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记(二)

福满苑

<p class="ql-block">西安游记(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跟小朋友一样,我是一个热爱历史,热衷中国文化又十分好奇的人,参观完兵马俑,陪芽儿一起查阅大量资料,顺便记录一些自己觉得十分有趣且小朋友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与像我一样喜欢兵马俑喜欢那段历史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与之共勉!&nbsp;</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是黄河边上的一座古老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西岳华山等等,去过的人没有不赞叹的。这次西安之行,我最期待便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因为它辉煌的文化,高超的技艺和许多现代科学暂未解开的迷,让我对这位千古一帝的皇陵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与期待。</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p><p class="ql-block">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秦始皇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结构奇特,内涵丰富,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墓占地面积56.25km²。</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不是兵马俑,兵马俑仅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而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据考古发现有400多处。</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属于秦朝四大建筑工程之一,规模巨大、设计精巧,目前仅发掘了陵墓外围几处陪葬坑,而主陵墓到目前尚未开挖发掘。</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千米,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陵墓分布众多。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地宫据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p><p class="ql-block">我们所能参观的兵马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兵马俑分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规模十分宏大,虽然是陶制的,但是做工精细,连每一缕头发都清晰可见。兵佣有的握着兵器,眼中透出视死如归的精神,仿佛要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有的单腿跪在地上准备射箭;有的又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还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真可谓千人千面,神态各异。马俑膘肥体壮、千姿百态,眼中透出不屈不挠的坚毅,似等待骑兵跨上马背发号施令,随时待命一起奔向战场,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这些栩栩如生的陪葬品,让胆小的人不敢近前,不愿造访。但这些让人穿越历史,触摸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物,再现了2300多年前工匠们心灵手巧炉火纯青的工艺,百家争鸣的智慧,曲折离奇的故事,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深深的吸引着华夏儿女们去凭吊一段历史,感叹一段光阴,回顾一河文明……</p><p class="ql-block">可这样一座写满珍贵历史的文化宝库,除已经挖掘的墓坑,为何其他坑墓和地宫一律不许挖掘呢?</p><p class="ql-block">据资料考证,秦始皇修建这座陵墓时,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80万,几乎是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两千多年来,秦始皇陵九次被盗,没有一次打开地宫。秦子婴元年(前206年),项羽率30万大军盗挖秦始皇陵,因为挖不开,便夺走已掘坑中兵佣手中的武器后,一把火将地面建筑烧成废墟;新莽末年,赤眉军盗掘秦始皇陵,因地宫没有挖开,只将陪葬墓挖开,掘出的葬具、铜椁熔化掉,以取铜材;魏晋时期,后赵皇帝石虎又盗掘秦陵,秦始皇陵地宫也没有挖开;唐代末年,黄巢盗挖秦始皇陵,没有挖开地宫;五代时期,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但挖的都是陪葬墓;清光绪年间,一伙盗墓贼光顾秦始皇帝,盗洞没打到地宫就半途而废;1926年,刘镇华率十万“镇嵩军”盗掘秦陵,炸药都用上了,也没炸开秦始皇地宫;后孙连仲又以在秦陵上“挖战壕”为掩护盗掘秦始皇陵,同样无功而反。</p><p class="ql-block">一方面是现在有些技能我国还不老练无法到达挖掘并很好的保存的要求,日本曾提出要和我国一同挖掘秦始皇陵的定见只需取得亲宝藏的十分之一,但被我国政府直接回绝。</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不管从民族心思,民族感情上,仍是从爱崇祖先的视点乃至从唯心主义的龙脉风水视点看,都不应该翻开秦始皇陵。有一个日本记者问一位我国考古学者:“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翻开秦始皇陵,全地球都很想看看里边到底埋藏了些什么。”我国那位考古学者当即反诘那位日本记者:“你们日本打算什么时候翻开日本历代天皇的坟墓呢?”该记者答道:“咱们从没打算翻开天皇的坟墓,咱们不愿意打扰他们。”我国学者当即愤怒地对他说:“你们不愿意打扰你们的天皇,那咱们中国人又为什么要翻开咱们的皇帝的坟墓去打扰他们呢。这没有道理!”</p><p class="ql-block">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定陵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现在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授权,有方案、有组织、自动开掘的帝王坟墓。然而地宫打开后,很多奇珍异宝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昏暗成灰, 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被人遗弃而破坏,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骸骨在接二连三的文革浪潮中被视为“封建余孽”付之一炬。考古学者们痛定思 痛,上书周恩来,最终定下了“百年内不动帝王陵”的“铁规”。</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秦始皇骊山陵墓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学家也发陵墓附近的高浓度汞异常,有人估算大约有100吨水银。 而水银蒸汽有剧毒,也成为我们目前不能掘开地宫的一个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么多水银从哪儿采的?怎么运来的?</p><p class="ql-block">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听到这样的提问,这也成为我无比感兴趣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炼水银的原料是朱砂。天然纯水银非常稀少,自然界大部分的水银以硫化汞的方式存在,硫化汞就是朱砂,也叫丹砂。朱砂在秦朝时期就是一种化妆品,也是一种炼丹原料。盛产于旬阳古汞矿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地区旬阳县的大小青铜沟一带。朱砂通过大秦驿道运输到骊山或咸阳。因为水银是液体,有毒,运输不方便。而朱砂是固体,含汞高达86.2%,用麻袋一装就可以运输。作为基建狂魔,秦始皇估计调动了上万的劳动力运输朱砂到骊山。用朱砂炼水银,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把朱砂放入大釜,直接加热,朱砂受热分解成水银和硫磺,硫磺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变成二氧化硫跑到空气中,然后大釜里面剩下的就是水银。</p><p class="ql-block">但这个方法会把炼水银的工人全毒死,另外还污染空气。高温下水银蒸汽有毒,二氧化硫也有毒,会毒死人的。故地宫中“百川江河”的水银,既给了我们后世子孙种种美好的憧憬与敬畏,也让觊觎古墓文化的现代人不敢轻举妄动做冒险之举去好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