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常青姚同山的美篇

高山常青姚同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的追忆 </p><p class="ql-block">引子</p><p class="ql-block">今年的腊月二十九日(二o二一年)月小蓬过除夕,正好也是我七十四岁的生日,这生日是我有生已来过得最高兴的。一是今年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蒲溪老街修好了一幢二层小楼房,忙了一辈子终于有了自己的窝;二是自己一家九口人和妻第二家十九人欢聚一堂,共度除夕喜迎新春,晚上还在后院烧了一堆大火,搞了个等上班火晚会,让新房弥漫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兴奋之余也勾起我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追忆。</p><p class="ql-block">生不逢时</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八年腊月“二十九日晚十二点左右,一声初生婴儿的啼哭,在马耳沟的姚家院子的一间瓦房子里母亲文端兰生下一名男婴,这是她四十三岁时生产的最后一个男孩,他,就是我本人。按般辈顺序我应为开字辈 ,.母亲没按般辈取名是因她到太白庙里抽签,刘和尚说我命不硬应取个命硬的名字尅尅,于是就起小名叫铜娃子,上学时沈继魁老师又根据母亲的意思起了个大名叫铜山。</p><p class="ql-block">婴儿初生第一声一啼哭划破了马耳沟黑夜的寂.静,给这个临将除夕的小山沟增添了一抹光亮,一点喜庆,同时也给新生儿的父母带来了欢喜带来了愁,喜的是三儿三女已成双成对心愿己了,愁的是这个濒临破产的家又得寻找更多的吃穿资料才能确保儿女们不被饿死。</p><p class="ql-block">我的降临也算是给父亲劫后余生的点缀。夲来中年时的父母还算是把自己家经营得不错的,父亲是机匠农闲时给人织织布,母亲家务之余给纺纱,大哥跳开华+五岁就被送到双乳沈家一染坊学染布,二哥姚开国tt家放牛,晚上由父亲教他初识字,然而当时的社会却不让穷人过平家的日子。大哥学徒刚一年在回家走在黄板滩时,就被提前蹲在路坎上的国民党民团的团丁沈继庭丶刘忠民抓了壮丁,送到汉阴娘娘庙青军当兵。第二年十月又遇上姚平贵带一排长回家时乘一其酒醉逃走,弄得该家伙回连交不了差,于是硬要从姚家抓一个人顶替,第二天他便带人来到姚家院子见到合适的男人便抓,先抓到正在院埧坎挖藕的大爸姚培华,正在僵持不下之时我十二岁的二哥姚开国放牛赤着双脚牵牛刚走到院垻坎上,是他放开老的再抓住小的,喊哭声惊动了有病躺在床上的母亲,她柱着拐仗来到院坝,面对不讲理的匪军,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央求他们,让二哥先洗了脚穿上鞋,換了衣服跟他们一道走,聪明的二哥乘机从后门逃走,躲到房后的堰塘坎边笼苇丛里。约半小时后,眼看天快黑时老总进屋叫人不見人,匪军见小孩出逃又将大爸扣下要带走。于是大妈不干了,大哭大闹叫我满叔姚培玖去找我父亲回来替換,满叔知道我父亲在沙垻一家织布,便去把他喊了回家,就这样我父亲被当匪军民夫抓到汉阴娘娘庙内,一关就是八个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