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情缘

蘇龍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家里虽穷,但一年四季都有花生。饿了可以充饥,闲时可以当零食。上学的时候抓两把花生塞满口袋,边走边吃,上学就不那么可怕了;暑假的时候,扯一窝花生,泡在池塘里,边游泳边吃,夏天也就不热了;秋冬季还能烧花生,边烧火边把花生放在底灰里面烤,闻着老香了,秋冬也就不再寒冷了。</p><p class="ql-block">花生不仅可以生吃,还能煮着吃,炒了吃。后来母亲去旭东瓜子厂打工,才知道还能做多味花生,鱼皮花生,再后来还有泡椒花生…但终归没有儿时的烤花生香,没有随手拔的不知道谁家的生花生甜…</p><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花生收获的季节,先是扯花生,披星起床,踏进薄雾笼罩的花生地,就开始拔花生,等天热点了就用牛车拉回去,顺便带两个大西瓜回去消暑。中午一大家人在树荫下摘花生神侃,大人们“忽悠”小孩子摘一篮子奖励一根冰棍,但好像我们从来没有摘满过,却还能吃饭冰棍。等地里的花生拔完了,我们还会带着小钉耙去地里捡花生,自己家的捡完了就去别人家地里看看,但一般不会有太多收获,因为那个时候谁家都不宽裕,花生窝还要用钉耙刨几下,确认没有遗漏,能不浪费就不浪费。当然肯定也会有漏网之鱼的,不过一个星期之后它们都发芽显形了,于是第二轮刨地又开始了。刨出来的花生芽,不管炒、凉拌还是做泡菜都是美味。最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大家见面第一句都是“今天捡了好多?”“克哪儿捡的?”“听某某讲哪儿好捡些”,如果谁家发现一个落果多的花生地,都会互相告知,然后约时间一起去“盘它”。</p><p class="ql-block">上初中以后一直在外读书,但偶尔也会去捡捡花生,或者帮忙晒花生,我的学费有很大一部份是它的贡献。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直接卖湿花生,花生地里也不再种西瓜香瓜,虽然落果更多了,但好像没有一个小孩再下地捡花生,或许这只是属于我们的童年乐趣。</p><p class="ql-block">工作后,晚饭或者宵夜的时候,总要来一碟花生米,一颗颗夹起来,抛向空中再用嘴接住特别解压。要是再配上点小酒,约三两人吹牛,一天的烦恼也就随之消散。从小到大,花生一直在带给我欢乐和安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早去买菜看到一群老奶奶等在正在收割的花生地旁边,只待老板放行便可顶着烈日到地里捡花生。突然想到我的母亲,去年工厂停工放假,回来休息还去地里捡花生,劝都劝不住,她说:“没人捡也是浪费,反正我们家也没种,捡一点回来你带去下班后吃,小时候不是挺喜欢吃的吗?!”,这就是中国的农民父母,朴实如落花生,用坚硬的壳守护子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我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总会找机会下地,因为很怀恋我与花生的缘分。大概我们都是出生乡野,土生土长,享受着大地的滋润,永远带着乡土气息吧!可能这就是农家子弟深入骨髓的乡土情结:人虽然“破壳”离开农村,但是我们的根永远都在农村,我们的脚永远都踩在大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