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回望——写于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之际

墨痴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距离我们下乡时的1968年50周年之际,我们又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内蒙古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乡的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处内蒙、吉林、辽宁三省的交汇处,隶属于通辽市。2010年统计的人口数字是54万人,共有蒙、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15个民族。</p><p class="ql-block"> 科左中旗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和狩猎的人群。科左中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多风沙;夏季雨热同步,雨量集中;秋季短促,降温快;冬季干冷漫长,境域属平原地貌。在冲积和风积的因素下具有波状起伏,草甸、沙坨、河沼漫布的特点,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p> <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的流逝,工作的繁忙,生计的奔波,许多要办的事无暇顾及,但是在北骆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事却是历历在目。令我们痛心的是,过去对我们的生活和劳动帮助最大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四位兄弟却相继去世了!他们是:崔宝祥、刘国全、白双全、奥斯尔。当年他们都是我们学习农活的良师益友,使我们由连庄稼苗和草都分不清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到生产技术熟练,能独挡一面的高手,从肩不能挑,手无缚鸡之力到身强力壮,虎背熊腰的男子汉。我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四位好兄弟,你们走好!!!</p> <p class="ql-block">  与老乡吴巴根那大哥合影。</p> <p class="ql-block">  记得刚到到北骆参加生产劳动时,当时知青们的生活很艰苦,伙食很差,几乎没有副食,肚子里很缺油水。一天傍晚下工后已经是饥肠辘辘!回知青宿舍时路过我们队的社员吴巴根那家的门口时,她的老额吉(老妈妈`)正在院子。我们到北骆的时间不长,互相之间并不熟悉,老额吉却向我们喊到:“昂埃(蒙语:孩子的意思)!好了墩奥勒机勒,忽列巴达一滴!”当时我们不懂蒙语,吴巴根那蒙汉兼通,他说:“老额吉是让你们进屋吃乌日莫(一种未经提炼的奶油)伴炒米。”炒米吃起来太香了!我们当时都非常感动,真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我们第一次领略了蒙古老乡那淳朴、热情、善良、好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好友王喜家的果园丰收在望。</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还有冯曼平夫妇及冯的妹妹一行五人,乘坐13日傍晚的列车,于次日早上七点多钟到达通辽,马上转乘去北骆方向的汽车。几经辗转,终于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北骆。下车以后才发现,五十年前那个破破烂烂的穷屯子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笔直的柏油公路穿屯而过。回想起五十年前,,这条公路还是一条土路,路面也不宽,顶多并排能走两辆卡车。再看公路的两侧,那些高低大小不同的土坯房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房子排列得井然有序,整整齐齐。这还是北骆吗?我当时真怀疑是不是下错了车!</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我们决定先找个老乡打听一下。在公路东侧,一们遇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佟姓老乡,我觉得面生!他好像原来不是北骆的老住户。他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老知青,非常高兴😃!热情地带我们去屯子西南端的村委会。在这里,我们首先见到了现任村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叫斯琴毕力格。村长热情地安排我们在村委会的会议室休息里休息,然后马上用手机通知了村民我们到来的消息。时间不长,村民们陆续赶来!看得出,他们听说我们来了,非常兴奋!我们马上出门迎接。我们见到的第一位老乡是杨乌力吉,五十年了,他显得苍老了许多,但是精神矍铄。当年8月12日,就是他和车把式西日莫赶着马车从25里地外的公社所在地把我们接了回来。遗憾的是,西日莫已经去世多年了。寒暄间,鲁金宝,特格喜,巴根那,张来喜等都陆续赶来,大家热情地握手,拥抱,现场的气氛十分感人!</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身材不高,脸庞消瘦的人急急忙忙走进村委会的大院,我急忙起身去迎接。我们双方对视了足有一分钟,我用蒙语和他打招呼:“塔赛音拜努?(您好吗)”对方回答“赛那(好)”啊!我终于认出,这不是当年引导我们去水库游玩的牧羊少年大力白乙拉吗?我们几乎是同时认出了对方,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如今,他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还像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诙谐、幽默地和大家说笑,打闹!大力白乙拉向我介绍说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致富了,有不少人家买了汽车🚗、播种机、收割机。有的人家还在公路旁开了规模不小的农机和汽车修理部,村里公路边有三家饭店,还有超市,都是村民们自己经营的。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那年我离开北骆时,村民们晚上还点着煤油灯呢,如今早已是电气化了,村民们家中的家用电器,和城里没有什么两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村里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特意杀了一只羊。