曝光作品时,我与一对当地老夫妻达成了短暂交流。</font> 在大温哥华区的布拉德海湾有一座狮门大桥,它连接着温哥华市和北温哥华、西温哥华,迄今已有84年历史,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拍摄过它。而在拍摄这张多次曝光的作品时,我与一对老年夫妻有过短暂交流。那天傍晚,我正支着三角架忙活着多重曝光。无意一回头,发现一对慈眉善目老夫妻正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我干活。看到我发现了他们,老太太对我说起话来。我当然还是听不懂,只好回了一声<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但是我又不想再像在树林那样对着拍摄方向竖个大拇指,而是掏出秘密武器手机翻译软件,写上:“这里的风景很美丽”。他们流露出赞同的表情,我们也算有了一次短暂、成功的交流。 <font color="#167efb">我学习PS制作海报时的作业,通过这个作业我捡回了牛奶的英语单词,并在买咖啡时派上了用场。</font> 我发现不管是在班夫的麦当劳,还是在大温的A&W或是Tim Hortons,销售咖啡的方式都与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他们通常是先给你做杯黑咖啡,然后问你要不要加奶、加糖。<br> 我到海边散步时经常转到附近商场的A&W或Tim Hortons,买杯咖啡再坐下休息。记得第一次在A&W,营业员说话我听不懂。她便拿出一大一中两个杯子,我明白了她是问我要大杯还是中杯。然后她又问话,我竟听出了其中的Milk(牛奶),连忙<font color="#ed2308">Yes</font>。以后去多了,我都用普通话说“咖啡”或学着他们的腔调说<font color="#ed2308">“Coffee”,</font>同时用双手比划着大杯的样子并主动说<font color="#ed2308">“Milk”</font>。于是她们在制作咖啡时就加好牛奶,有时是递出个奶壶或是给几粒奶精胶囊让我自己加,似乎成了默契。后来在Tim Hortons,甚至回国时在机场咖啡店印度小哥那里如法炮制也管用。<br> <font color="#167efb">加拿大国民品牌Tim Hortons咖啡,有一次在门店小孙子帮我完成了购物。</font> 加拿大国民品牌Tim Hortons由冰球运动员提姆•霍顿于1964年创立,比星巴克的历史还长。其咖啡和众多甜点深受加拿大人喜爱,其中这款Tim Bits(天趣球)也是孙子的最爱。我曾独自去买过这种其实就是圆球形的甜甜圈,因为懒得开翻译软件,所以每次都要与店员指手画脚。这一次我带着小孙子来到柜台前,女店员对我的比划有点烦或是不明白,把目光朝向了我一旁的小朋友。没想到小孙子一句又一句地搭上了话,我倒是被晾在了一边。最终上大班的小孙子与女店员做成了买卖,我则成了个只负责刷卡付账而不说话的人。<br><br> <font color="#167efb">斯坦利公园,我巧遇招手即停的加拿大骑警。</font><div><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33333">2018年10月16日上午</font>,我在斯坦利公园发现两个人骑着马从我对面走来,当我意识到他们是骑警时相机却关机,手机也未处在拍照功能。我赶紧向他们挥挥手,并举起手机显示出想拍照的意思。没想到他们立刻停下,耐心地看我调手机、选角度、拍摄。拍完后,一位骑警还对我说了挺长的话,我听不懂,也许是提醒要注意安全,或者祝你玩的开心之类的意思。这次我没有说<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而是对他们说了两声<font color="#ed2308">“Thank you”</font>,再挥手拜拜。</div> 下午,在斯坦利公园又远远看到前面有一位女骑警,赶紧小跑追上去。路边好些老外游客也纷纷举起相机、手机给她拍照。女骑警并未停下,继续前行。后来她被一对外国夫妻叫停拍照,我也得以赶到跟前给这位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仍英姿飒爽的女骑警“咔嚓”起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卡塔尔首都多哈哈马德国际机场,2019年4月我们老夫妻去东欧旅游,浦东出发在此转机。我在机场拍摄了这张大失水准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我们夫妻二人去东欧旅游。出发第一天由上海浦东机场至卡塔尔首都多哈转机,这是我们老两口第一次单独在异国他乡转机,最担心的还是语言问题,为此做了很多攻略。没想到在多哈落地后,我们跟着事先熟悉的英语转机单词“Transfer”及两架飞机的图标,十分容易地找到了转机口,那里看了一眼我们的中国护照立刻放行,而没像有的外国旅客那样再繁琐地检查行李,从落地到下段航程的候机区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在去候机区途中我们轻松地欣赏机场景色,突然看到一位卡塔尔女警,不但长得漂亮,长袍式的警服也极具民族特色,我很想拍一张老伴与女警同框的照片。于是让她手拿登机卡佯装去问路,本以为语言不通会花上几分钟时间,我可以从容拍摄。谁知女警可能经常碰到问路情况,或是看穿了我们的伎俩,伸出右手指了个方向并清晰地吐出个单词<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TV”</span>。我们立刻明白了意思:“去看电视屏幕!” 真是极简的秒回复、神回复,速度快到我来不及进入状态就匆忙按下手机快门,抓怕了这么一张失败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卡塔尔航空上海到多哈段的餐饮菜单都是中文的,很是方便。下一段航程虽然一切全是英文,但我们用手机软件将菜单翻译成中文,点餐也就不成问题了。</p> <font color="#167efb">本组(上)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总统府;(左下、右下)跟着离线地图在布拉迪斯拉发逛街。</font><div><font color="#167efb"> </font>在东欧11天的多瑙河游轮缤纷之旅非常愉快,除乘船巡航在美丽的多瑙河上,也有许多时间可以登岸游览东欧风光。在游览过程中,我们老两口虽然No English,由于基本都是团队行动所以也没遭遇什么难题。但在自由活动中,我们还是凭借着手机翻译软件,轻松地在莫扎特老家奥地利萨尔茨堡一座三百多年老店品尝了咖啡。</div><div> 我们甚至凭借着国内开发,专供在国外使用的可离线地图“探图”,在从未到过的东欧国家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城中自由闲逛,还找到了总统府、中国大使馆。