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的老地名叫“卜奎”,最早的原住民被称为“此地人”或“站人”,也就是康熙年间设立卜奎驿站服役的站丁。站人属于公派,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所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异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形成了特别的风俗习惯并得以长期传承。</p> <p class="ql-block"> 卜奎是达斡尔语“勇士”的音译,本为达斡尔族头领的名字,后成为地名。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最早进入齐齐哈尔是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北岸的达斡尔人被迫迁居于此,建立一批达斡尔族村屯。后来满族人陆续迁入,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铁锋区、梅里斯区的前身。现今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中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区。达斡尔人与站人应该是前后脚同期进入齐齐哈尔。</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只知道梅里斯区是三个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达斡尔族的聚集地,另外两个是大兴安岭的鄂伦春和鄂温克族,历史上都是以狩猎捕鱼为生。它们好像与满族语言有些接近,与蒙古族有些相像,勤劳彪悍,热情豪爽,很能喝酒。但是去梅里斯游玩或办事,与他们接触下来没什么不同。</p> <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地有些方言可能是达斡尔语借用而来,比如:尬哈--干啥、嗯哪--是的、程介--非常、图必--冤大头、的瑟--轻佻、迂作--舒服、丁把--经常、竟引儿--故意、渍扭--犹豫、狗必--背后讲坏话、整个浪--全部等等。未经考证,也可能有满族语或蒙古族语的借用,分不太清。这些词汇夹杂在交谈中,生动形象,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 有个段子,某单位向领导请示要钱,临走时扔下一句:“如果不批,就‘丁把’找你。”就是总来找你的意思。领导问身边工作人员:“他说的‘丁把’是谁呀?我认识吗?”有些词语外地人莫名其妙,而我们则心领神会,偶尔也使用一二。</p> <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还是玛瑙的故乡。小时候去江边,常常捡些半透明的小石头,各种颜色都有。挑大块的两块一碰,会打出火花,散发出香味;所以我们叫它“火石”。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玛瑙,但从来没怎么当回事。</p><p class="ql-block"> 到甘肃工作后,那里玩家多,才渐渐了解到原来玛瑙也是一种工艺品,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玛瑙分为“南红”、“北红”,嫩江流域属于“北红”,颜色多样,形态生动。此外,宁夏贺兰山的葡萄玛瑙在文革中成车拉运,现在几乎绝迹;还有所谓的老玛瑙,年代久远,条纹分明,古玩市场常常可见。</p> <p class="ql-block"> 感谢王春平,姜军,张春生,崔长青,吴文才等,提供精美图片、背景音乐和翔实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