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安全教育——防溺水、防止校园暴力

咸水沽第四中学体卫处

<p class="ql-block">各位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针对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大的溺水事故,现对全体家长和学生进行一次防溺水的专项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实现“孩子在校安全、快乐;家长在家放心、满意”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p><p class="ql-block"> 近期,全国及我市均接连发生中小学生溺水伤亡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令人十分痛心。对此,教育部、市、区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确保不发生此类事故。为了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今天和家长们交流“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安全教育问题,强调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溺水事故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溺水事故一旦发生,对于发生事故的人来讲,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施救或救治后康复,一般会恢复健康,第二种就是溺水身亡,也就是失去生命。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下河游泳是一件及其危险的事,危险到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如果因我们做家长的疏忽大意,或者教育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导致孩子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下河玩耍、戏水。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悔恨的泪水。</p><p class="ql-block">第二、时刻警惕,处处小心。</p><p class="ql-block"> 首先,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禁止”孩子“不许、不要、不能怎样”,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分析禁止的原因,让学生思考出其中利害,时刻警惕周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起到教育效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出行,据调查,人的一生至少有10次以上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有的人总会化险为夷,而有的人在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就失去了生命,其主要原因在于放弃了警惕性,小心的程度不够。我们要帮孩子树立这样一种能力:在出行时,时刻都要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的远离危险。夏季到了,天气炎热,有的同学耐不住酷暑,总想到水里泡泡,岂不知,如此的话会将自己带到危险的边缘。河流由于抽沙导致河床高低不平,水温变化较大,池塘、鱼塘底部沟壑交错、水生植物繁多,如果在这样的水里戏水,很有可能沉下去,自己不上来了。有的人说,我会游泳,而且水性很好,可大家知道吗,绝大多数溺水身亡的人都会游泳,但没有人会走在大路上被水淹死。就是说:能到河里游泳的,有几个人不是自认为自己有点水性的?不会水的人,你让他下河游泳他可能还犹豫呢。然而,就是因为自己会游泳而疏忽大意,放弃了警惕。有的人一头扎在水里,头被埋在泥里而死亡;有的人被水草缠绕不得脱身而离世;有的人由于脚抽筋而无力游到岸边;有的人因为力量不够而无法再继续游动而最终沉底。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不可因为自己会水性而盲目下水,切记切记。有的学生又说了,爸,妈,我也不下水,就和同伴在水边玩玩,在河边走走,行不行? 告诉他,这样一样可能会失去生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强调不许孩子下河游泳,甚至不到河边玩耍,那么,是不是游泳成了危险运动了?当然不是。如果孩子想游泳,抽个空带他到正规的泳池中去过过瘾。节假日,双休日,带孩子到正规游泳馆去玩玩,还能拉近亲子关系,增进生活情趣,不仅满足了孩子,我们自己也会身心愉悦,不失为一种生活的乐趣,不妨全家都去享受一下。</p><p class="ql-block">三、如何预防儿童溺水</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5万多名因意外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的儿童几乎占到六成。其中,1岁内的婴幼儿溺水事件超过一半是发生在自家的浴缸中,主要原因是看护不当或溺水发生时看护人员不在场。而适龄期儿童溺水多与游泳活动有关。为此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对0~4岁的儿童应加强看护,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对于5~12岁的儿童,应教会孩子游泳及游泳规则;儿童游泳应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选择安全场所,并配备游泳圈等安全器材;大人应该注意水域深浅,并教会孩子用脚试水深浅。</p><p class="ql-block">因此,孩子在家时,家长一定要强力告知孩子不准私自下水或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游泳;不得到水库、池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洗澡、游泳;不得随同大人到水库、池塘等地方钓鱼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溺水学生要知道</p><p class="ql-block">防溺水“六不”:</p><p class="ql-block">1.‍‍不私自下水游泳,</p><p class="ql-block">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p><p class="ql-block">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p><p class="ql-block">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溺水家长要知道</p><p class="ql-block">防溺水“四知”</p><p class="ql-block">孩子行踪要做到:知去向、知归时、知同伴、知内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在谈谈防止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p><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校园欺凌指一方利用体能、人数或者家庭背景等条件,蛮横霸道、恃强凌弱,通过以下方式蓄意或者恶意实施欺负、侮辱,侵害另一方身体、精神和财物的行为:</p><p class="ql-block">(一)在班级等集体中实施歧视、孤立、排挤的;</p><p class="ql-block">(二)多次对特定学生进行恐吓、谩骂、讥讽的;</p><p class="ql-block">(三)多次索要财物的;</p><p class="ql-block">(四)多次毁损、污损特定学生的文具、衣物等物品的;</p><p class="ql-block">(五)实施殴打、体罚、污损身体等行为的;</p><p class="ql-block">(六)记录、录制、散布实施欺凌过程的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的;</p><p class="ql-block">(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欺凌行为。</p><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p><p class="ql-block">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而说起“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时,则约有70—80%的学生均受过同学的欺负,大多数是受过身体上的侵犯或恶搞。有的是被别人故意撞倒,有的被同学用铅笔戳过眼睛,有个子小的同学曾经被个子大的同学一把抱起来,然后突然放手摔到地上等等,形式很多。