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书籍总览</b></p> <p class="ql-block"> 本书的作者是孙瑞欣,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曾任教于遵化县马各庄中学、遵化市师范学校和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获香港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1996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教育工会评为“河北省三育人标兵”;2004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特级教师”。还被唐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唐山市社科联评为“唐山市社会科学青年专家”;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三届、第四届“唐山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管专家);被唐山市委教育工委、唐山市教育局评为“唐山市十佳教师”和“唐山市学雷锋积极分子”。1995年曾被选为河北省师范语文中心组理事。</p> <p class="ql-block"> 他主持了有本市20多位中小学教师参与的2个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子课题《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和《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8.12——2010.12),已经结题。本书就是其中一个子课题《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结题成果之一,以此献给广大基层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们,从而进一步领会校本教研的意义,掌握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式,真正把校本教研开展起来,使其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本书从7个方面详细而系统地阐述了校本教研的7个关键点,即把握类别与过程、周密策划不可少、确定主题明方向、依据主题选方法、多元形式促成长、有效组织是保障、恰当表达很必要。整本书避免了高高在上的空洞说教和冗长的不切实际的论述,同时又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实际和著作人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问题,将理论和方法等落到实处,开阔了读者的研修视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观点提炼</b></p> <p class="ql-block">(一)把握类别和过程</p><p class="ql-block"> 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从宏观上明确它的类别与研究过程。校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来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校本教研活动大体要经过“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文字表述研究成果”等几个步骤。</p> <p class="ql-block">(二)周密策划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的策划始于分析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研修主题,然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源,争取专业支持,并制定出可行的教研活动方案,从而达到让参与校本教研的人员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投入到研究活动中的策划目的。</p> <p class="ql-block">(三)确定主题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要选择有价值、有创新、有科学性、有可行性的研究主题,它决定着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和移植思考策略、对立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从实、小、新三个方面把握选题的角度,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从学术争鸣的问题中、从学科“边界”地带、从书本理论中、从课题指南中,准确地选择除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p> <p class="ql-block">(四)依据主题选方法</p><p class="ql-block"> 研究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研究主题,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目的、研究者个人的能力、被研究者的状况等。在校本教研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实验法。在通常情况下,这些研究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又都离不开研究文献的查阅。</p> <p class="ql-block">(五)多元形式促成长</p><p class="ql-block">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从这三个要素出发,校本教研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其中,自我反思是基础,同伴互助是关键,专业引领是提高。</p> <p class="ql-block">(六)有效组织是保障</p><p class="ql-block">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一个学校的校本教研能否开展,开展得怎样,主要取决于校长的态度和作为。校长要精心谋划校本教研,带头参与到校本教研工作中去。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教研员是校本教研的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七)恰当表达很必要</p><p class="ql-block"> 一项校本教研工作按计划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总结,用文字记载下来,形成一份“校本教研书面材料”。这份“书面材料”可以用论文、研究报告、教后记、教学设计等多种文字形式来表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形式就是校本教研论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自我解读</b></p> <p class="ql-block">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也提到了,本书的内容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第一和第四关键点是较为理论性的章节,重点介绍了校本教研的分类、过程和研究方法,这些都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关系密切。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校本教研之行动研究的叙述,其提到一个公式:行动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这是我之前未曾了解的,书中解释将这个公式应用在教研领域,所指的行动研究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由教师或教研人员共同来做,目的是解决本校日常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自己感兴趣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p> <p class="ql-block"> 同时,关于方法的选择,书中提到的文献查阅、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实验法也都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范畴,尤其是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中小学教师在各类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最容易掌握、最容易操作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分为具体经验总结和一般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对传播教学经验、营造浓厚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实践叙事</b></p> <p class="ql-block"> 本书在反思教育教学观念环节提到了全国模范教师霍懋征老师的一件事。在授课过程中,霍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老师提问时每次都积极举手,但让他回答时,却吞吞吐吐答不上来。之后霍老师单独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出乎意料的回答,让霍老师陷入深深自责,这种自尊是不得丝毫忽视的,于是两人悄悄约定,以后提问时,如果会举右手,不会举左手。不久之后,这个学生开朗了,学习也进步了,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 举完这个例子之后,本书也进一步分析,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这个现象,会怎么做。在感叹霍老师的育人艺术的同时,更应该佩服霍老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老师,我完整带过一个班三年,也一直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我去过班上所有学生的家里进行过家访,关心他们平时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努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为人处事上有着正向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在专业教学方面,我认为备课时,最重要的就是备学生,学情分析对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始终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学生水平不断下降,总让人有种无力的感觉。所以,这更要求我深入分析学情,以学生为本,不断降低要求和期待去备好每一节课。</p> 校本教研的用处和好处不用多说,是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领导和专家共同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br> 尤其是近期新课标刚刚发布,针对新课标的研究肯定是势在必行,校本教研就更有必要性。新课表更加强调了教师教学时,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对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 本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激发情感共鸣》,这里面说“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文本三方的激情共鸣”,转换到信息学科而言,我觉得三方可以改为“师、生、软硬件”。各科教学都离不开师生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学科,信息学科的教与学和软硬件的息息相关。最常想到的就是教研活动中,看到的,每位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的ppt。相对于其他学科,我觉得信息学科教师的演示文稿做的是最好看的,这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些兴趣、创设一些情境。<br> 除此之外,还有信息学科独有的电脑软硬件学习,尤其是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分为硬件的拼搭和软件的图形化编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果能很好的做到教师、学生和软硬件的共鸣,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br> 书中还提到了情境教学:“激情共鸣需要营造动情之‘场’”,即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良好的课堂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情景教学也是信息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是在项目式教学里,是非常核心的内容。<br> 文中也提到了在全员教学、小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小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不但要注重自己与学习小组及其成员的交流与讨论,也要注重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这期间,教师重在发现问题,进行收集、归纳与解决。<br> 分组教学或者说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也是信息学科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我觉得也一直存在难点,想要很好的实施小组学习,要很费一番周折。因为在我自己的课堂就发生过很多小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子。但实质上就是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个体在小组集体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以此产生的各类问题,由教师收集并进行归纳整理。这些肯定都要教师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精彩语录</b></p> <p class="ql-block">1.校本教研实际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教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研的根本目的。</p><p class="ql-block">2.一个教师教了几年书,多多少少都会在教学方面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也难免留下一些遗憾,如果我们在这些“经验”和“遗憾”中选题,就不会感到选题困难了。</p><p class="ql-block">3.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指出,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即研究的课题往往产生在两种知识的交汇点上。不同学科之间不是毫不相关的,而是存在着许多交汇点,教师可以把不同学科结合起来研究。</p><p class="ql-block">4.选题的角度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实、小、新。即实际、实用、实力;选择小问题、小角度,最终完成小论文;观点新、材料新、角度新。</p><p class="ql-block">5.案例就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含有疑难问题的、能给人带来思考和启迪的典型事件。由此推演出:教学案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能给人带来思考的典型实例。和教后记相比,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故事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9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