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9日上午9时,“2022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职学校(思政、语文、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如期进行。在开班仪式结束后,甘肃省教育厅史副厅长做了《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统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史厅长分析了甘肃省职业教育的现状,同时也对甘肃省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p> <p class="ql-block">“教”乃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乃养子使作善也。而“学”即觉悟也,“习”为数飞也。因而,教育则为老师以身作则,传道解惑树德。学习则需学生觉悟之后反复练习以致熟能生巧,然后达成师生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引领者,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虽尽心竭力,但又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而这次培训无疑就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收获颇多,感触很深。</p> <p class="ql-block">8月9日,石义堂教授讲述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其提升》,石教授在讲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谈到,师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正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身正为前提,而作为教师,专业素养又是核心,所以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出彩。那么,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详熟地掌握文字知识、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以及文化常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广博地阅读各种书籍,储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石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养是保证,一位语文教师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之后,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正所谓有输入就一定得能输出,并且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有效输出。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素养提升的道路上,我们会持之以恒地奔赴。</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上午,何忠老师给我们解读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何老师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在这一部分,何老师主要阐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愿景,即提升人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何老师说,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点我也极为认同,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守护神。何老师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弥补,但是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所以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体现育人价值。第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在这一方面,何老师主要讲了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主体,师生有力配合,做到做学教合一。第三,开展言语实践的教学策略,以致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在这一方面,何老师主要讲了整体化策略,主要实施专题教学;情境化策略,重点强调语境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要素和命脉;活动化教学,这是生成、发展和提升素养的必然之路。</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下午,戴智敏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引领下的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在这一块中,戴老师重点给我们分享了专题教学的实践。专题教学就是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情境进行整合,从而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做到全面提升。专题教学也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更加契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戴老师讲到,专题教学设计的原则就是找到一个切入口,以“整合”的视角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由分到合,由单篇到整体,由阅读到思考的表达。</p><p class="ql-block">在理论的基础上,戴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让我们觉得整堂课的内容丰富而又有趣,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可谓干货满满。戴老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指出,让我们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子任务皆设计系列活动,要科学设计,有效实施活动,避免形式主义,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戴老师以自己多年指导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分享了教学技能大赛中有专题意识的大单元教学和微专题教学设计,让我们收获很多,案例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我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又觉眼前一亮,我好像在自己成长的迷途中看到了万丈光芒。</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1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李金云教授的《“读写结合”教学的新视野》这堂课,李教授首先给我们阐释了“读写结合”教学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即教学思维单一化,教学内容浅表化,教学方式单向化。李教授强调阅读包含了义、理、智、道、情、趣等方面,阅读不仅仅是获取读写技巧,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要重视情理的感受。而读写应是情感、审美、价值观的综合,作者、读者在读写一体中成为意义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读是感知作者的情怀,而写是自我情感的体验,因此在读写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仿写无疑造成了读写练习的两败俱伤,使得读太过于功利化,而让写变成了文字的刻意堆砌。而真正的“读写一体”是阅读为写作的源泉性起点,写作为阅读的形成性起点。在读写教学中,李教授提出了“组合”式读写教学,“整合”式读写教学以及“融合”式读写教学,并以例证加以阐释,给予了我们启示。李教授说她期望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学会读写进行学习,然后超越读写学会学习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8月11日下午,我们听取了郭云云老师的《写作教学的新理念与有效教学策略》,郭老师的整个课程给予我诗一般的享受。郭老师引用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语文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文学教育、知识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春风化雨般地渗透于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旨在说明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从郭老师所分享的案例中看来,这个目标也是郭老师所践行的。“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能写出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这也是郭老师所践行的,从她分享给我们的那一篇篇学生作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郭老师的学生将真情意感跃然纸上的那种率真与坦荡。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创新,郭老师就是这般引导学生的,她所分享的学生文章感情细腻,文笔优美,情真意切。</p><p class="ql-block">接下来,郭老师分享了“努力追求一条简约之路”的写作方向,包括回归生活,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回归自我,我手写我心;重视训练,反复研磨作品三个方面。在作文教学中,她运用了读写结合,读写共生;大单元写作教学;变学生独写与师生共写,作文多元评改,不断升格等策略,尤其,郭老师分享了师生共写中自己的文章以及她在调动和鼓励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让人感动而敬佩。“我们向美而生”,是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她自我成长的践行。</p> <p class="ql-block">8月11日,我们听取了朱武兰老师的《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理念与策略》,朱老师提出来“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工夫”,在阐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后,郭老师以《卖炭翁》等课程为例给我们详细地解读了文本,并给我们阐释了语文的教学价值,她指出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做事、持续地做事、正确地做事,“语文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指向学习者阅读素养的提升。朱老师的课程细致而又生动,将语文文本解读阐释地清晰明了,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8月12日下午,我们听取了张永祥教授的《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他在给我们阐释了“理解为先”的基本思想后指出理解乃教育目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迁移运用,优质设计即“逆向”设计,有效课程是“以始为终”来展开设计的,从学生预期改变出发逆向思考的方法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学生发生的证据。然后,张教授解析了理解的六个维度,以《登高》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学习任务驱动设计以及《登高》的教学过程设计,然后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让我们真正理解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每一位老师的课程都让我们收获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在学习的道路上,能有老师的引领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也将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力求自己不断进步。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也将致力于以学以致用践行,才不负台前幕后的老师们的辛苦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