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华】七、完成使命凯旋回国

难忘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11日我营园满完成了援越抗美的任务,部队于当日下午出发至12日凌晨3点多钟回到了国内的凭祥。</p><p class="ql-block"> (凭祥市)</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部队即回归原建制,在凭祥休整了一段时间。那时我仍在营宣传队,大家的身心这时彻底放松了,有机会在凭祥市的大礼堂里观看了空军高炮七师宣传队演出的节目。也亲眼看到了,在河边、路边壮族青年男女对歌的场面。也有闲情逸趣观看凭祥美丽的山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听说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山体基本是石灰岩构成都比较陡峭,山上多溶洞,石灰岩形成钟乳石姿态万千,大家都比较好奇,因此产生了登山一览风貌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登山是我们驻地对面的山,宣传队员们刚爬到半山腰,突然漂来了一块儿黑云彩,带着雨,雨虽然不大,但山体已湿滑更难攀登,并且雷声不断,恐遭雷击,大伙儿身上穿的衣裳也淋湿了,只好作罢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登山与第一次相隔几天,在某一天的早晨六点钟左右,早饭还没吃,我们就急匆匆地出发了,想赶在部队开早饭前回来。这次登的山是我们驻地后面的山,我们住的宿舍就在这座山的山脚下,之所以选这座山,主要是考虑离我们宿舍近,回来方便。这座山比对面我们曾登半截儿的那座山略矮些,但估计高度也有600多米。我们从正面登山,正面比较陡,爬起来比较吃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我们手抓脚蹬山体突出的地方,有时抓住岩缝中长出的比较结实的小树慢慢攀登。总之觉得好长时间才爬到山顶,这时已经筋疲力尽,大家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观察山顶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  山顶是石灰岩构成的,光秃秃的高低坑洼不平,到处都是密密麻麻象蜂窝一样的洞,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大的能放进一个篮球,小的也有茶杯大小,在这些蜂窝之间也掺杂着一些各种姿态的流石和石柱,表面也是坑坑洼洼,高低大小不一,和山体紧密相连成一体。山顶这种奇特的现象,可能就是多年的风化溶蚀造成的吧!在山顶看夠了也呆夠了,该下山了,这时走到山顶的边缘往下一看,山下驻地的操场上战士们正在吃早饭。这可糟了,这顿早饭肯定是赶不上了,必须赶紧回去。</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下山找不着路。我们就在山上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发现山体的右侧有一处山坡的坡度较缓,和我们攀登的正面不太一样,不是那么陡峭,也不是光有石头,而且有少量的泥土,在这些泥土上杂草杂树丛生,那些杂树实际上就是一些我们不知名的灌木,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岩石缝里,它们枝桠连接,互相缠绕,很密集,根本无路可走,但这是我们寻找到的唯一下山的地方,没办法,多难也只能从此处下山了。</p><p class="ql-block"> 身强力壮的李树才同志主动为大家探路开道,大家跟在他后面并效仿他,扒开树丛拽住树枝,屁股贴着山体,脚尽量找到能蹬的地方,一个人一个人地慢慢下滑,这其中也有人没抓牢没蹬稳而下滑一小段儿,又被树丛挡住,总之没出大的危险。好不容易下山了,再看有的人被树枝划伤,有的人衣服被树枝挂破,但无大碍,下山后赶紧去炊事班吃了点剩饭才回宿舍。</p> <p class="ql-block">  部队在凭祥休整完毕后来到了湛江,转天晚上,我们宣传队在南海舰队司令部大院里的露天舞台上,作了汇报演出。那天大院里灯火通明,院内有欢迎的标语和横幅,台下坐满了人,可谓是人山人海,观看演出的有舰队的首长和舰队各机关的人员,演出的过程中不断有热烈的掌声响起。演出结束后舰队首长上台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并祝贺我们演出成功。在湛江的汇报演出结束后,住了几天,然后就坐轮船回到了海南岛。</p><p class="ql-block"> (湛江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