还有些就是物品的侵犯,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被冷落也被看成是受欺负的一种形式。</p><p class="ql-block"> 如此的高发率其实与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p><p class="ql-block"> 法律意识淡薄,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处理问题带情绪,自控能力差,易受情境影响;独立意识建立,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受“江湖故事”和媒体负面影响,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希望充当伙伴崇拜的“老大”;存在暴力倾向或不懂得尊重他人,在该心理驱使下,易以暴力挑衅来获得成就感,满足虚荣心;缺乏正确的家风家训引导;另一些青少年则相反,心理脆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受暴力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受点皮肉之苦可消灾",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滋生蔓延。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和社会角色的矛盾冲突。此时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支持,能使自己看到希望。然而,他们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处于有形、无形竞争压力下;加上其他方面的困扰,压力日积月累,精神得不到松弛调整,思想苦闷,易把压力转向对他人和社会实施攻击。有强烈的伙伴集团倾向。这些集团容易在不良头目带领下发展成反社会团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朋友两肋插刀”,发展帮派成员,为扩大地盘打群架,成为团伙暴力的根源。不良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大。青少年特别关注人际关系;交往中扮演好自身角色,有助于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缺乏交往技能,则难以和别人沟通,不能愉快相处,易出现孤独、彷惶等情绪问题。此时出现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很高。伴随自尊的发展,特别爱“面子”。一旦交往受挫,便封闭自己,因孤独感、嫉妒心理而诱发激情报复。</p><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易成为欺凌者而哪些孩子又易成为受害者呢?典型欺凌者具有以下人格特征:</p><p class="ql-block">1.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p><p class="ql-block">2.比较自我中心,为满足自我毫不顾及他人感受;</p><p class="ql-block">3.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过密,自信有恃无恐。</p><p class="ql-block"> 而一些孩子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嘲笑受害者无用,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则易成为被动欺凌者。易受侵害的孩子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性格缺陷,而孩子人格的形成受家庭影响最深切。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因此,受害儿董大多来自以下家庭。</p><p class="ql-block">1.由原生家庭因素导致孩子易形成自闭性格。</p><p class="ql-block">2.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p><p class="ql-block">3.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p><p class="ql-block">4.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害羞、老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有身体或智能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如有特长、爱张扬的学生易招来“教训",遣遏的孩子容易成“出气筒")。</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凌,如果怀疑孩子受到了欺负,首先要弄清事实真相:不要冲动,依法依规做好监护人,你的孩子是受欺负者吗?因为有时孩子之间的打闹很多都是出千孩子之间的社交尝试,游戏,或者善意的追逐,并不会牵扯到道德领域的是非。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不幸的是,当孩子们确实受到暴力欺凌行为的身体或精神伤害时,又往往不愿意主动地向你透露。这些孩子或许认同了别人给他起的难听的绰号,或许认为他们应该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情。此外,如果孩子们担心父母得知事实后,可能会有过激的反应;或者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们往往就会保持缄默。</p><p class="ql-block"> 那么作为父母,要能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负,应当注意哪些潜在的征兆呢?经常发生的身体征兆:伤痕与淤紫;衣服被撕破;头疼、肚子疼、胃口差失眠做恶梦。而社会性征兆则表现为:不愿意上学或向家长要求转学;经常丢钱或心爱的物品等。</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有些父母认为联系侵犯者父母可以对暴力孩子的行为做必要的纠正。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效果不佳。芝加哥教育专家克拉克说:“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是在家里学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除了导致同样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从而吓坏他们的孩子之外,家长们并不能通过开展妈妈或者爸爸之间的交流而加深了解。暴力具有向后传递的特性。它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又从下一代人传到下下一代。一个孩子喜欢暴力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暴徒,而他父亲之所以是个暴徒又是因为他祖父也是个暴徒。”也有些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父母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千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p><p class="ql-block">具体的应对方法可以是:</p><p class="ql-block">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p><p class="ql-block">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p><p class="ql-block">3.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p><p class="ql-block">4.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p><p class="ql-block"> 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p><p class="ql-block">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p><p class="ql-block">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p><p class="ql-block">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p><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p> <p class="ql-block"> 希望此次学习可以让咱们对安全有更高度的关注,让咱们的孩子们健康成长❤️</p>

孩子

欺凌

溺水

游泳

暴力

欺负

校园

家长

学生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