</div> <font color="#167efb">温哥华煤气镇水街蒸汽钟(左),建成于1854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蒸汽钟;(右)温哥华西尔维亚大酒店,因每到深秋红色的藤枫给楼宇披上了美丽的秋装,成为网友推荐、地图标注的网红酒店。</font><div> 2019年秋,我连续两天跟着探图地图(离线),从家中出发徒步走过狮门大桥、斯坦利公园,分别找到了蒸汽钟和网红酒店,其中一天在外十多个小时,来回走了23.22公里。而因为有了可离线使用的翻译软件和地图,整个行程都没有迷路也没担心迷路。</div> <font color="#167efb">斯坦利公园观光平台(下),我曾为一对想到这里的老夫妻(上)当了一回向导,这是我得意的高光时刻。</font> <font color="#167efb"> </font> <font color="#167efb"> 离线翻译帮了大忙</font> 2019年10月23日上午在斯坦利公园,看到前面叉路口有一对老年夫妇正在转来转去,等我走到跟前他们忙着向我说话。我抱歉地告诉他们<font color="#ed2308">“No English”,</font>他们又轮流用手比划。一会老爷子似乎没了耐心停下来,老太太继续向我边说边做手势。我看到老太不停比划着方形,感觉他们是要去狮门大桥旁的那个平台看桥看海。于是点开手机的离线翻译,输入“观光平台?” 他们一看翻译结果连连点头,我立刻给他们指了直达的路。两位老人非常<font color="#ed2308">Thank you!</font><font color="#333333">没想到</font>我这个No English的老外给两位“老外”成功当了一回向导。<br> 这些年在国外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的不便与尴尬还不止这些。但我也多次经历语言不通与老外不能口头交流,却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而彼此沟通的情况。 <font color="#167efb">本组(左)一位停车为我让路的老太,当我向她挥手致谢时,她笑着挥动双手回礼;(右)一位停车给我让路的骑行者。</font> <font color="#167efb">本组(上)一位与我同在商场二楼购买咖啡后,下扶梯时用手势礼貌让我先上梯的女警察;(下左)路遇这位面带羞涩的男孩,礼貌地向我挥手致意,我也向他挥手致谢;(下右)在一条正在整修的马路上,这位黄衣女安全员用手势示意我止步,然后又微笑着示意我通行。</font> <font color="#167efb">本组(左)正在自家外围打草的先生老远就停下冲着我挥挥手,走近后我学着他的样子做了个推机器的动作,再竖了个大拇指,双方相视一笑“拜拜”。(右)一家商店门口的美女一直以这样的站姿看着我。当我走到近处时可以感觉到她虽戴着口罩,眼中却透露着笑意。</font><div><font color="#167efb"> </font>以上三组照片中遇到的这些老外,与我都没有口头上的交流,而我们却通过一种特别的语言进行了有效沟通,这个特别语言就是礼貌、微笑。</div><div> 此时无声胜有声,礼貌、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div> 我很佩服一些年龄、经历与我相仿的老战友、老朋友,现在依然在坚持学习英、日等外语,而我却依然停留在26个字母和几个单词上。<div> 一本沉睡40多年的《英语900句》勾起我对几十年学英语的回顾,少年上初中时因为特殊时期缺乏英语老师,而迟迟开不了英语课;青年在部队时恰逢改革开放,跟上了学英语的潮流;中年转业到地方,热心的年轻同事鼓励我再学英语……虽然最后我的英语学习以失败告终,但幸运的是到了老年,我们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数十年带来的成果与红利。特别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给我们这些No English的老人带来了极大方便,使我们也能一次次大胆地走出国门,周游世界。<br></div> <font color="#167efb">2018年中国春节前后,加拿大西温一所小学内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年味。</font> <font color="#167efb">《我也来舞中国龙》,获2022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新春摄影大赛优秀奖。</font> <font color="#167efb">《学写中国书法》,入选2022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新春摄影大赛。</font> <p class="ql-block"> 2018年春节,在中国家长的策划和校方的大力支持下,温哥华这所小学组织了首届“中国年”系列活动。春节前后校园内张灯结彩,充满中国年味;大年初一各班老师组织学生通过闭路电视观看中国春节、中国生肖的电视短片(校园公共区域电视循环播放);中外孩子们以及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各种中国传统的文体活动和游戏,到处洋溢着中国春节的欢乐与喜庆。广大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民间使者。</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届“中国年”活动中担任了摄影志愿者,其中拍摄的两幅作品《我也来舞蹈中国龙》、《学写中国书法》分别获得“2022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新春摄影大赛”优秀奖和入选。该比赛由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中国驻纽约旅游办事处和北美摄影协会主办。自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超过10万名摄影者参与。部分优秀作品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欧洲意大利"G7高峰会"、阿斯塔纳EXPO-2017世博会、 以及意大利等地展出。</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自豪,作为一名No English的退休老头,晚年能够在异国他乡以自己的方式,与家人和其他年轻的中国家长一道为把中国文化传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