傍晚,几乎是全村的老乡都来了!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叙友情,加深相互的了解。欢迎晚宴上,大家吃着鲜嫩的手扒羊肉,喝着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酒,气氛异常热烈!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畅叙友情。真真切切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因为同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所以在座的我们有缘成了老乡。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乡情。老乡这种关系非常纯洁、高尚、珍贵!而这种关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岁月越久,越牢固绵长!可以说历史弥深!虽然是第二故乡,但是这种与当地人形成的老乡关系,都是人世间的至善、至美和至纯。</p> <p class="ql-block">  蒙古人的热情、好客,是我们早就领略过的。宴会间,一个村子里自发的以村民周七十三为团长的小乐团,为大家演奏了优美的蒙古族乐曲,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几位蒙古族妇女身着民族服装,跳起了优美的有着民族特色的舞蹈。蒙古族舞蹈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双臂的延伸动作,她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这一“开”一“放”中处处体现出热情的灵魂和积极探索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大草原素有“歌海”“舞乡”之名。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久负盛名。 </p><p class="ql-block"> 知青们刚到这里时,因为没有手表,所以晚间看时间的方法也随本地人,判断时间是靠看“三星”(是三颗几乎是等距离的上下排列的较其他星星都亮的星星)的位置。晚上大约在七、八点左右,三星的位置是在西南方的地平线上,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在接近东南方向的地平线时,就到了午夜十一、二点钟了。这时,小村长斯琴毕力格宣布;“晚会到此结束!”老乡们都意犹未尽地散去了。</p> <p class="ql-block">  北骆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除了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犬吠,万籁俱寂……</p><p class="ql-block"> 为了再一次看北骆的日出,我在第二天清晨四点多钟就起床了。草原上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暗还在继续。这时的草原非常安静,村子里也是静悄悄的,黑色的夜空挂着几颗小星星⭐,四周朦朦胧胧如同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我焦急而又安静地站在村子东面地势较高的地方。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渐渐地光亮了起来,太阳☀猛地一跳,伴着远处牧羊人的歌声跳出了地平线!那万道霞光透过云隙,照耀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为这片宽广的原野铺上了一层金辉。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膨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望着大地。</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村里已经退居二线的刘书记来找我们,说老乡们商议后决定和我们一起去村子北面二十多里地的珠日河牧场游览。</p> <p class="ql-block">  在神奇的科尔沁草原腹地,镶嵌着珠日河这颗色彩斑斓的绿宝石,这就是珠日河草原旅游区。旅游区距离交通发达的通辽市102公里,在304国道7公里处。旅游区占地面积6000多亩,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旅游区,呈“雄鹰展翅”型。五个殿堂式迎宾蒙古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台上。她造型磅礴、典雅、富丽堂皇。东西两侧为豪华宴会厅和歌舞娱乐厅。这里是集娱乐、购物、通讯、小憩、拍照为一体的理想场所。住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马背民族的情趣和梦幻般的享受。建筑群的正南面是周长为998米的赛马跑道场,是具有国际标准的赛马场。通辽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旅游区为游客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游乐项目。现在,珠日河旅游区还经常接待国外游客。据说前不久,有美国和加拿大人到此。当他们看到那带有花纹的蒙古包,耸立在草原中的大型“雄鹰展翅”建筑和大幅民族英雄画像时,被草原里深深蕴藏着的东方民族文化震撼了,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喊到:“荒野雄狮拿破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p> <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墨绿色沙坨一望无际!这些沙坨与天相连,犹如一幅水墨画。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成群的绵羊像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原上,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仰视,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蔚蓝色的天空。白云像马儿在天上奔跑着;有的像鸟儿在天上飞翔,有的像棉花糖,似乎在故意吸引我们的胃口。而那分散开来的几朵小云则像几只与羊群分散的小羊,盲目地追随着羊群。再次低头看,我们已经置身于花海之中,各种花香扑鼻而来。蜜蜂仍在嗡嗡地辛勤劳作。我张开双臂,闭目,贪婪地深深吸一下口气,像五十年前一样,我又一次陶醉于这大自然之美中!美丽的蓝天白云,洁白的羊群,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我,也成为这大自然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清新的空气,辽阔的大草原,广袤的原野芳香怡人!