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风花雪月

ding

<p class="ql-block">立秋已过半,酷夏依旧倔强地不愿退场。清晨,阳光早早地跳进了室内,惹得人倦意沉沉却再难入睡;空调低沉的呼呼声萦绕在耳边,吹拂了一晚冷风的身体有凉意更有不适。索性起床关闭空调开窗通风,阳台上晨风闯入,热气顿时裹住了身体,温热了内心。静坐在藤椅上,握一杯温水,久久地仰望高空,天空高远蔚蓝,不远处有白云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我贪恋着这初秋的清晨,怀想着过往的四季。</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小时候隆重的新年过去不多久,空气中便有了春的讯息。村边的柳树不是现在的垂柳,但抽出的都是鹅黄的嫩芽。春风吹来,枝条柔柔地晃着。榆树上还没有动静,细看能发现枝上布满暗红色的鼓鼓的东西,那是榆树的幼芽,精神饱满地等待着春暖时分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圈养了一冬的鸭子抻了抻翅膀,摇摆着奔向村后的池塘。它们下饺子似的入了水,轻盈地摆动着双蹼游向池塘深处,身后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扇形水纹。春天鱼虾多,鸭子捉鱼是一把好手,钻入水中不久水面上便涌动着水波,接着鸭子鼓囊着嘴钻出了水面。</p><p class="ql-block">等到池塘里芦苇和蒲苇郁郁葱葱成一片时,经年的鸭子开始下蛋,有时它们慌张着和水约会,把蛋下在芦苇丛里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不怕春水凉意袭人,常蹚水去苇丛里捡鸭蛋,有一次我竟然捡到一个鹅蛋,清明节照例要煮蛋的,当我拿着煮熟的鹅蛋进教室时,恐怕别人看到又恐怕别人家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喜欢夏季的雨,喜欢它的急性子,只是现在的雨已不能带给自己更多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的是瓦房,正屋到大门的距离也不远,每到下雨时我会找各种理由在雨中穿梭。当时用的是那种黄油伞,伞很沉,散发着一股桐油味。雨水落在伞上会发出很大的声响,黄油伞很厚实,雨点落在伞上击成碎玉似的四处溅落着。只是油纸伞太重,长时间在雨中举着胳膊会吃不消,我便把目光落在水井边的搪瓷盆上。把搪瓷盆倒扣在地上,大大小小的雨点砸过去“乒乒乓乓”的声音瞬间传出,雨水落在瓷盆底上再次溅起,感觉那是雨滴在欢唱,现在想想更像烟花刹那间的绽放。母亲是听不了这种声音的,她闲下来时会三两步走过去把盆反过来,雨水在盆里落着,溅着,跳跃着。</p><p class="ql-block">也会搬个板凳坐在堂屋门口看雨。当时的房屋瓦的是那种长方形的灰瓦,雨顺着灰瓦凹处流下来,雨势小时是断了线的珠子,雨势大时是绵绵不绝的雨线,再看看院里的雨,随风舞动,形状多变。</p><p class="ql-block">上学后读了一些文章,才知道临窗听雨是文人的雅事,可惜自己那时没那份心性。“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里有李商隐隐晦的相思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写尽了春光的明艳生动,也写尽了陆游浓稠的思绪。蒋捷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极富画面感,忧伤落寞又阔大。</p> <p class="ql-block">追剧时听见女主说“这是我用清晨在花瓣上收集的露珠泡成的茶,快来尝尝看”,这样的台词太能引人遐思。想想自己已很多年没见过露珠了,在城市里生活季节感不明,即便在深秋有露珠滴在草间,可上下班要么早要么晚,匆匆忙的日子里是没有偶遇的。</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早晨上学很早,上完一节晨读和正课再回家吃早饭。深秋的早晨路上湿漉漉的,露珠在草叶上趴着,姿态慵懒。阳光洒在大地上,洒在我身上,也洒在晶莹的露珠上,我蹲在地上,看露珠闪着五彩缤纷的光点,看露珠在草叶上到处颤动,看露珠滚落到地上,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深秋有露珠的时候也时常有霜,出了村子就看到田里白茫茫一片,乡村的小路上人迹稀少,踩上去脚印清晰可见,“人迹板桥霜”真的不是温庭筠在闭门造车,那是真真的藏满了羁旅行役之苦。</p><p class="ql-block">还得一个夜深露重的夜晚,我和母亲压完面回家。夜间的小路上偶尔听到虫鸣,让人更觉这夜的死寂;天上没有月色,远远近近一团黑。母亲在前面拉着车,我在后面用力推,我不敢看向四周,只专注脚下的路。那晚的霜很重,踩在脚下很滑,我看见了车轮辗过的痕迹,听见了车轮辗过霜时的“咯吱”声。回到家中,母亲额头依旧有汗珠在滚动,我知道那是一路的卖力拉拽使然;我也觉得身上黏糊糊的,更多的是恐惧作的祟。</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冬季也下雪,刚开始洋洋洒洒地造着势,吊足了人的胃口;不多久鹅毛大雪渐变成细碎的沫。城市里是留不住雪的,眼见得地上铺上了一层白,片刻的功夫便消失殆尽了。</p><p class="ql-block">2015年下了一场大雪,一场我从未见过的如此大的雪。那雪让城市的交通瘫痪,让学校停了两天课。我和孩子惊讶更惊喜于那场暴雪,一次次去楼下玩雪、拍照,总算和雪有了一次最亲密的接触。</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冬天真的很冷,下雪的时候就觉得寒气逼人,雪过天晴后,一大早就听见父母在院子“哗啦哗啦”的扫雪声。我穿上棉衣走出家门,小巷、大路上的雪已铲除到一边,只是地上有雪踩过的地方已变成了冰。</p><p class="ql-block">屋顶上的雪是不扫的,冬日午后的光线强了些,雪一点点不着痕迹地在融化;等阳光散去,温度骤减,融化的雪水慢慢成了冰凌,在屋檐下、草垛上、树枝上到处挂着。我们喜欢抓住冰凌粗的一端,吆喝着把它当成武器吓唬人;我们更喜欢挑拣干净透明的,得意地把它当作零食,“咯嘣”一声传来,凉意刺激着味蕾。</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是必须要滑冰的,河里的水冻得实实的,即便有力气的在上面蹦跳,冰也没动静。冬日里冰上大片的芦苇已没有,早被人割去编席、编篓子,零星散着的一些无人问津。小时候家里还烧柴禾,芦苇算是比较好烧易取的柴禾。我们在冰上滑累了,就滑向有芦苇的地方,站在芦苇边,左手捏着芦苇,右脚朝芦苇快踢,冻透的芦苇一下就踢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男孩子是不屑于踢芦苇的,他们热衷于破冰捉鱼。几个人围成一圈,轮流抡着板斧朝冰上砍来砍去,现在已经忘记了他们破冰之后怎样捉鱼,但永远忘不掉的是一条腿漏进他们凿开的冰窟窿,忘不了那刺骨的冷。</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说,月球每年正以几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气象学家说,海洋每年正以几厘米的速度在上升;生物学家说,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现有的样子。好在将来尚远,来日方长,我们是这世间最微小的一份子,怀想着自然馈赠与人的风花雪月,努力着,鲜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