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师生良性互动的基石

明月

<p class="ql-block"> 如何看待和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者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众多的典型案例中,把教师比作学生的“母亲”“哥哥”“朋友”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国<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传统观念里,母亲,哥哥这两个词体现的是爱与奉献,朋友则是平等、理解和互助的代名词。以上</span>这些角色只能从教师的角度单方面或部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笔者认为,教师如同一个演员,他们的角色是多变的,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根据需要自动切换。有时候,教师是家长的角色,有时候教师之与学生又是朋友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当学生的“知音”。赏识,才是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赏识”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根植于祖国大地的教育理念,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与和普及推广。总之,赏识教育是关于生命和成长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代教育学把教师定义为先学者,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如何教好书育好人?事实证明,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接纳并包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着力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向激励,让学生拥有尊严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是双向的,它不仅指教师赏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包含学生对老师的“赏识”。当学生“赏识”老师,被老师高尚的人品、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所以折服的时候、教育就形成无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语文教师,三十年的语文教育经验告诉我: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span>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让学生轻松获得语文知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span>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才能最终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  宋丞智同学是我的学生,武汉某校2022年高中应届毕业生。作为语文教师,我赏识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这在特殊学生群体中十分难得。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他自由创作,并尝试开发他的文学潜能。期间,只要我发现宋丞智同学有“出彩”的作文,就会推荐给其他老师欣赏,之后就有班主任拿他的优秀作文在本班传阅分享。我对宋丞智同学写作方面的赏识也赢得了他对我的尊重与信任。他除了课堂上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外,还经常主动找到我帮他审阅他的自由命题作文,作文多记录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我在帮助梳理文字,使其文通字顺的同时,也会就问题和困惑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六月底,宋承智同学顺利地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天津理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听障部)计算机专业录取。</p> <p class="ql-block"> (片尾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