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部分消化道疾病方面的优势逐渐提高,可以在取得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治疗结果的前提下,同时具有微创、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该技术的主要流程为,首先要进行常规内镜检查,确定病变大小和深度,标记出需要切除的病灶范围。然后予以剥离病灶,以胃早癌为例,以下为治疗过程。 目前,我院消化内科已常规开展该诊疗技术,同时对于疑难、复杂病例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期,消化内科二区孙善明教授团队完成2例复杂病变切除。 案例一:患者在外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贲门部位见巨大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纵轴超声内镜探及探及哑铃状巨大低回声光团,扫查界面直径约3.8cm,起源于固有肌层。该病例患者贲门肿物较大,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 术后病理提示,病变为平滑肌瘤,测量切除病变体积为4.5cm×3cm×1.5cm,术后第三天患者康复出院。<br> 案例二:患者老年女性,因近期排便后肛门不适入院,肠镜检查见直肠至肛门可见隆起性病变,生长范围约为肠腔半周,活检病理提示腺管状-绒毛状腺瘤,该类型腺瘤癌变概率较高,病变侵犯肛门,内镜下治疗难度较大,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肛门将无法保留,术后生活治疗差。患者及家属最终决定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br>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肛周疼痛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病变为肠粘膜腺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呈锯齿状腺瘤改变,总体积4cm×2.8cm×0.4cm。患者康复出院。<br> 潍坊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省级重点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位于门诊楼八楼的消化内镜中心共拥有11个独立内镜诊室,全部配置奥林巴斯290系统,以上2例高难度病例的完成,代表我院消化内科在内镜诊疗领域攀登上新的高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