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个学生其实就是一部作品,而参与这部作品的塑造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老师。”在我看来,与学生的相遇其实就是与美的相遇,但这种美显然不等于完美。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老师,但这不应该影响我们要拥有审美的眼光,并用这种眼光去无限追求和塑造完美。</p> <p class="ql-block">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的经典教育影片,每次重温,每次泪目。它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一群调皮的毛孩子和一个父亲般的代课老师马修。在高压管制、体罚禁闭都无法改变孩子们的恶行时,马修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由此萌生了用合唱去改变孩子们的目的。他根据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天赋为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发现了新的自我,不再自暴自弃。自闭的小不点开朗起来了,曾经高冷、孤僻和敏感的皮埃尔在被安排独唱后,得到了重视和认可,露出了天使般温情的笑容,长大后成为了法国著名的音乐指挥家。</p> <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马修的悉心教导、耐心引导,用审美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挖掘他们的潜力,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才让孩子们重拾自信,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作为中学生,可塑性就更强了。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展现美,关键看我们是否善于当好“伯乐”,不失时机地鼓励肯定,让这些美更加光彩持久。</p><p class="ql-block"> 临近期末,教务处尤为忙碌。正当我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文稿时,班里有些内敛少言的刘同学悄然来到身边,递给了我一套刘慈欣的《三体》,面色羞红地说是送给我暑假的礼物,并祝我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翻开扉页,只见里面夹着一张字迹工整的信函,内容交代了送书的缘由,并分享了自己阅读科幻小说《三体》的心得。原来是因为我在批阅孩子们的阅读笔记时,发现刘同学《三体》读得特别入迷,笔记做得非常细致,曾公开在班里对他进行了肯定,并用略带憧憬的神情表示他的读书笔记激起了我对《三体》的阅读兴趣,我的鼓励肯定给他带来了惊喜,让他获得了满满的阅读动力。没想到我的鼓励肯定,竟在他心中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响。</p> <p class="ql-block"> 脑海中忽然闪现十多年前,读大二的那个暑假,在抚州一个小县城支教的经历。在一个月的课程已经结束,我们次日即将离开的那个夏夜,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即将上三年级的女儿,提着几袋子的夜宵来到我们租住地找到了我,原来是小女孩知道我将要离开,哭着央求爸爸妈妈带她来跟我告别。见到我,女孩爸妈激动地说:“李老师,是您的及时鼓励肯定,激起了我女儿写话的兴趣,短短的一个月的学习,改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没想到,我在课堂上公开分享小女孩的写话的举动,竟给她注入了满满的写话动力。</p> <p class="ql-block"> 凯洛夫说:“教师站在人们未来专业的摇篮边。因为他应当是第一个能够看出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对他给予及时地肯定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善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老师,定能时刻体会着幸福,收获着无限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李款芬 2022.08.13)</p>