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与梦幻之中!漫步于这天高地厚的大草原。她温和平静而深厚得似乎是在和一个知心者和智者交谈。特别是在雨后,那满地的鲜活的绿,把温馨静静地带进心里。一株株小草挂满晶莹的水珠,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翘着脚尖招呼客人。花草间彩蝶纷飞,小虫鸣唱,天空中雄鹰盘旋。远处的牛和马融进这浓浓的绿里,还有那移动如云的羊群。</p> <p class="ql-block">  草原的饮食文化是十足的草原风味儿。老书记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漂亮、干净的蒙古包,大家围坐在圆桌前,漂亮的蒙古族姑娘身着民族服装,把飘着香气的奶茶端上来,还有那香喷喷的手扒羊肉。我们喝着奶茶,吃着各种奶制品尽情享受着蒙古人的食文化!从蒙古包的窗口,小风夹杂着青草味儿,沁入我们的心扉!远方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使我们更加亲近勤劳、善良的蒙古老乡和苍劲的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热情的村民为了陪我们游览,有的干脆不去出工了!今天是我们这次到北骆的最后一天。吴巴根那和大力白乙拉很早就开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来接我们。因为我们计划下午就要离开北骆去通辽,所以这一上午的时间就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北面的水库已经干涸了多年,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两辆车载着我们飞快地行驶在穿村而过的公路上,向北大约走了八、九里路前面出现了一个丁字形的岔路口,沿岔路口向东拐,我逐渐看到了久违的水库。当年水库大闸西侧的那间值班室已经不见了!我想可能是水库干涸后不用人值班,值班人员也就撤了。那个大水闸原先是木质的,估计是经年久日晒雨淋腐朽后不能再使用,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新大闸取而代之。我和大力白乙拉在新大闸前合了影。</p> <p class="ql-block">  据吴巴根那讲,水库已经在二十多年前就干涸了库里长满了杂草,有的地方还钟上了庄稼,栽了树木有的地方还堆满了垃圾,真今人痛心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水库岸边,偶尔有一阵微风吹来,似乎有些爽意!但是总希望眼前看到的是碧波荡漾的湖面,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观,而眼前呢!真令人叹息!</p><p class="ql-block"> 记得五十年前,水库里的水满满的,宽阔的水面几乎与岸边齐平。一眼望去,心旷神怡!水深但是清澈见底,雪白的云彩映照在水面上。强烈的阳光把水面暴晒得犹如温泉,热气腾腾,水草在微风吹动下自由摇摆……一个天然的景象,一个人间仙境,一首诗情画意!我们曾经泛舟在湖东北面,在芦苇丛中见到过美丽的天鹅巢,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水鸟在湖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  巴根那看到我站在水库边上失望😔的样子,告诉我说上级已决定实施从外地引进水源,要让水库恢复以前的美景,还要利用这个天然优势把这里开发成一个大型的旅游区,计划在两年内完成。据说这项工作已经启动。经他这么一说,我刚才沉重的心情好像轻松了许多,这是个非常令人欣慰的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回村的时候,我和二位司机商定不走来时的公路,而是走过去下乡时我们经常走的古道。在国家没有修公路以前,大家向北出行这是必经之路,据说这条古道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据村子里的一位老人讲,当年二战即将结束时,就是在这条古道上,他亲眼目睹苏联红军开着坦克车,追杀南逃的日本关东军!都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可是那些日本鬼子就像疯狗一样,虽然是在逃跑,但是见了中国的老百姓抬手就是一枪!我们村子的老白头就是这么死的,日本人真他妈可恶!</p><p class="ql-block"> 车子行驶在古道上,我不禁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思古的幽情,缠缠绵绵!虽然我们离开古道几十年了,但是我们对她太熟悉了,便觉得历史的瞬间丰厚沉重!这条古道的东西两侧,就是过去生产队大量种植打瓜、糜子、豆类等农作物的庄稼地。在这片地里,曾经挥洒过我们的汗水和泪水,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如今这里已经是绿树成荫,据说是为了防止草原沙化而大量栽种了树木。</p> <p class="ql-block">  近代交通的发展和城乡社会的巨变,注定了古道的萧条衰落,曾经的川流不息,无法挽回古道的湮灭消失,正像人们凭吊历史的去处越来越少,古道离人们也越来越远!忍不住惆怅之情袭上心来,再见了北骆!再见了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在北骆的三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就是再难舍难离也要离开了!去往通辽的汽车就等候在南村口。几乎是全村的老乡都来了,尤其是那些年老的,他们,过去同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吃苦,一起经历过磨难,所以感情最深厚!大家沉着脸,再也没有三天前我们刚到这里时那种笑脸了!终于有个人绷不住了,就是那个过去当过妇女队长的刘美荣大姐,拉着我老伴的手哭了起来!她这一哭麻烦了,真有点儿“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的女同胞也跟着哭了起来!男同胞们不管是老一代的,还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还有那些小辈儿的,也争相和我们握手、拥抱!小村长斯琴毕力格把老乡送我们的成箱水果搬上汽车,含着眼泪催促我们快上车,吴巴根那的小儿子四海过来用力地拥抱我,然后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突然觉得这是北骆的乡亲,不!是广袤无垠的科尔沁大草原,在敞开她那宽广的胸怀拥抱我,忍不住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b> 全文结束!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